有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建筑能耗占社會總能耗的41%;在已有的近500億平方米建筑中,高耗能建筑占了絕大比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發展促進中心總工程師高立新表示,“太陽能建筑相結合是綠色低碳建筑的發展趨勢,其技術與應用創新正在提速”。
盡管太陽能光熱作為可再生清潔能源,按目前保有量計算每年可節約4000萬噸標準煤。但是,太陽能建筑相結合推動起來并沒有預想的順利。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國共有3000余個項目獲得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總面積只有3.5億平方米。“節能建筑一方面提高了建筑開發成本,另一方面相關鼓勵扶持的政策力度還不夠。”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國家太陽能熱水器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北京)副主任何濤表示。
何濤認為,太陽能建筑相結合需要建筑師、環境工程師、能源專家、管理者、使用者的共同參與和營建。企業層面上,圍繞太陽能建筑相結合商機,據介紹,戰略由“太陽能+建筑設計、太陽能+多能互補、太陽能+大數據”三部分組成。四季沐歌工程公司總經理張晟耀表示,“光熱在建筑領域的應用已探索10余年時間,未來主要方向是太陽能建筑一體化設計、智能控制以及圍繞消費需求升級的太陽能建筑科技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