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平板太陽能引優創新后發優勢創新思維技術革新
2015年是我國“十二五”收官之年,經濟增速減緩,各行業出現了不適應。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時期,太陽能光熱行業亦不能獨善其身。據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太陽能利用專業委員會數據統計顯示,銷量同比繼續下降。近年來,我國平板太陽能集熱系統在各地強制安裝政策、綠色建筑、城鎮化等諸多因素的推動下,一直處于穩步快速增長趨勢。今年首次出現了下滑之勢,主要是受到了房地產行業增速減緩影響。有關專家分析指出,行業整體上處于調整階段,市場價格戰激烈,企業出現分化;一些技術含量低、產品同質化嚴重、調整不及時的企業生產經營面臨困難,而主動適應新常態、注重調整結構,追求創新驅動和質量提升,努力走向產業中高端的企業,形勢漸好。
成立于2012年的河北勝強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勝強太陽能”)可謂“生不逢時”,錯過了家電下鄉、惠民工程等利好政策推動下的發展良機,面臨行業升級和市場轉型的十字路口,通過拜訪有關專家和同行企業以及市場調查后,決定以平板太陽能熱水器為主,站在行業前輩巨人的肩上,通過引進先進設備,追求技術創新,調整企業運營思路,實施增質提效,發揮每個人的積極主動性,走“高精”產品路線,充分發揮“后發優勢”,實現了連續2年的穩步增長。
“后發優勢”:選對產品引進先進設備
20世紀西方著名經濟史專家亞歷山大·格申克龍認為,工業化后發國家可以利用先發國家已有的技術和制度實現本國工業化的跳躍式發展,從而縮短與先發國家的距離。若僅靠跟隨模仿,這樣“后發”不一定有優勢,在大多數情況下,甚至在競爭中始終處于劣勢。企業也是如此,要靠自主創新推動發展。勝強太陽能雖然起步比較晚,但在行業前輩經驗和教訓基礎上,充分發展自己的技術創新能力,也就容易實現突破創新。
勝強太陽能高層在公司成立之際,一直認為,面對行業的新形勢、新要求,要抓住轉折點,堅持創新發展、優化布局、重點突破,是關乎企業命運的關鍵。產品是企業發展的根本,選對產品很關鍵。隨著新能源的推廣和普及以及科技的進步和發展直接推動人們對高品質生活的需求,真空管太陽能熱水器已經逐漸無法解決其在大規模應用中遇到的所有技術和質量難題;而在城市建筑中,真空管產品遇到的瓶頸問題日益突顯。平板太陽能熱水器因其更安全可靠、壽命更長、與建筑更好結合以及系統承壓使用更舒適等特性將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平板太陽能集熱器具有無論從整體外形、結構強度及規格尺寸均適合與建筑相結合,可直接流動在房頂上或嵌進屋面上,而且極易成為屋頂結垢的組成部分,和建筑渾然成為一體,平板集熱器與建筑結合比真空管集熱器更好一些。因此,勝強太陽能選定平板太陽能生產為突破點。
有商機,必然也會有競爭。別人在想什么,了解同行的心態和行業情況,來指導自己的決定,這也是確定產品時需要長的“心眼”。行業部分從業者甚至對這些產品需要的設施、技術都還沒弄清楚,就盲目投產,深怕錯過了“市場機會”。由此導致,近年來市場上平板太陽能集熱器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競爭逐年加劇,讓有些人愁眉苦臉,也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退出市場。勝強太陽能進入市場之前,就針對市場上平板太陽能系統存在的問題,消費者使用的痛點進行了研究,并有把握對這些痛點進行解決。
產品方向選對了,僅僅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定位在中高端市場的勝強太陽能人深知,行業競爭的價格戰越演越烈,提供高性價比和差異化的產品是制勝關鍵。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制造出“精良”產品必須依靠先進的設備。勝強太陽能根據自身定位和發展需要,投入資金建設國內最先進的平板集熱器生產線,引進國外一流自動化數控生產設備,國際領先的發泡設備、自動化保溫水箱生產線并投入生產。此外,勝強太陽能還在生產制造工藝方面進行了諸多改進,如行業首家引進機器人雙組份硅酮膠打膠設備,打膠、玻璃裝配自動完成;在線激光打標系統,實現了企業logo,生產批號等標識自動在線打標,企業logo和批號經久不退縮不脫落……
先進的生產設備在提升生產效率,保證產品品質的同時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還通過生產工藝革新推出差異化產品。在同質化嚴重的市場上,很快贏得了廣大客戶的青睞。
產品創新:以用戶體驗為標準
對于起步較晚的勝強太陽能來說,創新之路上橫亙著三重障礙:第一,行業不少專利技術已被早進入行業的前輩們所掌握,同時企業缺乏訓練良好的科研人員和科技研發基礎;第二,成本和資金方面的壓力使企業沒有足夠的現金實力支持一些技術研發;第三,一窮二白的基礎上,企業必須盡快而艱苦地掙得一定利潤,要在技術創新上投入太多錢,不太現實。鑒于此,勝強人認為,完全可以在不增加太多成本基礎上,通過引進其他行業相關技術和工藝,既能解決消費者的痛點,又可以利用差異化產品提升競爭力。于是,勝強太陽能確立了三種創新策略。一是以用戶體驗為標準,搜集產品痛點,跨界尋找符合要求的技術方案解決。即企業找到的辦法必須是低成本的,這樣才能在服務用戶的過程中獲取收益;二是將非技術性的創新系統化,勝強太陽能依托母公司勝達型材多年的經驗,快速實現了生產標準化、管理規范化以及創新型市場運作模式;三是捕捉本地的機會,充分利用企業在當地的優勢,把握退耕還林、太陽能建筑一體化工程等機遇,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創新可分為兩種:技術推動式與用戶拉動式。前一種是在領先研究的基礎上推出新產品,這是大多數實力雄厚的企業所走的路。后一種則是在不依賴于專門的科學突破的情況下,發現解決用戶問題的辦法。勝強太陽能進入市場晚并不具備太多競爭優勢,找到的辦法必須是在提升性能的基礎上不增加成本或者降低成本。
功夫不負有心人,勝強太陽能在產品細節和技術微創新方面迅速得到了突破。
1、創新性解決傳統密封膠條老化問題
鑒于目前市場上平板太陽能會出現密封膠條老化問題,造成漏氣、保溫性能大大降低、淋浴進水現象。勝強太陽能通過調研成熟行業玻璃幕墻的生產工藝,大膽提出采用密封膠的方式來解決該問題。引進機器人雙組份硅酮膠打膠設備,打膠、玻璃裝配自動完成。從而,實現了玻璃內面打膠,邊框無膠條,實現了品質更穩定,性能更優越并且成本有所降低。

2、隱形多腔邊框排氣專利技術解決了諸多問題。
通常平板太陽能集熱器會在側面預留排氣孔并安裝橡膠氣門芯,若安裝平板太陽能集熱器不少是高層建筑,一旦安裝工人不小心弄掉了,很少有人會專門跑下來尋找,于是不少產品就這樣安裝上去了。這會對整個系統造成極大影響。再者,傳統的設計不合理,平板腔體內的空氣流動會沿著吸熱膜層,導致其壽命大大降低,特別是藍膜吸熱板芯。勝強太陽能的隱形多腔邊框排氣專利技術徹底消除橡膠氣門芯,杜絕傳統排氣口老化脫落現象,外觀更美觀;同時保護膜層,排氣更徹底。平板太陽能集熱器腔體內空氣沿著玻璃蓋板流動,消除玻璃內壁的水汽更快,還保護了吸熱板芯膜層。


3、平板太陽能集熱器管頭正反絲扣設計是勝強太陽能的專利產品,杜絕安裝二次破壞,減少安裝破壞率。據悉,市場上不少因為安裝工不專業,螺絲擰不緊導致漏水,擰太緊導致主管道變形。原因在于設計不合理,勝強太陽能管頭正反絲扣設計完全可以避免這些問題。

4、行業首家引入高頻焊技術,主流道絲頭采用高頻焊工藝焊接,焊膜厚度更均勻,銅管基材無氧化,色澤一致,杜絕漏水,壽命更穩定。

5、產品覆膜包裝,在線密閉式熱封塑工藝,節約包裝成本同時,防劃、防水,杜絕工地物料堆放時淋雨進水現象,施工、運輸更方便。


7、整體發泡水箱的創新讓儲熱更持久。勝強太陽能承壓搪瓷水箱采用德國西門子冰箱發泡技術,高壓恒溫模具定型整體發泡,閉孔率高達98%以上,整體發泡的儲熱水箱提高了水箱的保溫性能;全新強弱電分離技術,布線簡潔,阻燃設計,具有漏電保護、加熱機械限溫、智能限溫、過熱保護等諸多優勢,讓消費者用得安全、用得放心。

8、內部結構創新實現水平安裝。原有平板集熱器在安裝上必須一頭高、一頭低來保證流道的流暢性,致使安裝后建筑整體不美觀,高低角度的不一,也影響自然循環的流暢性;而勝強平板集熱器采用了內置坡度流道的設計,可水平安裝在陽臺下,保證了流道自然循環的流暢性,從而提高了導熱效率及美觀度。

勝強太陽能公司一貫以質量為根本,以顧客滿意為宗旨,不斷開發新產品、新工藝、銳意進取,以“勝在品質、強于科技”為企業使命,讓性價比更優的產品貼近消費者,在市場上快速流通,讓品牌獲得更高的認可,獲取更多的銷售份額。值得一提的是,勝強太陽能盡管在產品研發、營銷、物流等板塊增加了成本,但勝強始終堅持向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產品。目前,勝強太陽能已經得到了行業內如桑普、天普、清華陽光等多家知名企業的認可,并達成了戰略合作意向。
合作創新:精準定位謀取共贏
國家“十三五”規劃中即將把太陽能光熱產業列入發展規劃中,目標不低于8億m2,這意味著“十三五”期間將有4億m2的太陽能集熱器安裝面積,市場前景廣闊。不少人在觀望或者等待,期盼“十三五”國家政策補貼。勝強太陽能領導層通過分析國家近期的PPP模式等政策動向釋放信號來看,加上國家一直以來重電輕熱,光熱行業像目前光伏產業如此大規模高額度的補貼可能性不大。行業中的企業應考慮無補貼情況下發展之道,這就要求必須做好定位,通過創新來破解發展困境。而創新不能片面地理解為從無到有,在專業分工如此細化、科技高度發展的現代社會,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自主創新是企業現實的選擇。更為重要的是,競爭白熱化的市場上,創新必須考慮產品成本。也許勝強太陽能的微創新策略從小處著眼,貼近用戶需求心理,解決客戶痛點,這不失為一條發展之道。
鑒于目前勝強太陽能的情況,公司高層經過思考后進行戰略性調整,立足于保定市場,專注平板太陽能集熱器及系統的研發,定位于OEM生產制造商,并廣泛開展多方面的合作。與全國一些知名能源研究機構、大專院校展開廣泛合作,整合技術,優勢共享。還倡導并積極參與了一系列旨在為提升行業標準,探討促進太陽能熱利用行業持續健康發展之路的活動。通過交流發現平板太陽能集熱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為客戶提供快速便捷的定制化產品服務,全力配合客戶的技術研發、產品工藝改進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