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告》指出,近年來,中國太陽能熱利用行業面臨人口紅利減少、勞動力成本上漲、家電下鄉及惠民工程等利好政策結束的空窗期,加上產能過剩帶來價格戰越演越烈,不少企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困境。但在全國各地新建建筑強制安裝太陽能熱水系統的利好形勢下,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技術創新為動力的行業整體思想引導下,中國太陽能熱利用行業在市場開拓、技術創新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步入了新常態下的產業發展新時期。
中國太陽能建筑發展迅猛
《報告》指出,2015年中國太陽能集熱系統的總銷量增幅持續下滑,中國太陽能熱利用行業雖然仍處于負增長,但保有量達到了4億多平方米,完成了國家“十二五”的太陽能集熱面積4億平方米的目標。推動光熱建筑一體化已成為政府和企業共識。中國近100個省市推出了新建建筑強制安裝太陽能熱水系統政策,以及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和示范縣等鼓勵政策,加速了太陽能熱水系統在住宅建筑的應用。
《報告》指出,中國光熱建筑一體化項目中,真空管集熱器和平板集熱器兩種都有使用,其中真空管集熱器使用較多。中國光熱市場上平板集熱器的市場占有率僅為10%左右,而在光熱建筑一體化工程項目中平板集熱器的市場占有率大大增加。光熱產品與建筑結合方式主要包括平屋面支架式、陽臺立面結合、坡屋頂內嵌結合三種形式,以平屋面支架式為主,其次是陽臺里面結合。另外還有一些其他結合方式,如平板集熱器代替陽臺側圍的一體化結合方式。
光熱建筑一體化面臨三大問題
雖然我國光熱建筑一體化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是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光熱行業也面臨著一些突出的問題。
《報告》分析,中國房地產開發商對建筑中使用光熱系統的熱情不高的主要原因有四個方面。一是住宅為業主提供生活熱水尚未成為必備,并不是一個建筑不可缺失的部分;二是太陽能既能成為銷售賣點也能引起購房者不滿。太陽能利用得好,能使建筑綠色節能,使得樓盤增值;但如果太陽能技術、資金等方面的不足造成供水量不足、安全存在隱患、維修不及時等問題,必將引起消費者的不滿;三是光熱生產企業的技術水平和所用材料參差不齊,使得光熱系統的壽命長短不一。房地產開發商缺乏相關的太陽能知識,無法選擇適合建筑的光熱產品,因此不愿采用光熱系統;四是由于光熱系統受自然環境影響很大,很難保證一年四季24小時都能產生熱水,因此需與地源熱泵熱水器、電熱水器、燃氣熱水器等其他形式結合使用,而僅用其他形式的熱水器就已經可以滿足用戶的需要,沒有必要一定安裝太陽能熱水系統。由于以上四個原因,除了實施強制安裝政策省份的開發商會安裝太陽能系統,其他地區的開發商都選擇盡量不安裝;即使安裝,也會從經濟效益出發,選擇便宜的產品。
《報告》認為,太陽能建筑一體化并不是太陽能和建筑的簡單“相加”,而是需要將二者整合起來。因此在建筑設計的時候,既需要根據不同的熱水器類型、技術要求、使用目的以及不同地理緯度和氣候特點、建筑類型等,對建筑的造型、平面布局和功能等進行綜合考慮,又需要反饋給太陽能熱利用設備的設計和生產企業建筑對設備要求的相關信息。只有這樣才能使光熱設備的設計和生產與建筑的使用達到完美的統一,推動光熱產品在建筑上的運用。
《報告》分析,三個原因造成目前建筑設計單位設計動力不足。一是設計單位還不具備足夠的太陽能系統知識。建筑設計主要包括建筑、結構、給排水、暖通空調、電氣、總圖等幾部分內容,并沒有太陽能設計的單獨部分。二是目前中國建筑設計實施責任制,建筑設計出現問題,會由設計總負責人和設計單位共同承擔法律責任,這使得設計師在設計時會選擇盡量不用不熟悉的太陽能系統。三是太陽能系統的設計部分沒有相應的設計費用,影響設計師的積極性。正因為此,目前太陽能系統的設計主要還是由生產企業完成的。
國內市場預計可達數千億元
《報告》預測,隨著技術的成熟與普及速度的加快,中國“十三五”期間太陽能熱利用產業在采暖、制冷應用等市場潛力巨大。不計算國外出口市場,僅中國國內市場空間預計可達數千億元之巨,太陽能將在煤炭替代和用能結構調整中發揮積極作用,對全社會的節能減排效應也將更加顯著。
《指告》指出,太陽能熱利用中技術成熟、廣泛應用的方式集中在中低溫領域。旺盛的市場需求促進了太陽能熱水器行業的快速發展;而太陽能集中供熱采暖和制冷目前尚處于示范階段,隨著技術突破和推廣應用,近中期內太陽能熱水三聯供系統(供熱水、供暖和供冷)的成本將大大降低,可以實現商業化開拓。另外,隨著經濟模式轉變,產業結構調整,從中遠期看,太陽能中溫熱利用在工農業領域有望發揮巨大節能減排作用。
隨著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結構中的地位日益顯著,占終端能源消費的比例將逐年提升。《報告》特別指出,太陽能光熱行業潛力巨大,有著非常廣闊的發展空間,多種太陽能熱利用方式的共同發展將會為世界節能減排以及煤炭替代和用能結構調整作出巨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