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推動第一批100萬千瓦左右規模的光熱發電示范項目建設”,通過示范項目有力支持光熱發電行業的發展。這對于那些致力光熱發電的企業無疑是一劑強心劑。
為什么這么說呢?眾所周知,“十二五”規劃中提出的到2015年和2020年光熱發電裝機目標分別是100萬千瓦和300萬千瓦,相比于光伏產業千萬千瓦級的裝機目標,光熱發電只是小眾。相較于這些年來光伏發電行業如井噴式的大發展,光熱發電的發展腳步要慢了許多。
中海陽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由于二者技術路線不同,應用范圍及廣度不同,也就決定著它們將在不同的領域發揮能量。對于光伏發電,中海陽更看重的是它的智能化分布式能源的廣闊市場空間;而光熱發電,由于它的穩定性、可調度性要更好一些,因此它在基礎能源領域的市場空間會非常大。
作為一種較為穩定、環保的新能源電力生產技術,光熱發電已成為全球多個國家重點支持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中海陽在內的從業者們,也都在期盼著這個行業能在沉淀數年后厚積薄發。
其實,太陽能熱發電一直是國家明確列為重點和優先發展方向。2014年1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的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 (2014~2020年)》再次提到了要鼓勵太陽能熱發電示范項目的實施。該規劃指出了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九大主要措施,而太陽能光熱被列入優化能源結構的行動措施之一。

掃描二維碼關注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