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德國Crailsheim太陽能集熱場
第四屆國際太陽能區域供熱會議由Horizon 2020子項目組SDHp2m組織于2016年9月21~22日在丹麥舉行,從政策到市場詮釋了太陽能區域供熱的發展,會議集中體現太陽能區域供熱場實時監控數據分析的重要性,會議為此單獨安排議程。通過監測數據有助于分析比較各集熱場性能和優化電力輸出,為后續太陽能區域供熱廠建設積累經驗。圖示為德國Crailsheim太陽能集熱場監測數據。(CHP:熱電聯供;BTES:鉆井儲熱)
Roman Marx來自德國斯圖加特大學ITW研究所,集熱場總熱量輸出為2631MWh,比之前預測的2575MWh略高。年太陽能保證率達到40%,但是低于預期的50%。分析年太陽能保證率低于預期的原因主要有:熱需求高于預期;可儲存熱量減少;最大儲熱溫度預期為80攝氏度,實際僅為70攝氏度。熱場主已決定采用更高效的集熱器更換使用了12年的集熱器,期待更好的熱效率。
會議單獨安排奧地利AEE INTEC研究所研究員Samuel Knabl對奧地利30個政府補貼大型太陽能區域供熱廠監測結果做報告。其中14個大型太陽能區域供熱廠運行結果滿足預期設定年太陽能保證率,只有2個集熱場運行結果嚴重偏離設計值。Samuel Knabl著重強調區域熱網回水溫度對集熱器效率影響較大。表中顯示集熱器產熱介于240~520KWh/平米.年。
德國研究所Solites 的Thomas Schmidt演講展示大規模集熱場單位面積集熱器熱輸出為400~450KWh/平米.年,Schmidt分析了上述三個太陽能集熱場監測數據,發現三個集熱場單位集熱器面積產熱輸出不同主要是因為老舊集熱器依然在使用,Dronninglund 37600平米集熱器2014年才安裝;Marstal集熱場一半以上集熱器是2004年前安裝,2012年新擴建了15000平米;Braedstrup集熱場集熱器安裝于2007年。
補充說明,Solites研究人員還研究了儲熱水池容量與水池取熱的關系,這取決于儲熱水池儲熱循環次數。Marstal集熱場大部分太陽能集熱直接輸送到區域熱網,取熱與儲熱接近1:1;Dronninglund集熱場借助跨季節儲熱水池儲熱,再將熱量輸送到區域熱網,取熱與儲熱接近2:1;系統效率取決于不同運維模式,運行中還需考慮儲熱損失??梢娍缂竟潈峋哂懈邿崂眯?。Braedstrup集熱場不能直接與上述兩個集熱場對比。鉆井儲熱熱容較小,最高儲熱溫度也較低(49攝氏度),監測數據顯示太陽能保證率為23%,遠高于設計值18%。集熱場還將進一步擴建跨季節儲熱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