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喜公司居多
Wind統計數據顯示,在上述披露中期業績的18家公司中,預增、略增、續盈、扭虧等預喜公司達13家,占比達72%,延續一季度亮眼的業績。
在13家預喜公司中,預計凈利翻倍的公司5家,包括科華恒盛、方大集團、中利集團、科林環保和晶盛機電。這些公司業績大增,主要與上半年的搶裝潮有關。
中利集團預計,2017年1-6月實現凈利潤3387萬元至5081萬元,同比扭虧為盈。公司表示,上半年光棒光纖產能進一步釋放,利潤率穩中有升;預計光伏商業電站和扶貧光伏電站一定規模項目將并網轉讓,電站轉讓及EPC收入將大幅增長。
方大集團預計,上半年實現凈利潤20000萬元至25000萬元,同比增長276.25%至370.31%。公司表示,銷售收入大幅增長,致報告期利潤大幅增長。
中環股份預計,1-6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27000萬元至32000萬元,同比最大增幅為27.58%。公司整體運營質量和效率不斷提升,盈利能力不斷提高。
事實上,“6·30”搶裝潮,在2016年就刺激了光伏產業鏈整體業績大增。根據財匯大數據,在光伏概念板塊67家上市公司中,方大集團、隆基股份等20家公司2016年凈利潤增幅超100%,僅3家公司虧損。
分布式成發展方向
中國光伏協會預計,2017年國內光伏市場將呈現出先緊后松態勢,預計新增裝機20GW至30GW。光伏協會秘書長王勃華指出,價格下降將成為行業主旋律,分布式尤其是屋頂分布式將成為發展重點。
“近兩年來,上游的硅料,中游的硅片、電池組件均在擴產,而下游的裝機需求整體較弱,導致整個光伏行業利潤薄。同時,落后產能較多,‘6·30’后這些落后產能將逐步被淘汰,行業兼并重組將加劇。”信達證券能源行業分析師曹寅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產品技術的革新與產業轉型升級,轉換效率高、低成本的光伏發電產品將成為產業應用主流,單晶替代及分布式拓展將是發展方向。
單晶龍頭隆基股份2016年實現凈利潤15.47億元,位列光伏行業上市公司凈利潤排名之首。公司目前單晶硅片的國內市場占有率為45%。單晶替代多晶產業大潮下,公司將充分受益。
隆基股份一季報實現凈利潤4.4億元,同比增長65%。公司表示,主要受益于高效單晶產品需求旺盛,硅片及組件營業收入增長,以及公司產能釋放,規模效應推動成本下降。光大證券認為,今年“6·30”效應將保障公司二季度業績持續增長,預計二季度公司硅片毛利率有望超過35%。
國金證券建議,投資者可沿著兩條主線尋找分布式光伏投資機會。首先,在分布式光伏項目(屋頂資源)獲取、融資渠道、產品特性方面有獨特優勢的企業;其次,性價比優勢逐步獲得終端業主認可的單晶產業鏈,尤其是高效單晶。因分布式項目無指標限制,有限安裝面積下,多裝高效組件的動力更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