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末全市城鎮地區基本實現清潔能源供熱
按照北京城市總體規劃“減量發展”原則,預計2025年,城鎮地區供熱面積約10.5億平方米。農村地區按照“減量提質增綠”的發展目標,預計2025年供熱面積約1億平方米。
到“十四五”末,全市城鎮地區基本實現清潔能源供熱,供熱結構不斷優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耦合供熱比例達到10%;農村地區深入推進清潔能源改造,基本實現清潔供熱。
在供熱節能方面,本市將推進老舊小區改造、超低能耗建筑、公共建筑節能綠色化改造項目實施,建立供熱感知體系、推進實施智能供熱,繼續開展供熱系統節能和老舊供熱管網改造,2025年全市城鎮地區單位建筑面積供熱能耗比“十三五”末降低10%左右。
新增余熱供熱面積800萬平方米
在優化熱電聯產熱源布局方面,本市將北小營、松榆里等區域熱源接入城市熱網,供熱能力約986兆瓦。加快推進首鋼南區調峰熱源廠建設,同時加強對熱網周邊散小熱源的整合。
同時,“十四五”期間還將充分挖掘余熱供熱資源。統籌電廠周邊城市新建區及新增負荷區域,優先采用電廠余熱供熱。推進東北和東南熱電中心余熱利用改造。推進燃氣鍋爐房煙氣余熱和數據中心余熱回收利用。全市新增余熱供熱面積800萬平方米。
年底前完成2000萬平方米既有建筑智能供熱改造試點
一方面,本市將推進實施新建建筑智能供熱。新建民用建筑智能供熱系統應與主體建筑同步設計、建設和驗收,實現精準調控,并將供熱系統冷態驗收改為熱態驗收。
同時,另一方面,推進既有建筑智能供熱改造。其中,將制定既有民用建筑智能供熱改造相關標準及工作方案,實施由熱源到樓棟熱力入口的智能供熱改造,用戶安裝室溫采集裝置,既有公共建筑同步實施供熱計量改造。2022年底前,完成2000萬平方米試點示范,2023至2025年完成1億平方米以上既有建筑智能化供熱改造。
本市將推進供熱立法 優化“接訴即辦”和巡檢
“十四五”時期,本市將推進供熱立法;修訂供熱合同范本;優化供熱備案、接訴即辦和巡檢等制度;新建全口徑管理工作機制、供熱單位評價考核制度和供熱系統能耗定額及審計制度、供熱系統維修資金管理機制等。
記者注意到,備受市民關注的“供熱價格”也被寫入了規劃中。規劃提出,本市將結合“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供熱系統重構和低碳供熱技術應用,研究建立有利于促進節能降耗、綠色高效的供熱價格管理機制。按照“同熱同價”的原則,適時穩妥推進居民供熱銷售價格統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