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14日,歐盟FP7項目框架下STAGE-STE(保持歐洲聚光型太陽能熱利用技術卓越的科技聯盟)項目總結會議在西班牙阿爾梅里亞PSA召開。來自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瑞士,葡萄牙,塞浦路斯,英國,比利時,墨西哥,利比亞,智利,巴西,中國14個國家的代表出席了會議;匯聚了西班牙CIEMAT、IMDEA,德國DLR、FISE,瑞士的PSI、ETH,法國CNRS,意大利ENEA等在太陽能熱發電方面的歐洲知名研究單位和西班牙Abengoa等專業公司。
會議對該項目的12個課題在四年內執行期內取得的成果進行了詳細匯報,對未來歐洲太陽能熱發電的技術發展做了展望和項目規劃。會議報告內容代表了歐洲主要研究機構在2014-2017年在太陽能熱發電和熱化學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技術成果總結如下:
(1)點聚光技術方面,研發了新型的低成本定日鏡、提出了新型的吸熱器概念、開發了定日鏡校準系統和光學設計軟件、確定了吸熱體材料篩選準則、提出了商業化塔式電站的熱流密度分布計算方法、互補型電站的評價方法等。
(2)線聚光技術方面,建立了線聚焦集熱器的數據庫、形成了小型線聚焦吸熱器性能的分析方法、研制了帶有潛熱型儲熱膠囊的新型傳熱流體、完善了線聚焦蒸汽直接發生系統的仿真模型、對大型線聚焦集熱場性能測試方法進行了多工況比較、對線聚焦電站中的傳熱流體進行了多批次取樣與分析檢測、采用非接觸式測試方法對真空吸熱管的真空性能進行了分析等。
(3)太陽能熱發電與海水淡化結合技術方面,建立了多種使用情形的太陽能熱發電與海水淡化系統結合的理論分析模型,并完成了計算軟件的開發,可對不同方案的技術經濟性進行評價,完成了一個商業項目的可行性論證報告。
(4)太陽能制取燃料方面,對目前典型的太陽能制取燃料技術方案進行了實驗室驗證,開發了雙腔體式堆積床反應器、無玻璃窗口的管式反應器,完成了100kW熱功率的氧化鋅分解實驗,提出了太陽能熱化學方面2018-2040的發展路線圖,為未來發展指明了技術方向。
(5)吸熱器材料和太陽能熱發電系統部件研究方面,建立鋁基反射鏡加速老化測試方法導則、撰寫了太陽能熱發電站用反射鏡的加速老化方法標準、分析了玻璃反射鏡、碳化硅吸熱材料、金屬吸熱器等的老化特性、提出了槽式真空吸熱管光學性能和熱損失性能的RoundRobin測試方法、對摩洛哥氣候環境下的沙石對反射鏡性能退化程度進行了長時間測試等;
(6)太陽能熱發電系統中的儲熱技術方面,研發了多種配方的低熔點熔融鹽傳熱流體和儲熱材料,并對其性能進行了多方面測試與評價,研制了小型混凝土儲熱器,開發了儲熱系統技術經濟性分析軟件,并提出了現有技術的成本降低方式。
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白鳳武博士作為課題6的中方負責人應邀出席該會議,研制的以碳化硅蜂窩陶瓷和泡沫陶瓷為吸熱體的空氣吸熱器測試結果也在會議上進行了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