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將太陽能、儲能系統及其他可再生能源用于該領域的脫碳,則海水淡化廠的全球平準化飲用水成本(LCOW)可從2015年每立方米約2.40歐元降至2050年的1.05歐元。 這是芬蘭拉彭蘭塔理工大學(LUT)進行的“通過全球淡化水領域的脫碳和改進后的灌溉系統加強全球供水”的主要研究結果之一。該報告由太陽能經濟學教授Christian Breyer及其團隊撰寫,已在《能源》期刊和ScienceDirect網站上發表。
該論文稱,到2050年,包括交付費用在內,大多數地區每立方米淡化水成本可能在0.32到1.66歐元之間。研究人員指出,中國、印度、澳大利亞和美國的某些地區飲用水價格可能低于一歐元。
LUT的研究顯示,太陽能和儲能以及風能、天然氣和熱能將為海水淡化業務提供電力。“在每個時間步,都需要考慮從海岸線運輸淡化水的能源需求,”該研究報告的作者稱。
該報告作者指出,能源轉型將使平準化能源成本(LCOE)從五年前的每兆千瓦時約180歐元降至本世紀中葉的約50歐元。“到2050年,太陽能光伏電站和電池儲能將在LCOE中占最大份額,”該報告稱。 在早前的一項研究中,Breyer及其團隊描述了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全球能源系統將如何更清潔、更便宜、更好地應對氣候變化,以及如何將傳統發電的耗水量減少95%以上。該報告估計,太陽能發電每生產1兆瓦時電量所用水量僅為煤電廠和核電廠用水量的2-15%。 編譯 陳講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