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可再生能源補貼讓歐洲“進退兩難”。歐盟國家本是全球多國效仿的綠色能源典范,但近年來在經濟增長疲軟的背景下,補貼政策的爭議性日益凸現。
4月9日,歐盟委員會發布新規,宣布逐步取消對太陽能、風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產業的國家補貼。然而有分析認,歐盟委員會頒布的新規是“屈從于”來自德國的壓力,新規將為德國可再生能源法案的通過及實施掃清障礙。
補貼政策弊端逐漸顯現
傳統能源匱乏的歐盟向來重視發展可再生能源。為了提高可再生能源產業的市場競爭力,降低碳排放,減少氣候變化對環境的威脅,歐盟國家出臺了多種補貼政策對可再生能源予以扶持。早在2001年,歐盟就通過立法,推廣可再生能源發電。此后,歐盟還于2009年4月通過了新的可再生能源立法,把擴大可再生能源使用的總目標分配到各成員國頭上。鑒于可再生能源生產成本較高,難與傳統能源同臺競爭,歐盟國家普遍動用補貼手段予以扶持。
歐盟對可再生能源的補貼政策在行業發展初期有效的提振了投資者和相關企業的信心,得益于政策扶持,不少歐洲企業在風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領域掌握著前沿技術,成為行業的佼佼者。但是,歐盟及其成員國對可再生能源的補貼做法也遭到了質疑,被認為妨礙了市場競爭。而且,在歐洲經濟不景氣的背景下,大多數歐盟成員國不再像從前那樣“擁護”可再生能源補貼政策。例如,捷克自2014年初開始就不再對新的太陽能和生物沼氣電站進行補貼。
近期,歐委會也曾指出,歐盟可再生能源的投資成本已經下降,因此政府現在可以減少對可再生能源的支持。
新規7月1日正式生效
4月9日,歐盟委員會發布新規,逐步取消對太陽能、風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產業的國家補貼。新規則更傾向于讓市場占據主導地位,以試圖降低電價,增強可再生能源產業本身的競爭力。
歐盟委員會指出,近年來可再生能源產業的成本已經大幅下降,歐盟范圍內對可再生能源普遍實施補貼的制度“造成了市場的亂象,增加了消費者的支出”。歐盟委員會負責競爭事務的專員喬阿奎˙阿爾穆尼亞表示,歐盟擬定這一新規定是為了結束造成市場亂象及高電價的不恰當“非法”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