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和日本初看好像有很多共同點,它們不僅都屬于同一地區,并且它們2014年的市場容量規模也相近,新裝集熱器面積約為10萬㎡,真空管在其中只是很小的角色。另一個共同點是,它們幾乎不在全球太陽能光熱行業的關注點之內。一個不同的地方在于,臺灣光熱行業有政策支持,而日本則只能依靠行業自身,但是它們的市場卻都在收縮。上圖展示的是用日本生產商Chiryu的集熱器安裝的泳池太陽能集熱系統。
“日本太陽能光熱行業的前景非常消極,因為政府仍舊希望推動核電。”Chiryu總裁Yasuo Okamoto說道。此外,日本經濟增長疲軟,石油價格也很低。因此,有50多年歷史的該平板集熱器生產商見證了去年生產容量的下降,下降到了只有1200㎡。在一些好的年份,如2010年,Chiryu生產容量為5500㎡。從有大約10名成員的日本太陽能系統發展協會(SSDA)的整體市場數據顯示,自2011開始,市場不斷下降,如下圖所示(該圖數據只包含協會成員公司的生產容量,占整個市場的80%左右)。太陽能市場在2014年下降了14%,為107654㎡。
“日本太陽能光熱行業的前景非常消極,因為政府仍舊希望推動核電。”Chiryu總裁Yasuo Okamoto說道。此外,日本經濟增長疲軟,石油價格也很低。因此,有50多年歷史的該平板集熱器生產商見證了去年生產容量的下降,下降到了只有1200㎡。在一些好的年份,如2010年,Chiryu生產容量為5500㎡。從有大約10名成員的日本太陽能系統發展協會(SSDA)的整體市場數據顯示,自2011開始,市場不斷下降,如下圖所示(該圖數據只包含協會成員公司的生產容量,占整個市場的80%左右)。太陽能市場在2014年下降了14%,為107654㎡。

各系統類型的份額在過去幾年中一直保持相當穩定。熱虹吸管太陽能熱水器占主要份額,覆蓋了市場的67%至76%。第二大份額由小型泵系統組成,占市場的21%至29%。該協會只在小型泵系統中記錄真空管集熱器的使用份額,其比例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與日本相反,臺灣的太陽能熱水系統安裝從1986年起就受到政策的投資補助金。在2009年,對蓋板集熱器的補貼金額甚至加倍,達到了2250臺灣元/㎡,以此來增加安裝量。其結果是2010年市場容量達到了峰值,為127751㎡。對住宅太陽能熱水器,初投資費用穩定在大約10500新臺幣/㎡,其中補貼金額可以覆蓋21%。2010年的市場容量再也沒有達到過。“在推廣市場時,長期的補貼計劃已經失去了動力,”臺灣國立成功大學(NCKU)能源研究中心的研究員Kung-Ming Chung在2015年的文章《Incentives to using solar thermal energy in Taiwan》中總結說,“在2014年,終端用戶只在11月底之前可以提交申請。一些系統只在2015年獲得補貼金。”
與日本相反,臺灣的太陽能熱水系統安裝從1986年起就受到政策的投資補助金。在2009年,對蓋板集熱器的補貼金額甚至加倍,達到了2250臺灣元/㎡,以此來增加安裝量。其結果是2010年市場容量達到了峰值,為127751㎡。對住宅太陽能熱水器,初投資費用穩定在大約10500新臺幣/㎡,其中補貼金額可以覆蓋21%。2010年的市場容量再也沒有達到過。“在推廣市場時,長期的補貼計劃已經失去了動力,”臺灣國立成功大學(NCKU)能源研究中心的研究員Kung-Ming Chung在2015年的文章《Incentives to using solar thermal energy in Taiwan》中總結說,“在2014年,終端用戶只在11月底之前可以提交申請。一些系統只在2015年獲得補貼金。”

上文提到的文章中描述了臺灣太陽能市場的一些特性:
盡管每年新安裝約20000個住宅單元,但是使用太陽能熱水制備的家庭比率在過去十年中停滯在3.5%。由于臺灣的平均家庭規模的不斷下降,才造成了停滯的結果。現在大約有800萬戶家庭,比2000年增加了100萬。
值得注意的是,超過80%的終端用戶對太陽能系統的使用效果有經驗,并且大部分(75%)愿意再次購買太陽能熱水器。這將導致在一個典型的經濟年限(15年)后替代品數量的增長。
在2001年至2013年間,總計銷售了太陽能集熱單元為279698套,其中大部分為低于10㎡的住宅用太陽能熱水器(57%),在5㎡至10㎡的規模占了41%。研究人員只計算了154個以上100㎡以上的系統,這些系統都安裝在宿舍、游泳池或餐廳,而且他們強調的是,這些系統需要額外的支持來獲得商業利益。大部分臺灣的中小企業都遭受資本基礎不足的問題。Chung提出了一種不同于對終端用戶直接補貼的支持措施,以基于性能的關稅的形式,對在商業領域安裝太陽能熱系統的能源服務公司提供資金支持。
盡管每年新安裝約20000個住宅單元,但是使用太陽能熱水制備的家庭比率在過去十年中停滯在3.5%。由于臺灣的平均家庭規模的不斷下降,才造成了停滯的結果。現在大約有800萬戶家庭,比2000年增加了100萬。
值得注意的是,超過80%的終端用戶對太陽能系統的使用效果有經驗,并且大部分(75%)愿意再次購買太陽能熱水器。這將導致在一個典型的經濟年限(15年)后替代品數量的增長。
在2001年至2013年間,總計銷售了太陽能集熱單元為279698套,其中大部分為低于10㎡的住宅用太陽能熱水器(57%),在5㎡至10㎡的規模占了41%。研究人員只計算了154個以上100㎡以上的系統,這些系統都安裝在宿舍、游泳池或餐廳,而且他們強調的是,這些系統需要額外的支持來獲得商業利益。大部分臺灣的中小企業都遭受資本基礎不足的問題。Chung提出了一種不同于對終端用戶直接補貼的支持措施,以基于性能的關稅的形式,對在商業領域安裝太陽能熱系統的能源服務公司提供資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