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悅能(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工李穆然不止一次地在公眾場合發表如上言論。

一石激起千層浪,他的話引起人們議論紛紛。
憑以往經驗,太陽能雖然免費,但從全球來看,其設備投資相對較高,無法與煤炭相比較,這是不爭的事實。而且,太陽能的不連續和低密度的特性讓人們感覺李穆然的話太不靠譜。
現實中的許多案例證明,太陽能采暖初投資高,運行不穩定,無法達到24小時供熱。即使利用輔助能源達到了采暖要求,但運行成本會大幅度上升,導致消費者不滿意。
2007年以來,筆者與李穆然多次接觸,感覺作為地質專業的他,卻打破思維常規,敢于不斷地大膽嘗試,開拓了太陽能光熱的創新應用領域。

怪思:全太陽能采暖
“全太陽能采暖時代已經來臨!這是基于我們興悅能公司在集熱器應用方式和加大儲熱容積的條件,3年來,我們在北京延慶、昌平等較冷區域的農村普通住房、別墅以及低能耗住宅得到了成功的驗證,冬季采暖溫度保證20℃以上,消費者十分滿意。更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太陽能采暖項目沒有政府一毛錢的補貼,都是消費者自己買單。”李穆然在7月份赤峰市城鎮供熱交流會上自豪地說。
年過七旬,身體微胖,富有磁性的聲音沙啞低沉,充滿激情的李穆然接著詳細介紹了自己多年來潛心研究的技術和設計方案和在一些典型區域驗證的全太陽能采暖成功案例。
“普及太陽能技術,實現純太陽能供暖,讓環保、低耗能、低成本的太陽能走進老百姓的家里,這是我一直的夢想。我相信這種經濟可靠的全太陽能采暖將會大行其道,目前有很多農村用戶在排隊等著設計安裝。”
“李穆然的太陽能利用方案原理簡明,操作方便,創意巧妙,經濟高效,是節能減碳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利器,關鍵是要推廣到尋常百姓家。我們通過李穆然演講知道,他巧妙地設計了集熱器擺放方式,通過短期蓄熱,充分考慮到建筑物蓄熱,達到了全太陽能采暖效果。”清華大學江億院士如是評價。
“李老師,您的演講讓我對太陽能采暖有了深入了解,現在我作為供熱公司所關心的價格問題,請您給予解答。”
演講結束后,會上60多家供熱公司都十分關注李穆然老師的全太陽能采暖設計理念及案例,紛紛與他交換名片,并見縫插針地咨詢有關問題。
有關李穆然的全太陽能采暖案例,筆者多次去現場參觀考察。說實話,筆者一直持有懷疑態度,遲遲沒有傳播這方面的文章。但經過多方咨詢考證,對其理念及設計方案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筆者以為全太陽能采暖具有可行性。
牛刀初試博贊譽
由于霧霾嚴重,近年來北京率先在全國啟動“煤改清潔能源”工程。讓李穆然不理解的是,既然作為清潔能源替代的一場戰役,怎么沒有太陽能的影子?
這應該不是決策者的疏忽,原來北京市對太陽能采暖在農村有過應用嘗試,財政支持力度絕對穩居各省市之首,理論探討和實際工程案例都不缺乏。可能實在是看多了太陽能采暖案例在前期投入、供暖效果方面乏善可陳,為免遭農戶詬病,這才導致太陽能采暖未在其列。
“電力和天然氣雖然比煤清潔,但畢竟來源于化石能源,會越用越少。而太陽能不僅絕對清潔,且能長期無償供給。在具備充分采光條件的平原地帶的民用平房,應用太陽能更是得天獨厚。”
李穆然表示,政府也應給太陽能采暖留有空間,當前急需成功的示范項目。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李穆然不斷揣摩思考,并對集熱器放置的方式進行大膽嘗試,終于在北京昌平、延慶得以實踐。

昌平區小湯山鎮講禮村是北京市首座被動式低能耗建筑體驗中心。純粹靠太陽能供暖的會議廳,面積415平方米,內高5.2米。屋頂布置了58×1800×50全玻璃真空管集熱方陣6組。有效集熱面積為36平方米,集熱器的反光鏡40平方米。鏡面和地面夾角20°,集熱面和鏡面夾角90°。而會議廳的溫度記錄也從未低過18℃。說明采用了新的承曬集熱方式,用36平米集熱器就可以滿足415平方米建筑的全冬室溫18℃以上采暖需求。
為了讓每一支太陽能真空集熱管都能最大限度獲取太陽光照。李穆然特別設計了這樣一種在別人看來匪夷所思的“趴著的”安裝方式:讓集熱器采光面上方向太陽來光方向前傾,使其與冬季的太陽投射形成夾角。按常識推斷,這樣會降低集熱器采光量。其實不然,這個角度是經過精心計算的,對橫排管式太陽能集熱器來說,總得光量并非只有垂直照射才達最大。由于真空管間距的存在,即使有所偏斜,只要不形成阻擋,每根管都可得到充分照射的前提下,集熱器總的得光量是不變的。且這個偏斜度允許值達到45°之多,恰好為在其下方安裝一面反射鏡創造了條件。

借助鏡面增光,至少有上千年歷史了,直至現在仍廣泛應用,他們當然不能錯過。增加一面和集熱面積等同的平鏡,無論是理論計算還是輻照儀實測,都證明了集熱器得到的光照接近翻番。相比其他太陽能采暖工程擺放方式,效率大幅度提高。
值得欣慰的是,設計初衷只是希望能夠提高光照效率就很滿足了,并沒有想過要通過這一途徑去解決集熱器夏季過熱的難題。盛夏來臨,大面積集熱器由于熱量無處傾瀉,開鍋、爆管給工程商帶來了煩惱和經濟損失。但這種集熱器的安裝方式使過熱現象意外地成為記憶。因為,它可以自動地讓集熱器在盛夏減少甚至只產生很少的熱量。
冬天不用其他能源供暖,夏天不用空調,室內卻能常年保持恒溫,就是靠這36平方米的集熱器。這座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的節能環保案例給到會的每一個人都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這個項目顛覆了人們對太陽能采暖投入大、效果差的認識,一時間,各界親臨現場的人士好評如潮,讓太陽能供暖真正登上大雅之堂。
不跟隨逐初心
一直以來,李穆然總是被人看作行業的“另類”。
當大家都在農村市場推廣真空管單機太陽能時,李穆然卻大力推廣平板太陽能熱水工程。
早在2007年,北京市豐臺區六里橋的華源新第小區熱水系統熱水成本居高不下,很多行業人士束手無策。李穆然卻欣然接受挑戰,成功改造了該工程。
從原來用燃煤鍋爐系統到用電,再到用太陽能熱水系統,熱水成本從高達80元/噸降至14元/噸。如今又在14元/噸基礎上進行了改進,成功把新系統應用在北京順義新城望泉寺公租房項目上,未來該項目的熱水收費大約12元/噸,比北京市規定的每噸熱水22元的價格便宜10元。
隨著熱水工程市場的興起,李穆然看到了工程中控制的痛點問題,推出了集成控制模塊,并在很多場合進行推廣。當時,由于大家的重視程度不夠,結果不是很理想。
隨著全國各地新建建筑“強裝令”的盛行,行業紛紛推出陽臺壁掛式太陽能熱水系統,而李穆然卻認為這樣的系統初投資高,效果不是很好,力推集中集熱集中供熱的太陽能熱水系統。北京順義區望泉寺22棟公租房采用了李穆然的這種系統設計方案。該項目熱水是24小時供應,太陽能熱水系統出水溫度在末端(樓下最低層住戶)不低于42℃,每噸熱水費在15元以內。有關領導表示,這種應用方式未來可能在保障房項目大規模推廣應用。

1981年就開始使用和研究太陽能的李穆然,多年來一直堅持經濟可靠好用的理念,不斷探索創新。望泉寺公租房項目集多年研發技術,成功解決了“防凍抗凍、系統全自動運行、24小時熱水、與建筑完美結合”四大技術難題。
李穆然認為,現在太陽能在工程市場推不動,不能都怪開發商,生產企業沒有給對方提供很好的解決方案是最大的問題。如果提供的太陽能產品能以系統設計方案讓開發商省心,又讓業主真的省錢,不愁人們不用太陽能。
如今大家在忙著搶奪太陽能熱水工程項目,而李穆然卻在推動全太陽能采暖方案。
李穆然就是這樣不跟隨、特立獨行的探索者。

一石激起千層浪,他的話引起人們議論紛紛。
憑以往經驗,太陽能雖然免費,但從全球來看,其設備投資相對較高,無法與煤炭相比較,這是不爭的事實。而且,太陽能的不連續和低密度的特性讓人們感覺李穆然的話太不靠譜。
現實中的許多案例證明,太陽能采暖初投資高,運行不穩定,無法達到24小時供熱。即使利用輔助能源達到了采暖要求,但運行成本會大幅度上升,導致消費者不滿意。
2007年以來,筆者與李穆然多次接觸,感覺作為地質專業的他,卻打破思維常規,敢于不斷地大膽嘗試,開拓了太陽能光熱的創新應用領域。

怪思:全太陽能采暖
“全太陽能采暖時代已經來臨!這是基于我們興悅能公司在集熱器應用方式和加大儲熱容積的條件,3年來,我們在北京延慶、昌平等較冷區域的農村普通住房、別墅以及低能耗住宅得到了成功的驗證,冬季采暖溫度保證20℃以上,消費者十分滿意。更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太陽能采暖項目沒有政府一毛錢的補貼,都是消費者自己買單。”李穆然在7月份赤峰市城鎮供熱交流會上自豪地說。
年過七旬,身體微胖,富有磁性的聲音沙啞低沉,充滿激情的李穆然接著詳細介紹了自己多年來潛心研究的技術和設計方案和在一些典型區域驗證的全太陽能采暖成功案例。
“普及太陽能技術,實現純太陽能供暖,讓環保、低耗能、低成本的太陽能走進老百姓的家里,這是我一直的夢想。我相信這種經濟可靠的全太陽能采暖將會大行其道,目前有很多農村用戶在排隊等著設計安裝。”
“李穆然的太陽能利用方案原理簡明,操作方便,創意巧妙,經濟高效,是節能減碳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利器,關鍵是要推廣到尋常百姓家。我們通過李穆然演講知道,他巧妙地設計了集熱器擺放方式,通過短期蓄熱,充分考慮到建筑物蓄熱,達到了全太陽能采暖效果。”清華大學江億院士如是評價。
“李老師,您的演講讓我對太陽能采暖有了深入了解,現在我作為供熱公司所關心的價格問題,請您給予解答。”
演講結束后,會上60多家供熱公司都十分關注李穆然老師的全太陽能采暖設計理念及案例,紛紛與他交換名片,并見縫插針地咨詢有關問題。
有關李穆然的全太陽能采暖案例,筆者多次去現場參觀考察。說實話,筆者一直持有懷疑態度,遲遲沒有傳播這方面的文章。但經過多方咨詢考證,對其理念及設計方案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筆者以為全太陽能采暖具有可行性。
牛刀初試博贊譽
由于霧霾嚴重,近年來北京率先在全國啟動“煤改清潔能源”工程。讓李穆然不理解的是,既然作為清潔能源替代的一場戰役,怎么沒有太陽能的影子?
這應該不是決策者的疏忽,原來北京市對太陽能采暖在農村有過應用嘗試,財政支持力度絕對穩居各省市之首,理論探討和實際工程案例都不缺乏。可能實在是看多了太陽能采暖案例在前期投入、供暖效果方面乏善可陳,為免遭農戶詬病,這才導致太陽能采暖未在其列。
“電力和天然氣雖然比煤清潔,但畢竟來源于化石能源,會越用越少。而太陽能不僅絕對清潔,且能長期無償供給。在具備充分采光條件的平原地帶的民用平房,應用太陽能更是得天獨厚。”
李穆然表示,政府也應給太陽能采暖留有空間,當前急需成功的示范項目。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李穆然不斷揣摩思考,并對集熱器放置的方式進行大膽嘗試,終于在北京昌平、延慶得以實踐。

昌平區小湯山鎮講禮村是北京市首座被動式低能耗建筑體驗中心。純粹靠太陽能供暖的會議廳,面積415平方米,內高5.2米。屋頂布置了58×1800×50全玻璃真空管集熱方陣6組。有效集熱面積為36平方米,集熱器的反光鏡40平方米。鏡面和地面夾角20°,集熱面和鏡面夾角90°。而會議廳的溫度記錄也從未低過18℃。說明采用了新的承曬集熱方式,用36平米集熱器就可以滿足415平方米建筑的全冬室溫18℃以上采暖需求。
為了讓每一支太陽能真空集熱管都能最大限度獲取太陽光照。李穆然特別設計了這樣一種在別人看來匪夷所思的“趴著的”安裝方式:讓集熱器采光面上方向太陽來光方向前傾,使其與冬季的太陽投射形成夾角。按常識推斷,這樣會降低集熱器采光量。其實不然,這個角度是經過精心計算的,對橫排管式太陽能集熱器來說,總得光量并非只有垂直照射才達最大。由于真空管間距的存在,即使有所偏斜,只要不形成阻擋,每根管都可得到充分照射的前提下,集熱器總的得光量是不變的。且這個偏斜度允許值達到45°之多,恰好為在其下方安裝一面反射鏡創造了條件。

借助鏡面增光,至少有上千年歷史了,直至現在仍廣泛應用,他們當然不能錯過。增加一面和集熱面積等同的平鏡,無論是理論計算還是輻照儀實測,都證明了集熱器得到的光照接近翻番。相比其他太陽能采暖工程擺放方式,效率大幅度提高。
值得欣慰的是,設計初衷只是希望能夠提高光照效率就很滿足了,并沒有想過要通過這一途徑去解決集熱器夏季過熱的難題。盛夏來臨,大面積集熱器由于熱量無處傾瀉,開鍋、爆管給工程商帶來了煩惱和經濟損失。但這種集熱器的安裝方式使過熱現象意外地成為記憶。因為,它可以自動地讓集熱器在盛夏減少甚至只產生很少的熱量。
冬天不用其他能源供暖,夏天不用空調,室內卻能常年保持恒溫,就是靠這36平方米的集熱器。這座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的節能環保案例給到會的每一個人都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這個項目顛覆了人們對太陽能采暖投入大、效果差的認識,一時間,各界親臨現場的人士好評如潮,讓太陽能供暖真正登上大雅之堂。
不跟隨逐初心
一直以來,李穆然總是被人看作行業的“另類”。
當大家都在農村市場推廣真空管單機太陽能時,李穆然卻大力推廣平板太陽能熱水工程。
早在2007年,北京市豐臺區六里橋的華源新第小區熱水系統熱水成本居高不下,很多行業人士束手無策。李穆然卻欣然接受挑戰,成功改造了該工程。
從原來用燃煤鍋爐系統到用電,再到用太陽能熱水系統,熱水成本從高達80元/噸降至14元/噸。如今又在14元/噸基礎上進行了改進,成功把新系統應用在北京順義新城望泉寺公租房項目上,未來該項目的熱水收費大約12元/噸,比北京市規定的每噸熱水22元的價格便宜10元。
隨著熱水工程市場的興起,李穆然看到了工程中控制的痛點問題,推出了集成控制模塊,并在很多場合進行推廣。當時,由于大家的重視程度不夠,結果不是很理想。
隨著全國各地新建建筑“強裝令”的盛行,行業紛紛推出陽臺壁掛式太陽能熱水系統,而李穆然卻認為這樣的系統初投資高,效果不是很好,力推集中集熱集中供熱的太陽能熱水系統。北京順義區望泉寺22棟公租房采用了李穆然的這種系統設計方案。該項目熱水是24小時供應,太陽能熱水系統出水溫度在末端(樓下最低層住戶)不低于42℃,每噸熱水費在15元以內。有關領導表示,這種應用方式未來可能在保障房項目大規模推廣應用。

1981年就開始使用和研究太陽能的李穆然,多年來一直堅持經濟可靠好用的理念,不斷探索創新。望泉寺公租房項目集多年研發技術,成功解決了“防凍抗凍、系統全自動運行、24小時熱水、與建筑完美結合”四大技術難題。
李穆然認為,現在太陽能在工程市場推不動,不能都怪開發商,生產企業沒有給對方提供很好的解決方案是最大的問題。如果提供的太陽能產品能以系統設計方案讓開發商省心,又讓業主真的省錢,不愁人們不用太陽能。
如今大家在忙著搶奪太陽能熱水工程項目,而李穆然卻在推動全太陽能采暖方案。
李穆然就是這樣不跟隨、特立獨行的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