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站型中央節能保護機融合了應用反常霍爾效應原理與傳統電容器原理,采用稀土霍爾共振棒與虛擬電容相結合的用戶電力技術,改善和提高基站電能質量,降低通信基站發熱量,延長通信設備設施使用壽命,減少配電系統銅損、鐵損、線損。適用于新建和改造的基站,節電率為8%~25%,無功功率下降率≥20%。昆明市某基站使用成都祥和云端節能設備集團有限公司的產品后,節電率為16.9%,年節電1.37萬千瓦時。預計未來5年安裝量可達全國基站總量的六分之一。
基站蓄電池續航服務技術利用蓄電池修復液對廢舊電池進行修復處理后,通過能量碎片化管理系統進行分組梯次利用,提高鉛酸蓄電池的資源利用率。結合蓄電池管理系統的遠程監控管理,確保蓄電池的續航時間持續保持在3小時以上。適用于改造存量基站中續航不達標的電池。某工程項目使用廣州泓淮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產品及服務,修復廢舊鉛酸電池752只,電池使用壽命延長3年,與傳統上站維護模式相比較,節省上站車輛汽油消耗3456升。預計未來5年市場占有率可達到40%。
新風冷氣機系統是通過收集雨水、冷凝水、自來水并儲存、過濾、凈化,以循環使用、自動清洗、自動排淤的方式,對內部濕簾和鈦合金濾網反復沖刷。室外干熱空氣通過進風道至濕簾,溫度下降浮塵被吸附,鈦合金濾網進一步過濾浮塵(PM5~PM30),清潔冷新風送入機房。對于直流100安以下小機房可替代傳統空調,節能超過75%;對于較大負荷機房則與空調聯動,減少空調運行時長,節能超過40%。某電信運營商使用杭州藍光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產品,在200安負荷的基站中,年節電1.5萬千瓦時。預計未來5年推廣至5萬個5G基站。
機房制冷雙回路熱管空調機專為通信機房設計,大風量、小焓差,結合了壓縮機制冷和熱管換熱兩套獨立系統,當室外溫度低于室內時,優先運行熱管系統,不開啟壓縮機即可把室內熱量帶到室外,全年可減少壓縮機的工作時長50%以上,綜合能效比高。在冷季越長的地區,節電效益越明顯。適用于各類通信機房新建配套以及老機房改造。根據國內使用湖北興致天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提供的雙回路熱管空調的實際監測數據,北方地區沈陽某機房與普通空調對比全年節能率64%,約節電1.6萬千瓦時。預計未來3~5年市場占有率可達到15%左右。
iTelecomPower采用高密高效、全模塊化設計,搭配高密智能鋰電,可實現整站高密部署;可支持信息通信技術(ICT)設備融合供備電、精準計量、遠程通斷,滿足5G時代站點差異化供備電、計量的需求。某省鐵塔項目使用華為數字能源技術有限公司iTelecomPower產品,站點升級實施周期僅10天。實施后由原來的三柜變成一柜,占地減少了67%,年租金由3.6萬元降低到1.8萬元,年運維費用由4000元降低到1000元,每年可節約電費3749元。項目綜合年經濟效益合計為2.5萬元。預計未來5年市場占有率可達到40%。
封閉柜解決方案采用“溫供備一體化”設計,精準溫控,并通過消除熱點,綜合提升冷卻效率;支持配合網管系統智能聯動,減少制冷能耗。北京M運營商某地鐵站機房使用華為數字能源技術有限公司封閉柜解決方案,實現2柜代替8柜極簡改造,一柜式收容,免改溫控,免增額外柜式空調,助力客戶快速業務擴容,資本性支出(CAPEX)降低60%。高效溫控助力客戶節省電費支出,站點能效(SEE)提升25%,單站年電費節省2.1萬,年運營成本(OPEX)節省1.9萬。預計未來5年市場占有率可達到40%。
刀片電源和刀片電池通過電力電子技術器件和拓撲的創新,采用多種設計手段實現6千瓦大功率輸出,整流效率提升至97%以上,并實現站點的實時分析和遠程管理。浙江某公司智慧城市項目使用華為數字能源技術有限公司刀片電源和刀片電池產品,在5G疊頻一期無線站點部署中,使用約1000站刀片電源和電池,按照50%的負載率計算,和傳統方案對比,年節電422萬千瓦時。預計未來5年市場占有率可達到40%。
智能網管(NetEco)技術通過AI大數據分析及電源協同實現站點設備智能管理,可識別低效站點及設備,優化空調運行邏輯,并可控制電池充放電,利用峰谷電價差節省電費。某公司通過部署華為數字能源技術有限公司智能管理系統實現谷值電價時段電池充電,峰值電價時段電池放電,將站點平均電費從28.6元/天降到23.7元/天,節省比例達17.1%。此外,通過智能用電管理單元(iDMU)分路計量、精準備電,避免租戶用電糾紛,節省40%電池配置。預計未來5年市場占有率可達到40%。
升阻結合型垂直軸風力發電機是將阻力型風輪與升力型風輪進行統一設計,并與永磁發電機技術相配合,形成升阻結合型垂直軸風力發電機系統,解決了無源通信基站的供電問題,發電效率提高到87%。適用于5G基站配套設備設施。新疆某公司通信基站負荷為3.8千瓦,使用新疆奧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產品全年風力發電,年節電2.6萬千瓦時。預計未來3年市場占有率可達到60%。
5G一體化智慧電源柜是一款集成了交轉直開關電源、鋰電池組、分路配電、窄帶(NB)動環監測的一體化電源產品,該產品220伏交流電壓輸入,56伏直流電壓輸出,具備完善的保護、告警功能和電池管理系統(BMS),提供干節點信號及RS-485通信功能,采用特有的獨立式煙囪風道和三腔式設計,能有效控制設備工作溫度。適用于整體解決方案。江蘇南京某室外基站使用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產品,基站共有4G/5G設備6臺,通過遠程智能關斷功能,年節電1.9萬千瓦時,同比節電率可達到40%。預計未來5年市場占有率可增長3倍。
5G 基帶處理單元(BBU)節能型散熱框架利用空氣熱工特性,調整進出風方向,拓寬氣流通道,減少轉折,降低流阻,從而提高散熱效率,并利用設備風扇調試特性,有效降低功耗。適用于5G配套設備設施。5G BBU進風口溫度可降低10℃以上;平均功率下降40瓦左右。某省電信運營商使用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與浙江省郵電工程建設有限公司合作研發產品,BBU降溫10℃以上,每臺BBU年節電500千瓦時。預計未來5年市場占有率可超過30%。
基站一體化能源柜通過將信息通信技術(比特)與能源技術(瓦特)進行深度融合,運用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技術與高效熱管理技術,實現了多能源融合,提升單套電源的供電能力,匹配5G+多業務融合發展需求,實現了產品數字化、智能化,具有高密、高效、能源與業務多層協同的特點。適用于5G網絡整體解決方案,支持全場景應用,與傳統方案相比,具有“三免三省”的價值優勢,建設周期縮短約90%,投資降低約30%,占地減少約60%,能效提升8%~17%,有效解決網絡極簡部署、高效供電、快速建設技術難題,助力網絡快速建設與高效運營。某公司采用中國移動通信集團設計院有限公司提供的產品,582套一體化能源柜,年節能355萬千瓦時。預計未來3年市場占有率可達到10%。
智能多網協作節能系統(i-Green)產品從網絡級全局視角對4G/5G網絡能耗進行精細化管理,針對多網共存且業務潮汐效應明顯的場景,基于無線側海量數據和機器學習算法實現智能業務預測、場景識別,在保障用戶感知無損的基礎上實現小區/通道等資源自適應關斷及喚醒。適用于主設備節能,綜合節電率達5%~10%。廣西某項目使用中國移動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產品,接入小區38.5萬,年節電829萬千瓦時。面向運營商5G網絡推廣升級,預計未來5年市場占有率可達到50%。
更多詳細內容請關注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