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市“氣代煤、電代煤”改造近60萬戶,提前超額完成40.9萬戶的改造任務,這是山東省2017年“煤改電”行動成績單。這一行動還在持續推進,計劃到2020年年底,全省70%以上的村莊實現冬季清潔供暖。
一邊是鄉村振興戰略下村鎮對去散煤新型供暖的期待,一邊是供暖企業對成本和收益的考量,區域范圍內推廣清潔供暖還有多遠?從降污到環保,供暖實現轉型還要邁過幾道檻兒?
“自己園區的一個項目,投入成本在每平方米160-200元,一個采暖季運行成本在每平方米13.5元,僅是城市采暖費的一半。”24日下午,力諾瑞特集團董事長蔣紅升對經濟導報記者介紹正在探索的清潔供暖項目,該項目將于今年9月份進行試運行。
山東省內幾個城市在“2+26”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城市之列,煤改電行動之下,縣市對清潔供暖充滿期待,濟南市去年入選清潔供暖12個試點城市之一,正在探索。
去年12月,十部委共同發布《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要求北方地區清潔供暖率到2021年提升至70%,太陽能企業從中找到新需求。商河縣玉皇廟鎮許家寺村是當地“煤改電”的開端,這是力諾瑞特空氣源熱泵供暖的落地項目之一。該村共有居民150戶,有65戶參與了去年冬季的一期改造,改造之后,單個采暖季戶需花費約1000元電費,農戶自籌1600元安裝,其余資金由商河縣財政補貼。
前期投資成本高昂
“煤改電”推行中,一個不可回避的難題是投資成本高昂。蔣紅升介紹,位于力諾瑞特園區的辦公樓項目,4000平方米的采暖面積,系統投入在70多萬元。假如村鎮新型社區連片供暖,一個50萬平方米中等小區僅前期設備投入就在5000萬元以上,離不開財政補貼。“農村區域集中連片的整體規劃和投資開發模式,能為清潔供暖的推廣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蔣紅升認為,清潔供暖是鄉村振興戰略的落點。
這一系統運行后,100平方米的居室,一個采暖季的成本僅需800元,但前期安裝投資成本高達3萬元。“對單戶居民來說,投資成本太大,目前還不適宜市場推廣,至少要過兩到三年時間,經濟型采暖才能走入百姓家。”宋樹君說。
國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中心副研究員張成強認為,除了精準使用財政資金,地方應該完善政策措施,拓寬融資渠道,引導企業和社會加大資金投入,“鼓勵民營企業進入清潔供暖領域,多種模式參與集中供熱設施建設運營。”他建議引入合同能源管理、設備租賃、以租代建等經營模式。
“不僅僅是山東,在長三角地區甚至廣西一帶,采用太陽能和空氣源熱泵來應對冬季降溫,都有廣闊的市場空間。”蔣紅升認為,布局清潔供暖,是太陽能熱利用的重點方向,隨著集熱器效率的提升,創新產品,推動行業降本,可以實現清潔供暖的快速擴圍,實現太陽能戶式供暖的多省市布局。
太陽能熱利用市場結構中,目前城鎮及農村供暖占比僅為24.1%,到2030年,這一比例將提升至51%。國際金屬太陽能產業聯盟發布的最新數據,讓太陽能行業“反彈”。而布局清潔供暖,在項目落地之前還有共性難題,比如,計量表怎么裝?價格機制怎么改?配套費的補貼形式是一次性還是按采暖季劃分?隨著山東城鎮化步伐加快,農村居住率降低,傳統村落是否適宜大片推開?
而在清潔供暖上,政策亟待完善,目前,“2+26”城市開始了清潔供暖試點,成本最低、污染物排放最少的組合方式成為各地首選。張成強認為,應構建清潔供暖的產業體系,建立健全行業標準體系,參與企業應該發展源、網、站及熱用戶一體化的經營管理,減少中間環節,降低供熱成本,“加快集中供暖方式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