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家電下鄉,太陽能中標企業竟有243家之多,比一、二次中標的總和還要多,乃為意料之外。對此從兩個層面分析來看。
一是國家層面,商務部、財政部可能更多考慮讓盡可多的企業參與下鄉銷售,有利于拉動內需,特別是農村消費。國家預計從2008年到2012年將拉動內需16000億元,農村家電消費水平將提升到城市2000年的水平。
二是行業層面,據有關部門統計,如果農村的太陽能熱水器普及率達到25%,全國就會產生1300多億元的銷售額。預計到2020年,農村市場對太陽能熱水器的消費量將達到1.7億平方米到1.8億平方米,占消費總量的60%左右。
蛋糕越切越小
我觀察到農村市場的消費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再有多大增長,因為農民離“富起來”不會那么快。“家電下鄉”這塊蛋糕分到每個企業的嘴里,最后只有很少一點,特別是隨著幾個太陽能熱水器大品牌的影響力越來越高,再加上拉動農村消費的各種渠道成本越來越高,農村市場操作起來也是困難重重。
裸奔者接棒再奔
2010年上半年,太陽能行業進入低迷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一批無良企業掀起的一波又一波的價格戰。太陽能家電下鄉雖然拉動內需,但慘烈的競爭也為低質低價的裸奔者提供了賽場。曾有人披著“白皮書”的面紗裸奔,也有人披著“公益”的面紗裸奔,還有一些趁機撈一把的無良企業站出來領路狂奔。更為離奇的是,前不久還傳來企業抱團裸奔的消息,他們甚至用低于裸價始作俑者15%的價格,接棒再奔。
無論目的是為了吸引眼球,證明自己的領袖地位,還是居心險惡,意圖點燃裸價戰火好獨霸市場,其前赴后繼的裸價狂奔,不僅使自身難以擺脫低端困局,而且助長了行業低迷情緒的蔓延。
洗牌愈演愈烈
我認為,不必對第三輪中標有過大的期望值,千萬不能被“勝利沖昏頭腦”。因為市場還是那個市場,參與中標下鄉不可能改變近年消費市場的低迷與冷遇,更不會是作坊式小企業的救命稻草。
試想,二次中標下鄉的企業在市場中的表現,就會知道,這次中標后仍然是這樣,太陽熱水器行業狂熱后不進行自我思考,不進行自我規范,恐怕這個低迷期不可能在短時期內修復與調整。
洗牌正進行中,太陽能下鄉是洗牌的助推器,中標的、不中標的,如果你只想賺一票就走,那“被洗牌”照樣會輪到你,只不過是的時間長短而已。
如何避免“被洗牌”?
我認為,應該端正心態,正確認識到“太陽能下鄉”對國家、行業乃至企業的作用與意義。處于轉型期的我們,應該從粗放走向集約,從投資驅動走向創新驅動,從產業低端走向高附加值環節,從傳統運營走向現代制度,從由量擴張向質的提升轉變。
只有生產出能給消費者帶來滿意的有利益的產品,才能自救擺脫低質低價的困局;只有重視轉型升級,實施下鄉、進城、出海并舉戰略,太陽能企業才能避免“被洗牌”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