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太陽能采暖,一直是行業技術人員關注的重點,近年來,也有不少的企業和技術人員在不斷摸索。
日前,河北省一家企業在太陽能采暖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自主開發了利用太陽能光熱轉換技術、為建筑物冬季采暖提供24小時持續熱源的設備技術,將其命名為——智能太陽能冬季采供暖設備。
據介紹,該項技術于2006年8月投入研發運作,歷經2年半,到2009年2月完成了第一代試驗機整機的設計、制作、組裝及部分功能的試驗、檢測等內容;至2009年12月完成并組裝了第一代產品樣機,并在北京的豐臺區長辛店鄉實驗所進行了整機調整運行試驗。通過35天累計49個小時的中試運行,截止到2010年2月19日完成了設備運行、功能檢測試驗等數據的測試工作。
經試驗后初步測算,該設備在冬季的集熱效率平均為80%以上(于當日相同時間段太陽直射輻射到水平面的能量比算);獲取介質溫度平均≥92.3℃;日獲取熱量>10MJ/m2(光照較好的天氣、每平米集熱器工作7.5小時)。“智能太陽能冬季采供暖設備”以“太陽能取暖系統”的名稱于2009年3月18日正式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實用新型專利證書,專利號為:ZL 2008 2 0080545.8。
智能太陽能冬季采供暖設備是根據凹面鏡聚光原理、用凹面鏡接收并聚焦太陽照射光線,將地球自轉與繞太陽公轉的天文運動進行數字化預處理、實現程序化自動控制設備跟蹤太陽視運動。將聚焦后較高能流密度的光線反射到高吸光、吸熱性的集熱管上,迅速加熱真空管內流動的介質,獲取中高溫品質能量。將中高溫介質輸送給建筑物室內通過散熱器散熱,實現冬季供暖的智能型。
據該企業技術人員講,該設備系統不但具備能夠實現單位面積任何時刻的最大采光效率、在較短的時間內迅速提升介質溫度(冬至季節90℃以上)的功能,而且能夠用較小的保溫容器儲存較高能量的介質。很好地解決了夜間無太陽照射時給室內持續供熱的技術難題,并能夠滿足住宅建筑室內24小時采暖溫度不低于18±2℃的標準要求。同當下利用太陽能實現冬季采暖的示范工程設備比較,具有以下幾點優勢:
1.不但實現了智能跟蹤,同時室內溫度智能化控制;
2.升溫速度快,利于白天(有陽光時)獲取有效能量;集熱效率高,可實現24小時持續供暖;
3.熱能品質較高,利于中短期儲存;
4.運行成本低,動力消耗(不包括輔助加熱耗電)小于1.2kWh/d·臺(注:按每臺供熱建筑面積約為75~100m2計);
5.適用范圍廣(冬季光照較好的地區),可以普遍應用于農村居室(尤其適用新農村建設與改造工程的冬季采暖)、城鎮民居住宅(六層及以下)、企事業單位辦公、政府機關辦公、部隊固定、流動營房,商用建筑、洗浴、餐飲、流動住宅等各種需要冬季采供暖、供熱的場所,以集中、分散等方式作為主要或輔助熱源;最終可實現冬季采暖、夏季制冷的建筑物逐步擺脫對化石能源的依賴。
(如有對該技術做進一步的了解,可致電15042163151,與李國成取得聯系。)
作者:李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