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0年底,我國光伏發電裝機規模達到60萬千瓦,光伏新增并網容量為21.16萬千瓦,累計并網容量為24萬千瓦,較上年的2.5萬千瓦,增長了960%。
我國光熱發電還處于起步階段。國家發改委“十一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中提出建設5萬千瓦等級的光熱發電示范項目。國家科技部在“十一五”期間,安排了數億元研發光熱發電技術;部署了863重點項目“1兆瓦塔式光熱發電系統示范”。2010年12月,由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和皇明太陽能股份公司共同合作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百米長槽式太陽能集熱系統,在延慶八達嶺太陽能熱發電基地竣工。12月28日,我國首座兆瓦級光熱發電試驗示范項目——大唐天威(甘肅礦區)10兆瓦項目在甘肅舉行開工奠基儀式。我國首個光熱發電特許權項目——內蒙古鄂爾多斯50兆瓦項目于2010年10月下旬啟動招標,2011年1月開標。
我國光伏發電開發利用主要有建筑光伏和地面光伏兩種形式。
建筑光伏發電
與建筑相結合的并網光伏系統,是光伏應用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我國目前的技術條件下,城市并網發電的主要形式是屋頂并網光伏系統。我國東部沿海省份經濟發達,電力負荷大,消納光伏發電能力強;同時目前我國光伏產業主要集中在東部省份,光伏產業對當地經濟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這些地區政府具有開展光伏發電應用的積極性,也有發展、扶持、幫助本地光伏產業的意愿。在城市建設屋頂并網發電系統(BAPV)及光伏建筑一體化集成光伏系統(BIPV),對于城市形象及政府業績都有良好的展示、示范作用。在東部地區建設城市屋頂并網光伏系統,具有充分的政治條件、經濟條件及社會條件。《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安裝建筑光伏2萬套,累計安裝100萬千瓦。
地面光伏發電
我國有約264萬平方公里的荒漠資源,其中干旱區荒漠化土地面積為250多萬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光照資源豐富的西北地區,其年總輻射在1600-2300千瓦時∕平方米,在全球也屬富集區。無需水資源條件的大型光伏電站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西部有不少荒漠,如內蒙古的鄂爾多斯、甘肅的河西走廊綠洲邊緣、新疆的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晉西北及陜北等靠近電力線路和負荷中心,還有很好的旅游資源,可以作為大型并網光伏項目的起步區域。隨著電力輸送技術和儲能技術的發展,大規模荒漠光伏電站將必然成為未來的電力基地。
光熱發電
光熱發電產業布局應當注重資源優勢、優勢的合理利用,有條件的可綜合利用多種可再生能源,互補發電,甚至也可考慮與熱電站聯合運行。光熱發電項目開發和相關產業的布局需要考慮的因素包括:太陽能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電力負荷情況、電能輸送能力情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