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屬于太陽能資源儲量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年日照時數大于2000小時的地區面積約占全國總面積的2J3以上,太陽能發展潛力巨大。目前,我國西部很多城市正在醞釀上馬光熱發電項目。
在光熱發電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之時,不少企業將目光投向這個新興行業。定位于“專業的太陽能電站服務商”的中海陽(北京)新能源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在光伏發電領域取得不俗成績之時,已將業務拓展至光熱發電領域。4月初,中海陽·成都禪德太陽能聚光熱發電反射鏡系統項目舉行開工儀式。該項目總投資20億元,一期投資5億元,預計今年12月竣工投產。產能可滿足800MWe太陽能光熱電站對鏡場的建設需求。
中海陽(北京)新能源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薛黎明在談及光熱發電的技術優勢時表示,通過儲存熱量可確保熱發電機組的電力輸出相對穩定,并根據負荷端的需求進行有效調度;可與傳統能源發電聯合起來,加以利用;單個光熱發電電站容量可以做得很大,達到100萬千瓦甚至更高。他預計“十二五”期間,光熱發電產業將迎來快速發展的“黃金五年”。
盡管光熱發電有著諸多技術優勢,但是當前我國光熱發電的技術儲備、產業基礎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薛黎明表示,作為從事光熱發電的企業,需要通過科技創新,特別是關鍵設備技術的研發,促進產業發展。中海陽在“十二五”期間,將形成以大型太陽能光伏、光熱電站系統集成為主業,聚光熱發電鏡場、光伏發電陣列及太陽能電站智能控制系統研發制造為配套的兩級構架,推動行業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