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人妻av,我在野外截取一段视频,天堂网2018,少妇人妻呻呤

歡迎來到清潔供熱分會!
掃碼關注我們
您所在的位置:
國際油價一路飆升太陽能將笑傲群雄
時間:2012-03-25 來源:imsia
分享到
近日,國際油價向上創出新高,紐約原油期貨價格一度攀升至110美元/桶之上。國際國內油價紛紛看漲,加劇了人們對高油價的恐懼心理。能源日益緊缺和環保的壓力促使各國都掀起了開發、利用太陽能和可再生能源的熱潮,已經成為了各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對太陽能行業來說,政策和財力的鼎立支持使得其發展前景極為美好。據了解,在眾多新能源中,最受關注且發展潛力最大的當屬太陽能產業,相比日益枯竭的石油資源,太陽能以其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再生特征笑傲群雄。

目前,通過各國的努力,太陽能技術可謂一日千里,其應用范圍也在不斷拓展。據預測,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占總一次能源的比例約為54%,其中太陽能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約為13%~15%;2100年可再生能源將占86%,太陽能占67%,其中太陽能發電占64%。

據業內消息稱,由于國際油價持續創新高,將意味著太陽能發電成本與傳統發電成本距離拉近,有助太陽能發電的成長。有太多太陽能業者公開表態,等傳統發電與太陽能發電的成本相當時,將會創造太陽能產業另一波成長高潮,所以太陽能業者積極提升技術,期望能雙管齊下降低太陽能生產成本,以快速與傳統發電相抗衡。

可見,太陽能未來在世界發展的前景極其廣闊,人類的未來將是一個太陽能時代。

油價上升背景下的太陽能產業發展機會剖析

■王喚明

自2005年至今,國際油價的變動使得國內油價也發生了較大變化,筆者統計發現,從2005年5月~2012年3月,油價總共調整了24次,基本上翻了一番。

作為新能源中的生力軍,近年來太陽能產業發展快速,全球各國都在重點發展太陽能產業,奧巴馬政府2012年預算案對清潔能源的預算為80億美元;2012財年預算80億美元用于支持風能、太陽能以及新式電池等清潔能源領域的研究,比2011財年增加三分之一,取消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生產商未來十年共計46億美元的稅收補貼,以幫助彌補清潔能源技術研發上的新支出。

對于太陽能來說,在油價持續升高的背景下,無論是太陽能熱利用產業還是光伏光電領域,面臨的發展機遇和空間都較大。

在當前股市低迷的背景下,太陽能熱利用中的企業——日出東方太陽能股份仍然能夠受到資本市場的熱捧或許就是有力的證明,按相關企業的規劃,近期還會陸續有太陽能熱利用企業登陸資本市場。下一步太陽能產業的發展,如下幾個方面是亮點:

一是,太陽能在工業領域中的廣泛運用。一方面,合同能源管理的實施有效解決了許多工業企業中傳統能源供應熱水的問題,一大批太陽能工業熱水項目陸續上馬,另一方面,工業廠房的屋頂將也會成為太陽能產業快速發展的場所,合肥的“光伏三峽”工程或許就是有力的證明。

二是,民用太陽能的應用。除了家喻戶曉的太陽能熱水器,下一步,民用的太陽能光伏產品也會逐步走入尋常百姓家,從太陽能充電器到太陽能臺燈、太陽能電筒、太陽能采暖等等,都將會規模化應用。

三是,中高溫太陽能的應用。伴隨著太陽能熱水工程太陽能熱發電工程、太陽能干燥工程等等的應用,太陽能將在很大程度上替代包括石油在內的傳統能源。

總之,由于太陽能的綠色、環保、經濟、便利等特征,太陽能將是傳統能源的有效替代能源之一,特別是在高油價的背景下,太陽能的普及和應用程度將會進一步提升。

(作者系中國太陽能工程聯盟秘書長)

油價攀高能否拯救太陽能企業?

■煙子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而在整個經濟鏈中處于最上層的,大概就是石油。我國現行的CPI由八大類商品構成:食品、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居住、交通通訊、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煙酒及用品、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這八大類都直接或間接消費石油相關產品。所以,油價的變動,會導致各類成本相應的變動,隨后就會逐步蔓延到幾乎所有的領域,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

目前,國際油價持續攀高,坊間就開始流傳新能源利好的消息,太陽能身為其中的一分子,似乎也看到了無限光明的未來。

從概念上而言,新能源利好是確鑿無疑的。這種概念上的利好對于投資商的意義或許更大一些,他們找到了投資的方向。但對于處在執行層面的從業者而言,更應該記住的是毛澤東的那句話: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方向正確無誤,也并不一定能夠抵達終點。

利益是長遠的,困境就在當下。

遠水救不了近火。長遠的利益尚未把握之前,太陽能行業的從業者如果不能清醒地認識當下的困境,那么就很有可能在明天的太陽還沒有升起之前,我們已經先死在黑夜里了。

油價上漲的原因眾說紛紜,大概有石油枯竭論、供需失衡論、美元貶值論、投機炒作論、季節規律論、地緣政治論、國際原油利益搏弈論,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油價的上漲在一定時期內首先改變的是現有的價格體系。

隨之而顯現的是外匯支出的增加、企業成本的加大、居民消費投入的增加,這些因素都會直接影響太陽能企業。

20多年來,我國經濟飛速增長的原因和結果都是消費的增長,消費能力的增長取決于市場,油價持續攀高使得居民消費能力下降,其中農村居民的消費能力下降尤為明顯。這對于80%的太陽能市場都在農村的企業而言,不能不說是一道難題。2011年全國共銷售太陽能熱水器5700萬平方米,其中農村的消費量占50%~60%以上,業內幾家領軍企業的農村業務已占到總業務量的70%~80%。隨著油價持續攀高,企業有信心保證這些數據還能持續攀高嗎?

太陽能能夠實質性地緩解油荒,需要開發中高溫集熱儲熱技術以及太陽能熱發電技術,拓展太陽能在工業領域的應用,如紡織、醫藥、食品等工業用熱水和農副產品干燥用熱水等等。太陽能要普遍滿足人類“用得上”和“用得起”兩方面的需求,其瓶頸在于技術。

油價攀高即使能夠拯救當下的太陽能行業,但是只有技術升級才能充當中小太陽能企業的救世主。

縱觀太陽能熱利用行業,大部分企業還處于發展的“營銷”階段,暫時正忙于從市場撈第一桶金,故而行業之中真正能夠沉下心鉆研技術的,畢竟還是少數。技術如果不能得以突破現階段的瓶頸,拓展太陽能在工業領域的應用就成為一句空話,即使現階段的技術能夠滿足太陽能在工業領域的應用,同樣還面臨著運用技術創新降低成本、推廣普及的問題。

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經濟中,太陽能企業不能將全部的希望押在“變數”上,因為“變數”可能是變好也可能是變差,在各種變數之中,企業必須有自己“不變”的法寶,才能以不變應付國家政策、石油價格以及種種因素的起落。

全球能源戰略博弈鹿死誰手?

■田洪增

近年來,世界能源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傳統的燃煤、石油、天然氣、火電、水電,到核電、風電、生物能、空氣能太陽能等等,但是能源供給依然緊張。

薩達姆被消滅了、卡扎菲也被“革命了”、伊朗也是危在旦夕,所有這一切誰也沒有想到都與能源有關。

我們喊了幾十年的地大物博,今天看來好像越來越蒼白了!我們是地也不多,物也很少!特別是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經濟的飛速發展,如今的國民都知道“環境污染、能源危機”。

據有關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石油進口達到2.4億噸,占到石油消耗的53%,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石油進口國;2010年全年消耗煤炭總量達到27億噸,進口量達到1.66億噸,同比增長32%;2011年中國電力缺口達到3000萬千瓦,專家預測2012年電力缺口將達到5000萬千瓦,2013年將達到7000萬千瓦。這足以說明我們已經是一個“堂堂正正”的能源消耗大國了。

今天新能源已經不再是一個陌生的話題了,它已經關乎國計民生。從政府到地方、從科技界精英到微小企業主,開發替代能源已是當務之急。但是中國在新能源利用方面,總是顯得被動。

什么時候“拉閘限電”,才想到發展電力;什么時候出現“油荒”,才知道危機就在跟前;什么時候“礦區塌陷”,才知道科學開采。

但不管如何,我們能挖的能采的確實是不多了!即使是現在“有錢”了,可我們不是買個高價,就是拿錢也買不回來!因為能源的話語權沒有掌握在我們手里。單靠提高油價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因此能源,不僅僅是簡單的經濟需求問題,他已經上升到政治高度,關乎國家前途與命運。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無不對新能源的開發給予高度重視。

中國現在新能源主要有生物質發電、核電、風電、太陽能,其中太陽能又分光伏發電和光熱發電。

隨著日本福島核危機的影響,引發全球對核能安全問題的反思,德國率先成為危機后第一個關閉核電站的國家。因此今后核能的發展,對于安全使用的成本會大幅增加。對于中國而言,安全使用核能更是今后發展的關鍵。

生物質發電雖然解決了城市垃圾的處理問題,但焚燒垃圾不可避免地產生以二惡英類為主的嚴重空氣污染。二惡英是國際上公認的劇毒物質,因此我們必須重新考慮生物質發電的新辦法。

截止到2010年中國風電裝機容量達到400萬兆瓦,世界第一。但由于風力發電無法大規模儲能儲電,造成發電不穩定、不持續,對其并網帶來很大問題,據統計全國有近三分之一的風電無法實現并網發電。不僅造成風力資源浪費、也造成投資浪費!能否找到更好的解決辦法,將是風電研發的重點!

2011對于中國的光伏可謂“歷經風雨”,產能雖居世界老大的位置,但由于該產品兩頭在外,材料需要進口,95%以上的產品需要出口,因此受國際市場影響巨大。同時光伏產業蓬勃發展的同時,也給環境帶來了很大的危害,光伏電池在生產過程中會生成四氯化硅等副產物,未經處理回收的四氯化硅是一種具有強腐蝕性的有毒有害液體,一遇潮濕空氣即分解成硅酸和劇毒氣體氯化氫,對人體眼睛、皮膚、呼吸道有強刺激性。

2011年隨著美國對中國光伏產業的雙反調查,和歐洲不斷下調補貼的影響,勢必會對中國的光伏產業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今天的光伏企業已是苦不堪言!好在國家及時地調整了國內政策,積極拉動國內市場,助光伏一臂之力!

太陽能熱利用在中國,幾乎是家喻戶曉。但僅僅局限于普通太陽能熱水器,如何進行大工業化應用或者說如何進行高效利用,還是有很大的發展距離。可是以美國、西班牙、德國、意大利為首的幾個國家,已經找到了開啟太陽能光熱利用的鑰匙。那就是太陽能熱發電。光熱發電就是利用太陽能聚光產生高溫蒸汽推動汽輪機進行發電,這種發電方式無污染、能效高、成本低,最重要的是光熱發電可以配備大規模儲能,把白天的太陽能儲存起來,到晚上或無光照時利用儲存的熱能進行發電,可實現持續穩定的運行。這是太陽能光熱發電最大的優勢。

從上世紀80年代美國、以色列、西班牙等國家已經在太陽能光熱發電方面進行研究和嘗試,陸續建立了一些實驗電站,90年代開始規模化建設,截止到2010年底已經并網的太陽能光熱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7GW,其中美國占35%,西班牙占59%;在建的裝機容量已達到1.93GW,增幅達到51.97%。在規劃中的裝機容量達到了17.53GW,是目前運行中光熱發電站裝機容量的12.8倍。

西班牙在CSP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目前,西班牙是太陽能熱發電規模最大的國家,既有20兆瓦量級的塔式電站,也有50兆瓦量級的槽式電站。在西班牙的可再生能源規劃中,設定了2005~2010年太陽能熱發電裝機容量500兆瓦的目標,這一目標已經提前實現。于是,西班牙部長會議在2009年11月通過決議,提出2010~2013年太陽能熱發電裝機容量的新目標,2440兆瓦。

歐洲其他國家也不甘落后,德國主導“Desertec”計劃轟動全球。2009年7月啟動的“歐洲沙漠行動計劃”,堪稱全世界可再生能源領域最具雄心的計劃。以德國企業為主的多個歐洲財團和公司,計劃在未來幾十年內投資4000億歐元,在中東及北非地區建立一系列并網的太陽能熱發電站,來滿足歐洲15%的電力需求,以及電站所在地的部分電力需求。同時,太陽能熱發電還可以與海水淡化結合,灌溉當地的農作物和提供工業及民用淡水。該行動計劃的實體合資公司DII已于2009年10月30日在德國慕尼黑成立,首批股東有12家大的工業集團公司、金融、保險、能源業巨頭及基金會。雖然今天由于歐債危機,該計劃如何實施還有待觀察,但這一舉動也看到了歐盟對新能源發展的迫切需要。不管如何,中東和非洲不僅儲藏著世界上最豐富的石油,它又是世界上光照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化石能源時代控制中東就等于控制了地球的動脈,未來控制了中東及北非,就等于控制了地球太陽能資源的制高點。

美國后來居上,增速第一。美國處于準備階段的太陽能熱發電項目已有8.5GW,其中3200MW已經簽署購電協議,而美國加州政府能源局處于審批公示階段中的太陽能熱發電裝機容量則達24GW,占地面積超過12.14萬公頃。根據美國加州的計劃,到2030年,太陽能發電容量中太陽能熱發電與光伏發電的比例為4∶1。2010年2月,美國能源部為太陽能熱發電公司BrightSource提供了將近14億美元的貸款擔保,用于支持其建設一座400兆瓦的太陽能熱發電廠。這是美國近20年來首座光熱太陽能發電設施,預計有望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項目。2010年5月,美國能源部為4家CSP技術新興企業提供了6200萬美元的研發資金,幫助它們將先進技術推向市場。在加州,聯邦或州土地的環境分析需要花費18~24個月。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美國土地管理局已經簡化了太陽能熱發電廠批準的程序。

這些國家太陽能光熱電站的成功運行,給我們不僅僅帶來的是啟示,更是壓力!

中國的新能源將何去何從?

是大力開采煤炭還是擴大石油進口?

是擴建火電、水電還是控制環境污染?

在今天的國民經濟體系中我們的傳統能源還能承受多久?

如何構建新經濟形勢下中國新能源體系?

……

這些問題都已經容不得我們去過多的思考。

2月23日,中國國際清潔能源博覽會在北京開展,光熱發電在聚光、儲能、傳動、玻璃、集成等方面,已經匯集了大批的企業參與,而且都有了各自的技術成就。更令人震驚的是歐洲展團聲勢浩大,門類齊全,儼然已是行業“主宰”!

試看未來的世界,將是誰的天下?太陽能熱發電,不僅僅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需求,更是全球能源戰略博弈的結果。

(作者系江蘇太陽寶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兼總經理)

全球能源危機能否有望解決?

■趙庶陶

當前,油價已經接近110美元,種種跡象表明隨著石油等傳統能源價格的不斷上升,人們對綠色企業的興趣節節升高。

采用自主技術,我國有望成為全球第一個解決能源危機的國家。太陽能供熱和太陽能發電是今后新能源開發的必然首選。太陽能熱發電與太陽能光伏發電相比,不僅投資和發電成本低(1/5~1/3),真正的零污染。當今,煤電的直接成本約0.38元/度,治污的間接成本約0.4元/度,合計約0.78元/度。光電轉換率為0.13~0.15,成本2~5元/度。光熱電系統效率為0.12~0.19,成本0.9~1.1元/度,其極限效率是0.36。

據報道,我國可開發的總風能約為40億千瓦,水能約為5.4億千瓦,而太陽能的輻射能量要比這些大幾百至幾千倍。所接受的太陽能總輻射為1.8萬億千瓦,相當于每平方米每天可收到約0.5公斤的標準煤。年總量約為5.86×103MJ/m2,等于17000億噸標準煤,是我國當前年消費的一次能源的600倍。

毫無疑問地說,唯一能大量滿足中國能源需求,同時又不排放碳的能源供應,就只有太陽能發電和太陽能供熱了。

太陽能發電分為太陽能光伏發電太陽能光熱發電兩種類型。當前,熱電轉換率為36%。相對于太陽能光伏發電太陽能光熱發電有很多獨特優勢。

1.成本低。太陽能光熱發電的成本約為2萬元/千瓦,而太陽能光伏發電約為5萬元/千瓦。

2.太陽能光熱發電的系統效率為12%~19%,而目前太陽能光伏發電的系統效率為13%~15%。

3.太陽能光伏發電是需要太陽能電池進行光電轉換來實現的,這就需要大量的太陽能電池。目前,太陽能電池主要有單晶硅、多晶硅、非晶硅3種,而這些電池的生產過程中難免會產生一定的污染,太陽能光熱發電則不會出現此類問題。

4.太陽能光熱發電是熱電聯供的,可與化石燃料形成混合發電系統。

5.化石能源熱發電是當前主要的發電方式,其主要裝備鍋爐、汽機、發電機、輸變電設備等已形成了成熟產業,使太陽能熱發電易于迅速實現大規模產業化。

6.中間被加熱工質同時起到一定儲能作用,可以緩解太陽幅射強度變化帶來的不利因素,加之鍋爐還可用其他能源(煤、油、氣)燃燒供熱,使能持續發電克服太陽能不連續的缺點。

7.其發展方向也是要努力提高工質溫度以提高熱電轉換效率,增大單機容量以改善經濟性能,熱電站多年的發展經驗可以借鑒。

8.太陽能聚光熱力技術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占地少、人工要求低、100%環保的節能技術優勢。

高油價給太陽能行業帶來了什么?

■任靜

近日,國際油價繼續上漲,紐約和倫敦兩地油價均創去年5月份以來的新高。伊朗和西方國家緊張氣氛依然沒有緩和跡象,加之敘利亞等中東國家局勢動蕩,石油供應依然面臨風險,持續推動油價走高。盡管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上漲對能源供應產生不利影響,但是對于新能源產業來說,這卻是一大機遇。

當能源問題日益成為制約國際社會經濟發展的瓶頸時,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實行“陽光計劃”,開發太陽能資源,尋求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業內有關人士分析認為,盡管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上漲對能源供應產生不利影響,但是對于新能源產業來說,這卻是一大機遇,尤其是太陽能行業有望借機崛起。如果油價依然持續上漲,太陽能行業將會吸引更多目光。

太陽能作為一種可再生的新能源,是能源發展的一個趨勢。據預測,我國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占總一次能源的比例約為54%,其中太陽能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約為13%~15%;到2100年,可再生能源將占86%,太陽能占67%。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劉鐵男在2011年度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表示,2012年將實施第二批規模為1500萬到1800萬千瓦的風電項目建設計劃。同時,將實施“十二五”第一批規模為300萬千瓦的太陽能光伏開發計劃。這意味著繼風電之后,光伏發電也列入國家統一規劃。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周大地表示,在高油價時代,如何引導更合理地消費能源,是每一個國家必須思考的問題。

能源專家、上海科學院研究員沈躍棟表示,高油價對我們來說也有積極的影響,使人們備加關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障中國能源供應,實現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必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姚錚表示,從積極意思上來講,高油價將使一些高能耗、經濟效益不高的企業面臨拐點,許多企業很可能日子難過。同時,還將促使市場加大新能源開發的力度,尤其是可再生能源,包括利用太陽能、風能、海浪、潮汐發電,一些原本沒有成本優勢的新能源企業,將因為高油價逐漸顯現其成本優勢,并得到很好的開發。

上海力幫太陽能負責人認為,高油價預示著太陽能利用的前景更加廣闊,市場發展空間巨大,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一時間備受關注。作為太陽能企業,應當從自身做起,借助最好的檢測中心,提供給消費者無隱患、放心使用的產品,這是根本。力幫太陽能在逐步將城市市場做大的同時,不斷深入鄉鎮深入農村,將產品和節能環保的理念深入深層。高標準要求經銷商的服務過程和銷售理念。相信只有高標準的企業才有高水平的代理商;只有節能理念不斷被推廣深入人心,才能被更多的人認可和接受,太陽能這個行業才能做大做強。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耀明表示,太陽能熱發電是最可能引起能源革命,實現大功率發電、替代常規能源的經濟手段之一,將完全有可能給緊張的能源問題帶來革命性的解決方案,未來的太陽能熱發電成本將可以實現5美分/度的目標。現在太陽能光伏發電成本是2~5元/度。而太陽能熱發電成本卻比煤電高不了多少,約0.9~1.1元/度。基本上已達到商業用電價格0.9元/度水平。若采用無熱損失太陽能集熱管,以及用于儲熱和運熱上,則成本有望降低到0.38元/度以下。從環保節能減排上講,只要降到0.78元/度,就有重大應用價值。于是緩解了能源危機。因此,集制熱、運熱、儲熱為一體的原創無熱損失太陽能集熱管,值得特別關注。它可解能源危機與熱運、熱儲三大世界難題,以及傳統熱能產業技術升級。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宛學智認為,目前新能源之所以無法大規模普及,關鍵在于其生產成本依然高于傳統能源。對于企業來說,清潔不是關鍵,便宜才是問題的核心。新能源的使用成本高于傳統能源,出于成本方面的考慮,企業自然更傾向于采用更加便宜的傳統能源。但是隨著傳統能源價格的不斷上漲,新能源的價格實際上處于相對下降的地位,這就會刺激更多的企業采用新能源,從而帶動新能源的消費和使用。

作者:項海龍、于志成
【稿件聲明】:
文章轉載自合作媒體或其它網站,僅為傳播信息,不意味著贊同文中的觀點或證實文中的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若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盡快刪除。本網站標注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來源:CCMSA清潔供熱分會。

CopyRight 2022 清潔供熱分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4290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