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重視節能提效控制能源總量、推進傳統能源清潔化發展、加速能源體制市場化改革以及鼓勵民間資本強化國際合作是這兩項文件體現的四大亮點。有關部門應該進一步細化落實文件要求,加快中國現代能源產業體系建設進程。
亮點一:重視節能提效控制能源消費總量
《中國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書在介紹中國能源現狀時明確提出,中國能源資源約束矛盾突出,能源安全形勢嚴峻,能源效率有待提高。
雖然目前中國能源自給率保持在90%左右,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中國能源供應保障任務更加艱巨。近年來能源對外依存度上升較快,石油對外依存度從本世紀初的32%上升至目前的57%。而由于產業結構不合理,中國能源利用效率較低,單位GDP能耗不僅遠高于發達國家,也高于一些新興工業化國家。
浙江大學能源工程學主任、能源清潔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駱仲泱表示,中國能源利用效率與世界先進水平相差甚遠,節能潛力巨大。第二產業特別是高耗能工業能源消耗比重過高,鋼鐵、有色、化工、建材四大高耗能行業用能占到全社會用能的40%左右。如果通過節能提效的手段,這些高耗能行業年節能潛力超過3億噸標準煤。
《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也明確提出,要全面提高能源開發轉化和利用效率,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這意味著在加大能效提高的同時,中國也提倡能源的合理消費,抑制能源消費無序過快的增長。
易貿集團副總裁鐘健表示,中國人口基數大,能源需求提升帶來的能源供應安全壓力也將增加,控制能源消耗總量非常有必要。未來不應該鼓勵向美國一樣達到極高的家庭汽車擁有率,也不應該鼓勵較高的人均能源消費水平。
中國石油(601857,股吧)大學中國能源戰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震說,從過去僅強調控制能源消費強度,到提出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這體現了中國能源規劃思路的轉變和進步。
事實上,在2012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國家能源局局長劉鐵男就指出,要在“十二五”時期形成有效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的機制,盡快建立全國統一的能源消費統計指標體系。同時,國家能源局在會議上還發布了《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該會議透露的數據還顯示,“十二五”期間,中國能源消費總量目標控制在41億噸標煤左右,用電量控制在6.4萬億千萬時。
亮點二:推進傳統能源清潔化發展
目前煤炭占中國一次能源生產總量比例仍高達78.6%,占一次能源消費量的72.8%。未來相當長時期內,煤炭仍將是中國的主要能源,化石能源在中國能源結構中仍占主體地位。實現煤炭、石化等傳統化石能源的清潔化利用成為中國建立構建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的現代能源產業體系的關鍵環節。
《中國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書專門提到,“推動化石能源清潔發展”“清潔高效發展火電”“鼓勵煤電一體化開發;鼓勵在大中型城市和工業園區等熱負荷集中的地區建設熱電聯產機組。”
浙江大學能源教授駱仲泱也表示,中國50%的煤炭用于火電,因此提高火電的清潔高效發展,推動燃煤發電技術進步對優化中國能源結構有著重要意義。
駱仲泱介紹,中國發電用煤數量大約接近20億噸,如果在火電領域推行煤熱解制油氣系統,在發電的同時也制成4300億立方米合成天然氣,如果用來制油的話,可制成1.9億噸燃料油,而且可以減少污染物排放,實現清潔化高效利用。
華東電網發展規劃部高級工程師楊宗麟告訴記者,熱電聯產項目,要求將熱電站同有關工廠和城鎮住宅集中布局在一定地段內,以取得最大的能源利用經濟效益。造紙、鋼鐵和化學(包括石油化學)工業是熱電聯產的主要用戶,它們不僅是消耗電熱的大用戶,而且其生產過程中所排出的廢料和廢氣(如高爐氣)可作為熱電聯產裝置的燃料。
楊宗麟表示,加快推進建設區域性的熱電聯產項目,并進一步推廣大用戶直購電試點范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良性循環,可以解決粗放式發電的模式,走向集約化供電之路。西方和東歐國家發展熱電聯產已達較高水平,熱電廠裝機容量占電力總裝機容量的30%。目前在上海等長三角地區這一模式已經得到較好的應用,未來仍需要進一步推廣。
《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也明確提出,“推動能源的高效清潔轉化”,同時還提倡“有序發展天然氣發電”。
上海社科院原院長、上海政協副主席王榮華表示,發電燃料從燃煤到燃氣符合清潔化發展的趨勢。目前美國正在加快燃氣發電對燃煤發電的替代,中國也應該加快天然氣發電的步伐,降低對煤炭的依賴。
亮點三:能源體制市場化改革提速
《中國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書指出,中國能源體制機制深層次矛盾不斷積累,價格機制尚不完善,體制機制約束已成為促進能源科學發展的嚴重障礙,體制機制亟待改革。
白皮書還詳細指出了各領域改革的方向,“逐步取消重點合同煤和市場煤價格雙軌制,完善煤炭與煤層氣協調發展機制”“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穩步開展輸配分開試點”“積極推進電價改革,逐步形成發電和售電價格由市場決定、輸配電價由政府制定的價格機制,理順煤電價格關系”“不斷完善理順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開展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改革試點”。
《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也指出,中國將推進電力、煤炭、石油天然氣等重點領域改革,理順能源價格形成機制。
對于“逐步取消重點合同煤和市場煤價格雙軌制”的這一消息,淮南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王源表示,煤價并軌制的相關政策已經征求過多輪意見,目前已經具備推出的條件,預計明年1月將正式對外推出,屆時重點合同煤有望改成供需雙方簽訂的長協,市場化改革將邁開重要一步。
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電力體制改革是當前中國能源體制機制中最需要推進也是面臨阻力最大的難題之一。首先,應該解決當前動力煤和合同煤雙軌制的問題;其次,要落實煤電聯動機制,保障電力企業生產積極性,防止電力行業陷入政策性虧損。
除了煤炭、電力市場之外,油氣領域的市場化改革也深受社會各界關注。
在成品油價格改革方面,繼去年8月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決定推進航空煤油價格市場化改革后,國內汽柴油價格改革方案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發展改革委此前曾多次表示,汽柴油價格改革方案將擇機推出,改革方向是縮短調價周期,改進調價操作方式,提高機制運行的透明度。
廣東油氣商會油品部部長姚達明告訴記者,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應該盡早推出。新機制早推出之后,可以在實際運行當中不斷完善,不斷改進,進一步推進口內成品油市場化改革進程。
天然氣價格改革方面,在去年年底,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兩地率先開展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改革試點。市場人士預計,天然氣價格改革試點有望擴大至四川、重慶以及長三角地區,定價方法仍然采用“市場凈回值”方法。
東方油氣網天然氣分析師呂穎也表示,中國應該進一步推廣天然氣價格改革試點,在國內廣泛建立天然氣與可替代能源價格掛鉤調整的機制,促進國內天然氣的合理消費。
亮點四:鼓勵民間資本強化國際合作
無論是《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還是《中國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書,都表明了鼓勵民間資本能源領域,以及在能源開發利用領域,深化國際合作的誠懇態度。
其中,《中國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書在深化能源體制改革當中明確提出,“凡是列入國家能源規劃的項目,除法律法規明確禁止的以外,均向民間資本開發。”
在鼓勵外資方面,白皮書提出,“中國鼓勵外商以合作的方式,進行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開展頁巖氣、煤層氣等非常規尤其資源勘探開發”“鼓勵跨國能源公司在華設立研發中心”。
重慶市涪陵區石油成品油協會會長李發昌在談到民間資產參與能源領域時反映,當前民營企業參與能源領域仍存在較多障礙。以民營加油站為例,民營加油站在發展中仍受到很多制約和阻礙,主要是管理部門多,不合理收費比較嚴重。目前對民營加油站的各種經營證件的眾多年審,需要各種各樣的報件,種類繁多,既費時費力又增加了成本。
李發昌呼吁,各級政府和部門對待民營經濟發展應該多服務少干預,多設路標少設路障。
廈門大學能源專家林伯強表示,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加強能源開發利用的國際合作對構建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的現代能源產業體系有著積極意義。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民間資本進入能源領域仍存在明顯的障礙,存在玻璃天花板的問題。另一方面,中國能源終端價格往往實行政府定價,如天然氣、電力等領域的生產企業存在政策性虧損的困境。要想吸引民間資本進入,首先應該理順能源價格,有了利潤的吸引,才能引來多元化資本的參與。
在國際合作方面,近年來中國在能源領域的國際合作不斷深入,對外資進入能源領域的限制也在不斷放開。以頁巖氣開發為例,第二輪頁巖氣探礦權招標已經開始向中外合資企業開發。
中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非常規能源技術支持部副經理、高級工程師包書景表示,中國頁巖氣評價和勘探開發大部分技術和手段都能夠國產化,但在壓裂等核心技術方面仍存在技術難點,需要加強國際合作。壓裂技術在頁巖氣開采成本中占比達到40%左右。此外,中國石油公司山巖的鉆井經驗比較多,但頁巖鉆井的經驗比較少,這方面也需要向國外學習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