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每一次經濟政策的轉型都會帶來國內某一經濟領域的大發展,1956年之前的土地改革,解放了農民,釋放了勞動力,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打下了基礎;1958年的大躍進運動促成了我國鋼鐵業的曇花一現;1978年的改革開放則使我國經濟進入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階段,國內經濟蓬勃發展。
相對于傳統能源,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居于弱勢地位,雖然也可以取得一定的發展成果,但為使國家能源結構更為合理,有效保證能源安全,國家對于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政策鼓勵也必不可少。
太陽能熱利用行業尤其如此,經過20年的慘淡經營后,2009年太陽能熱水器被納入家電下鄉政策,太陽能熱利用產業實現了真正的騰飛,整個產業產值由2008年的430億元增長到2011年的935億元,在此巨大成就的背后則是國家鼓勵政策的支持。繼家電下鄉之后國家又推出了節能產品惠民政策,這對于太陽能熱利用產業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
從世界來看,各國也都出臺了太陽能熱利用的鼓勵政策:美國從1978年財政部制定了能源設備減稅辦法,并且可與各州補貼政策同時使用;歐盟于2002年通過了建筑能效法令,要求歐盟各成員國減少用于取暖、空調、熱水和照明等方面的建筑能耗;日本從1995年開始制定了“綠色政府行動計劃”,要求新設建筑物要有效地利用太陽能,各國都相繼出臺了太陽能熱利用的相關鼓勵政策。而事實也證明,政策對于太陽能熱利用產業的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
國家扶持政策的建議
第一,優惠補貼政策需繼續推行,但也需要創新與切實貫徹。對產業提升效果最為明顯的家電下鄉政策于2013年1月結束,從太陽能熱水器被納入家電下鄉體系到結束總共歷時4年,造就了現今太陽能熱利用產業上千億元的規模。但問題是,就像人體對抗生素的依賴一樣,服用次數越多,作用就會越不明顯,自2011年開始,雖然家電下鄉政策依然在持續,但太陽能熱水器行業卻走上了相對下滑之路。這不是政策本身的問題,而是像皇明董事長黃鳴所說的那樣:“整個行業還沒有準備好。”行業內部還存在著創新能力低、落后產能多、產品同質化嚴重等問題,激勵政策的到來只會掩蓋這些問題,并且將問題進一步擴大,一旦激勵政策不再能調動消費者的熱情,那問題將會加倍凸顯。目前正在進行的節能產品惠民工程亦是如此,行業洗牌正在進行,許多需要淘汰的廠家想再搭上順風車,如此,問題只能循環往復。鑒于此,國家在制定政策時應在適當的時機推行;推行時也要加強監管,防止騙補事件發生;政策出臺后對執行者進行培訓,盡可能多地將問題解決在初始階段;將補貼政策進行細化,例如對工程、單機、外貿等不同領域的太陽能熱水器給予不同數額的補貼。
第二,制定針對可再生能源的稅收減免政策。國家應該讓太陽能熱利用產業享受節能、環保產業的優惠財稅政策。國家財政部、稅務總局的相關政策中,對節能產品、環保產品均有明確的財稅政策支持;而令人費解的是,太陽能熱利用產業卻被排除在外。太陽能熱水器在使用過程中,不消耗任何化石能源,也沒有任何污染。太陽能熱水器企業屬于可再生能源企業,其產品亦屬節能環保產品,因此國家應該從金融、財政、信貸和稅收方面制定明確的優惠扶植政策。這不僅是為了讓太陽能熱利用等可再生能源企業獲得更好地發展,同時也為了使太陽能熱利用產品創造更高的節能環保價值。具體減免方法如:減免所得稅;減免增值稅,先征后退,用于技改和科技投入;技改投資抵扣進項稅。
第三,進一步完善相關行業標準。迄今為止,太陽能熱利用行業已經擁有標準36部,標準體系已基本形成,而且制定時參考了國外同類標準,應該說,太陽能熱利用行業的標準比較先進。但相對于其他成熟行業,標準數量偏少,覆蓋面也較為狹窄。全國太陽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賈鐵鷹曾表示,標準的研究將推動產品質量的提高,進一步加強對太陽能熱水系統產品與太陽能熱力工程市場的管理與監督的力度,促進太陽能熱水系統產品與太陽能熱力工程持續、健康、快速的發展,并使我國太陽能熱水系統產品與太陽能熱力工程更好地適應國際市場需求,為增加出口創造更有利的條件。安全領域尤其如此,太陽能熱水器標準需要進一步強化,未來太陽能熱水器進入城市高層建筑,安全將會是最為國家和消費者看重的問題;工程領域也應該繼續制定相應標準,以幫助工程市場向更為標準、成熟的方向發展。
第四,推行強制“太陽能熱水器與建筑結合的安裝政策”,2007年4月份,海南省實施太陽能熱水器在新建建筑12層以下強制安裝太陽能熱水器的政策以來,全國各地強裝令不斷出臺。強裝令雖然有,但是具體執行過程中,也存在著許多不當的行為,例如許多房地產開發商會從太陽能熱水器廠家租借太陽能熱水器擺在安裝位置,等待相關部門的檢查,檢查完畢后再將太陽能熱水器還給廠家,如此,強裝令又成為一個有名無實的面子工程。因此,國家在推行強制安裝政策時需要加強監督,嚴加管理,將這一政策落到實處。
第五,設立國家級的專項基金。太陽能熱利用行業因準入門檻低、科技含量低而一直被稱為草根行業,這是一個行業的悲哀,同質化產品在市場上泛濫,企業缺乏相應的科研能力。這種情況下,加強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政府可以通過設立專項基金,獎勵太陽能熱利用技術的研究開發,對于有突出貢獻的企業或個人給予資金獎勵。因此有必要設立“中國太陽能熱利用產業發展的專項基金”,建立融資平臺,爭取將其納入CDM機制,支持太陽能熱利用產業的全面、快速和長期發展,重點鼓勵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和示范推廣。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甚至有的企業以政策扶持為生,這是一種錯誤的思路。未來的競爭是市場的競爭,更是科技的競爭,外部原因始終不能對企業的發展進步起到決定性作用,企業的內因才是生存發展永恒的決定性要素。因此企業在享受國家優惠政策的同時還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人才培養能力、科技創新能力,當然更為重要的是要確定企業的戰略方向,再結合國家的利好政策才能實現企業的永續發展。
作者: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