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人妻av,我在野外截取一段视频,天堂网2018,少妇人妻呻呤

歡迎來到清潔供熱分會!
掃碼關注我們
您所在的位置:
資本市場的新寵 光熱發電引資本逐鹿
時間:2013-02-24 來源:imsia
分享到
隨著國內首個商業化運行光熱發電項目落成,CSP產業亦成為資本市場和地方政府的關注熱點。

有媒體報道稱,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十二五”規劃提出,到2015年CSP將達100萬千瓦年裝機目標,未來5年光熱發電市場的規模可達150億。

“我們都有固定的設備供應商,關鍵設備已全部實現國產化和產業化。”中控太陽能相關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對此,當地政府亦有同樣共識,“政府計劃為落地的CSP項目和企業就地提供輔助配套服務,本地企業海西華匯已經為中控太陽能提供托盤的生產。”德令哈市經濟發展與改革委員會主任嚴秉武表示。”

資本市場的新寵

事實上,早在中控太陽能項目之前,國內提前布局CSP電站的企業中,亦不乏上市公司的身影。

2010年7月1日,亞洲首座塔式太陽能光熱發電站在北京延慶動工興建,這一項目是由中科院、皇明太陽能和華電集團聯合開發,總投資1.2億元,發電容量為1兆瓦,屬于示范項目。“該項目已經建成,是我國最大的試驗示范項目,也是運營比較成功的光熱發電項目。”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喜文華稱。

參與北京延慶項目的皇明太陽能還在德州太陽谷投建了一個兩兆瓦規模的太陽能槽式發電項目,另外,皇明太陽能正在密切跟蹤如青海格爾木1000兆瓦的光熱發電項目。

次年10月,寧夏哈納斯新能源集團投資22.5億元建設的亞洲首個槽式太陽能燃氣聯合循環(ISCC)發電站在寧夏回族自治區破土動工,規劃容量92.5兆瓦,預計2013年10月建成投產。

中海陽(430065)則在成都投資了一個太陽能聚光熱發電反射鏡項目,一期工程總投資5億元。青海格爾木投建100兆瓦太陽能聚熱電站示范工程,則出現了中國電力投資集團的身影,該項目總投資31億元。

據媒體報道,目前國電集團、綠能集團都已經著手開始了DNI(太陽直接輻射)工作,中國華電集團公司和中航通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也在內蒙古簽署了戰略合作意向書,進行光熱發電的合作。

記者從青海海西州能源局獲悉,以德令哈市為例,除了中控太陽能已建成的一期10兆瓦項目外,“中廣核的50兆瓦槽式發電項目也拿到了省發改委的路條,華能和國電集團亦正在申請CSP項目。”易代新說。

地方政府的“算盤”

國內首個商業化CSP項目的建成,已讓地方政府從中嘗到甜頭。

“目前中控太陽能的原材料和設備依然外運,而我們希望它能夠就地加工制造,政府為落地的CSP項目和企業,提供一些輔助配套服務,從而帶動本地企業的發展。”德令哈經發委主任嚴秉武表示。

事實上,對于財政收入有限的德令哈而言,當地政府亦希望通過發展太陽能光熱產業優化工業結構。“德令哈市算是工業剛剛起步,總體量也不是很大,目前化工產業占的比重稍微大,而新能源產業也將是我們工業發展的一部分。”

記者從海西州能源局獲悉,德令哈市在西出口對此已規劃了新能源產業園,用以發展太陽能光伏和光熱,產業園區占地面積200平方公里,僅光熱就規劃了46平方公里,規劃產能則為“十二五”期間內達到200兆瓦。

易代新向記者透露,“因為落地的項目原材料的采購均為企業自己外運,我們希望它能就地采購,因此園區內預留了一部分的空地,專門為光伏光熱做一些配套,我們正在推進配套企業落戶。”

不過,相對于地方政府的熱情,喜文華卻十分冷靜,“國內目前98%的都是光伏電站,建成的光熱電站很少,而非常成功的,開始企業化投資運行的電站更是少到可以忽略不計。”

喜文華表示,目前光熱發電的條件并不成熟,亦未達到產業化和商業化的程度,不過,光熱發電肯定是未來發展的方向,前景毋庸置疑。

此外,喜文華更指出,國內雖有眾多企業投資上馬光熱發電項目,但真正往里投資了多少還不得而知,“一些企業就是想占有當地的資源條件,向當地政府要一些優惠的政策。”

設備制造商的機遇

據了解,目前國內市場涉足光熱發電業務的公司主要分為系統集成和設備制造兩大塊。而隨著國內首個商業化CSP電站落成,與之相關的上下游設備制造商將最先受益CSP電站并網發電。

前述中控太陽能人士表示,公司建設電站的設備和原材料采購都有固定的供應商,其產能亦能保證公司項目的開發,而且電站的核心設備已全部實現國產化和產業化。如塔式發電站最核心的技術,太陽能鏡場的整個控制技術,就由中控自己生產。

該人士介紹,電站建設包括聚光、集熱、蓄熱、發電幾大系統,是技術核心和難點所在,聚光系統包括定日鏡包括里面的控制系統、控制器。集熱系統,主要包括吸熱塔上面的吸熱器,蓄熱系統包括熔鹽,發電系統則和火電是一樣的。

“青海中控太陽能有三家主要的股東,中控集團控股,杭鍋股份和杭汽輪B參股,杭鍋股份參與熱力系統的設計和制造,而發電系統的汽輪機則是杭汽輪B生產。”該人士透露。

中控太陽能回復給記者的書面材料則稱,我國太陽能光熱發電的上下游產業鏈已較完整,擁有全套制造塔式太陽能熱發電關鍵裝備如太陽能控制系統、太陽能鍋爐、汽輪機、太陽能定日鏡、傳動部件等優勢企業,同時我國還擁有玻璃鏡業、采鹽制鹽、電機、機械加工等塔式太陽能熱發電產業鏈上的優秀企業。

“項目建成運營后,有助于帶動眾多相關高技術產業聯動發展,不僅推動太陽能熱發電各類高端裝備的迅速發展,同時帶動軟件研發、玻璃、通訊電子、建材、熱工裝備、化工材料及機械加工等行業的同步發展。”上述回復中如此表示。
 

【稿件聲明】:
文章轉載自合作媒體或其它網站,僅為傳播信息,不意味著贊同文中的觀點或證實文中的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若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盡快刪除。本網站標注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來源:CCMSA清潔供熱分會。

  • 相關文章:
    • 中國太陽能熱利用產業經過30多年的發展,產品和技術不斷成熟,其應用范圍也由家庭熱水向工農業生產和房地產工程等領域延伸。
      上傳時間:2012-11-11
    • 近日,2010中國太陽能熱發電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湖南沅陵召開,光熱發電成為與會人士探討的熱點話題。從“國內首個光熱發電項目鄂爾多斯50MW工程將于8月招標”到“亞洲首座塔式太陽能熱發電站在北京延慶興建”,光熱
      上傳時間:2010-09-26
    • 中國的光熱產業經過了30余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個產業規模化、并逐步走向規范化的產業,在中國“5萬億經濟新能源政策”的刺激下,成為了中國最具發展前景的產業之一。
      上傳時間:2010-10-02
    • 2011年,中國太陽能光熱產業有望躋身“千億元產業俱樂部”的發展元年。
      上傳時間:2010-12-17
    CopyRight 2022 清潔供熱分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4290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