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學者曾表示,如果將中國民營經濟發展劃分水嶺,那么90年代就是“萌芽期”,21世紀的前十年就“增長期”,而今后十年,就是“洗牌期”。前十年發展越是猛烈的行業,后十年經歷的洗牌就越顯陣痛。而中國的太陽能光熱正在經歷一場產業變革,標志性的信號是傳統的產業邊界正在被打破,太陽能龍頭企業正在向熱能、熱電以及多能源復合供應商轉型和拓界。
四季沐歌董事長徐新建用“大光熱”三個字闡述了這場洗牌的方向。“‘大光熱’就是要突破現有光熱產業的邊界,實現從低溫到中高溫的技術升級,以及從熱水到熱能、熱電領域的延展,同時要以開放融合的產業化思維,將太陽能、空氣能等產業打通,實現橫向擴展”徐新建說。
但回顧以往幾年,太陽能光熱產業的洗牌似乎比業界預測的來得更早一些。
顯然,這些年來的行業洗牌并不是什么“新聞”,而無錫尚德的破產也只是開始。但讓業界真正擔憂的是,2013年中國光伏將出現真正的破產高潮,因為一切都在惡化,有資深人士也點評道:“未來的行業充滿著極大的變數,哪一個不利因素都能要了企業的命,相應的利好卻僅起到蜻蜓點水的作用。”
但事實真如上述觀點般“惡化”嗎?近幾年,在四季沐歌的全產業鏈布局推動下,整個中國太陽能光熱產業正經歷一輪大洗牌——國內市場由2009年前的3000多家太陽能熱水器企業減少到現在的1000多家。其中,年銷售額超過20億元的龍頭企業,包括四季沐歌在內也僅有三家,行業開始呈現出“金字塔”結構。可以這么說,在四季沐歌身上,可以窺見“強者”一斑。
依靠轉型布局
“大光熱是方向。在打通產業鏈之后,我們要做的是通過產業融合構建新的產業生態系統,以全新的視角考量新的環境,制定新的發展策略。”李駿認為,“在企業戰略層面,當前的任務是以太陽能光熱為核心,通過技術創新及多能源技術的復合,從單一能源向復合能源轉型,從單一的熱水向熱能、熱電的中高溫領域拓展。在產業融合過程中,多能源復合應用技術以及能源儲存技術是很重要的一步。”
從市場看,多能源復合應用技術的行業瓶頸已經突破,產業融合正在提速。以四季沐歌在“低溫應用”階段的發展為例,已經實現安裝技術障礙的突破為例,比如說在城市高層建筑上使用太陽能熱水產品,已經實現像安裝空調一樣安裝熱水裝置,為家庭提供熱水。
“產業融合”對太陽能產業的影響是全方位的,經營理念、盈利模式、技術研發、市場布局等各個方面都會受到直接影響,隨著產業的融合發展,生產率和產業競爭力的提升,傳統的產業邊界將被打破,傳統的商業模式也將被顛覆。
在太陽能光熱產業融合上,李駿還指出,“太陽能熱水器并不等于太陽能光熱。當前整個行業的發展應用開始從過去太陽能熱水應用,逐漸走到太陽能的熱能應用。比如,整個北方地區冬季采暖的問題,以及在一些工業企業里面提供太陽能光熱的能源,通過太陽能與空氣能等其它能源的跨界整合,跨季節以及相變蓄熱技術等完全可以實現。目前,四季沐歌已完成在相關產品和技術的布局,并在進行前期的市場推廣和探索普及”。
的確,在過去太陽能熱水器需求旺盛,造成太陽能熱水器行業崛起,隨著加入陣營的企業越來越多,行業的寧靜被打破后,便呈現出慘烈的品牌搏殺之勢。行業越來越熱鬧,與行業本身的發展前景和潛在的巨大商機不無關系。
在國內市場和品牌優勢已經完成的基礎下,四季沐歌為首的太陽能產業先驅們又開始將市場觸角伸向海外,并依托現有的技術、產品、營銷、創新等諸多資源優勢,打破傳統的海外拓展模式,通過采取“先有市場,后有工廠”完成了在全球市場的強勢逆襲。
目前,在業內首提“借助全產業鏈布局打造中國太陽能光熱產業的新機遇”的四季沐歌并未放慢腳步,反而加速一輪從太陽能光熱產業向邊緣產業的縱向產業鏈最長和橫向的產業邊界擴張的步代,并通過“大光熱體”戰略布局,完成太陽能光熱產業“又寬又厚”的體系建設。
在李駿的戰略版圖中,太陽能企業的野心不只是通過全產業鏈的建設搶奪更大的市場份額,還包括通過形成一個立體的產業系統建設,特別是大光熱戰略的實施,成為全新商業游戲規則的制定者。
請掃描國際金屬太陽能產業聯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