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太陽能熱水器制造大國,也是牌子最多的大國,這證明這個行業仍處在亂而無序狀態。在逐一剖析行業自身問題時,品牌又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作為一個商品,它必須有一個符號來區別其它商品,這就是商標。也是自主知識產權。貼上商標的商品,對消費者創造了價值,這才是品牌。
品牌的基礎是質量,品牌的內涵是文化,品牌是在市場營銷中積累了知名度,美譽度和忠誠度。在廣大消費者心中不但認可,而且通過口碑傳播,才能樹立。
然后,我們剖析一下太陽能熱水器的牌子吧,太多太濫!
一、侵權假冒太容易風險小
央視曾對海寧某制假造劣現象作了曝光:在小作坊里賣假要什么牌子就做什么牌子。兩年過去了,查處了四處結果以罰款了之。據報導山東等地也受到過查處,總之制假被查處概率小,風險小。
二、香港注冊侵權名牌
少數商標事務所一直在代辦國內外名牌,以公司名稱在香港注冊,再在國內注冊個圖形,只要花萬元即可。于是香港皇明、香港清華陽光、香港太陽雨、香港桑樂滿天飛,以低價潛入市場。甚至有人注冊協會(經營性),因為在國內除國務院批準外,不準以國字頭注冊協會的。
三、假面舞讓雜牌欲變臉為“品牌”
通過中介買個明星頭像,外桶上一貼就是品牌代言人了,通過中介去國內偏遠的地方法院以調解的方式判個中國馳名商標,一般幾十萬搞定,就自稱是“品牌”乃至“名牌”了。
四、買榮譽在泥塑上貼金造“品牌”
一些自稱的行業領導或者行業的DM紙媒體每年都迎合需求舉辦活動出售“榮譽”,發個獎。排個榜,刊發一個廣告,寫一篇吹捧文章,使“造牌運動”進入了鼎盛期。
五、歪曲“家電下鄉”
太陽能家電下鄉,對太陽能熱水器行業是一個規范、自律,渠道建設的大好機遇,然后又被業界不少人歪曲了,把“中標下鄉”當作“光環”,大批不具備家電下鄉條件的小企業小作坊,出于這個動機,去買“標書”、去買“包中標”,為少數人利用進行瘋狂的斂財。
其實,品牌是做出來的,不可能造出來的。太陽熱水器就一個商品在全國競有數千之多,其中80%是假冒,偽造牌子,必然會使消費者霧里看花,真假難辨,無從選擇,于是遭到了冷遇。
制造業要轉型升級,做品牌是唯一選擇,做品牌要堅持科學發展觀,既不能浮躁,更不能造假。做品牌要有戰略,要有規劃,更好集聚人才,積蓄智力。對于一批實力不強的中小企業可以通過聚焦某個區域市場,集中一切資源,通過渠道下沉,深耕細作市場,從打造一個區域品牌做起不失為一個良策。當前,太陽熱水器行業品牌度正在迅速提高,但真正意義上的巨頭尚未形成,對于中小企業還是有機會做成品牌,參與下一輪的品牌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