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氣候政策倡議組織和哥本哈根經濟組織為能源過渡委員會進行的一項聯合研究的主要結論。
在沒有能源過渡的情況下 ,到2040年,CO2排放量可能會增加三分之二,達到每年約600億噸CO2 。相比之下,要達到低于2?C的路徑,則需要將每年36 Gt CO2的當前排放量減少一半左右。
2040年,然后迅速達到凈零水平。到2040年,化石燃料可能占一次能源消耗的60%,而如今這一比例為85%。
因此,能源過渡將影響煤炭,石油和天然氣使用的潛在軌跡:
- 煤炭將立即下降,并將越來越集中于煉鋼和工業。這既包括煉鋼原料,也包括高溫應用(尤其是金屬和礦物)。到2040年,即使可以動員碳捕集與封存/利用(CCS / U),也將逐步淘汰電力行業中的大多數動力煤使用。因此,煤炭消耗將越來越多地集中在冶金用煤和少量尚未淘汰或裝有碳捕集的殘余燃煤發電中。
- 石油將在2020年代達到頂峰,并將集中于運輸用途和作為化學品生產的原料。未來乘客運輸需求的很大一部分將需要通過電氣化,模式轉換和提高效率來滿足。在其他運輸中,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大規模使用生物燃料的可用性和可取性。特別難以更換機油的應用包括重型公路運輸,航空和運輸。到2040年,大約25%的石油可用作化學原料(如今為10%)。
- 天然氣將繼續在整個能源系統中使用。在電力方面,它的排放強度是煤炭的一半,因此可以持續更長的時間。但是,到2040年,即使CCS / U數量巨大,其在電力行業的全球份額也必須降至10-15%。在建筑物中,電氣化和提高效率已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用于取暖和熱水的天然氣,而工業用途可能會增加,因為天然氣為高溫熱量提供了更清潔的煤炭替代品。在能源過渡方案中,取決于預期的碳捕獲,存儲和使用水平。
碳捕獲和封存-各種形式:轉化為基于CO2的產品,地下存儲,天然碳匯-在大多數2°C情景中很重要,但不能避免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這些消耗水平取決于到2040年碳捕獲量超過7 Gt CO2,此后進一步增加到每年10 Gt以上。如果不進行碳捕集和封存,消費量將不得不下降得更快:到2040年已降至目前水平的一半,然后迅速降至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