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全球最大的清潔能源生產國和應用國,水電、風電、光伏裝機規模多年保持全球領先,分別達到3.4億、1.6億和1.3億千瓦。清潔能源持續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艱巨的消納壓力。近年來,棄風、棄光、棄水“三棄”問題突出,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大學副校長張鳳寶通過調研,發現當前制約清潔能源消納、造成“三棄”問題有四個主要原因。一是供需增長不匹配。近五年,全社會用電量年均增長5%,不到此前10年年均增速11%的一半,同期電源裝機年均增長近10%,新能源裝機年均增長仍高達30%以上。二是網源發展不協調。與大型清潔能源基地開發配套的電網送出項目的規劃、核準相對滯后。例如“三北”地區(東北、西北、華北),目前新能源裝機合計超過1.7億千瓦,但該地區電力外送能力僅有5200萬千瓦,缺口很大。三是系統調節能力不充足。清潔能源特別是新能源發電,具有間歇性、波動性特征,大規模并網對電力系統調峰能力提出很高要求。目前,我國清潔能源、新能源集中的西部和“三北”地區,抽水蓄能、燃氣等靈活調節電源比重僅為5%左右,調峰能力嚴重不足。冬季由于采暖供熱需要,煤電供熱機組調節能力受到很大限制,系統調峰能力更為不足。四是市場機制不健全。目前,我國電力供需仍以省內平衡和就地消納為主。由于缺乏促進清潔能源跨區跨省消納的強有力政策、合理的電價和輔助服務等必要的補償機制,跨區跨省調節電力供需難度大,成為當前制約清潔能源消納的重要因素。
他建議構建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立促進清潔能源在全國范圍優化配置的合同機制、交易機制、補償機制和電價機制等,激勵送受端省(區)積極參與市場平衡等。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華能集團公司董事長曹培璽也談起“西電東送”遇到的困境,他認為現實中確實存在種種困難和制約因素,但根本性的關鍵問題還是在于省間壁壘難以破除,“這存在各自的利益問題,大家都想自己發電,不愿意接收外來的電,這個時候。光靠市場就很難發揮作用。”
他建議,政府在資源的調節和分配的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