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南方清潔供熱市場吸引了愈來愈多的企業關注,隨著長江流域一體化發展的提速,南方發展供冷供熱綜合能源系統將成為一大趨勢。但與北方地區單一的供熱系統區別的是,南方地區供能系統需統籌冷、熱、電、汽等多種能源供應, 因此在冷熱源方案設計和選擇上更為復雜。
華東建筑設計研究總院相關專家認為,區域供能的冷熱源系統選擇應綜合考慮可靠性、安全性、匹配性、節能減碳性和經濟性,這些因素均會對項目成敗產生重大影響。
以武漢近年來推進的“冬暖夏涼”工程為例,江蘇德威公司于2005年中標進入武漢供熱市場,主要利用熱電廠發電后的余熱實現集中供暖。但因為上游熱電企業由于各種原因無法向熱力公司提供熱源,在工程剛開始實施的前五年,僅有2年正常集中供暖。在“十二五”末交卷時,武漢“冬暖夏涼”工程任務目標僅完成預期的1/10。
由此可見,保障冷熱源的可靠性至關重要,但就冷熱源方案選擇而言,其更深遠的影響將反映在項目經濟性上。
據了解,供能系統的冷熱源主要包括5大類: 常規冷熱源系統、燃氣冷熱電三聯供系統(分布式供能系統)、蓄冷蓄熱(夜間低谷電利用)、低位能源利用(土壤、地下水、地表水等)、可再生能源利用(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
綜合能源系統涉及冷、熱、電等多種能源供應,業務之間融合的有機性較差,較傳統單一能源供應成本增加,對于冷熱源的選擇將直接影響到項目初始投資和運營費用。
近年來,電力和天然氣市場化改革不斷深入,降低用能成本未來可期,但目前,距離終端用戶享受到足夠的用能價格優惠還需要一個過程,加之各地政策的變革較快,供熱制冷綜合能源項目的冷熱源選擇更不可一概而論,需綜合考慮自然資源條件、當地氣電價格政策、項目周邊余廢熱資源可利用情況等。
華東建筑設計研究總院專家建議,項目運行經濟性主要由冷熱源的運行策略決定,首先應分析不同冷熱源在不同時段產生單位冷(熱)量的能源費用,然后確定合理的冷熱源配置比例,優先運行單位冷(熱)量能源費用低的冷熱源系統,使整個冷熱源系統的年運行費用最低。在有分時電價的區域,考慮采用蓄能系統(一般水蓄能),可以大大提高區域供能系統運行的經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