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華中科技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地源熱泵研究所所長胡平放牽頭完成的《地源熱泵系統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喜獲湖北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據介紹,《地源熱泵系統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由華中科技大學、湖北風神凈化空調設備工程有限公司、安徽日源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完成。該項目對地源熱泵巖土熱物性測試方法與儀器、系統集成、地埋管裝置等關鍵技術與難點進行深入研究與開發,取得了諸多創新性成果。
華中科技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胡平放教授介紹,該項目成果建立了特殊工況下地源熱泵巖土熱物性非穩態測試方法,揭示了功率等因素對熱物性及其測試的影響機理。解決了停電及電壓波動大時巖土熱物性測試問題。建立了特殊工況及特殊型體地埋管對應的地源熱泵系統巖土熱物性測試技術。研制了地源熱泵系統巖土熱物性測試儀器,提高了測試準確性,為地源熱泵系統設計提供了可靠前期依據與工具。同時還提出了基于數據挖掘技術的長短期系統性能測評方法和基于物聯網的地源熱泵監測系統,解決了地源熱泵系統測評周期長的困難。
《地源熱泵系統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成果揭示了淺層地熱能與其它能源耦合利用對土壤熱平衡的影響機理,建立了地源熱泵與多種能源、蓄能與熱回收及末端高效集成技術,提出了雙冷卻塔+地源熱泵復合系統、蓄能+地源熱泵、基于余熱深度回收的三聯供+地源熱泵復合供能系統,及地源熱泵+毛細管輻射及置換通風復合系統,顯著提高了系統能效,比常規空調系統節能30-50%。
此外,該項目還研制了地下波紋管和相變地埋管2種新型高效地埋管,可減少5%埋管量。發現了樁基埋管型式與參數對性能的影響規律,研發了高效埋管換熱樁技術,顯著提高了換熱效率與施工效率,提高了地源熱泵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該項目顯著提高了地源熱泵系統測試的準確性、系統效率和安全可靠性。在方法、技術與裝置方面具有突出創新性,對建筑節能減排、推動地源熱泵行業技術進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胡平放教授介紹,項目相關技術應用于國內200多個項目、約830萬平方米建筑中及武漢市39個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項目后評估,包括湖北省圖書館新館、上海世博軸等大型建筑,取得顯著的節能減排效益。年節約運行費1.184億元。全年節能5.22萬噸標煤,二氧化碳減排量12.92萬噸/年。
近期以來,除了華中科技大學胡平放教授牽頭完成的《地源熱泵系統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獲得2019年度湖北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外,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李曉昭教授牽頭項目《淺層地熱能高效可持續開發關鍵技術及應用》獲得2019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安徽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項目負責人官煜教授級高工牽頭項目《夏熱冬冷環境淺層地熱能開發關鍵技術與應用》獲得2019年度安徽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山東省地礦局環境地質處處長康鳳新牽頭項目《地熱資源探測理論技術突破與清潔供暖產業化應用 獲得2019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對于地熱能行業而言也如此,推動地熱能高質量發展,創新是動力源。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對于地熱能企業來講,只有創新,才能占得先機、取得優勢、贏得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