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北京市豐臺區長辛店北部居住區一期(南區)居住項目項目位于北京市豐臺區長辛店鎮張郭莊村地區,杜家坎環島西北方約 3km 處,其規劃功能以居住與配套服務設施為主,力求建設高品質、生態化居住區;項目東側為梅市口路、南側為郭莊路、北側以蘆井路相鄰。
北京市豐臺區長辛店北部居住區一期(南區)居住項目 B45 地塊包括 9 棟高層住宅樓,建筑層數為 11F 及以上;B57 地塊包含 2 棟高層住宅樓,建筑層數為 14F 及以上。B45 地塊和 B57 地塊已于 2013 年 1 月獲得三星級綠色建筑設計標識證書,于2016年3月通過綠色建筑運行標識二星級認證。
2 工程概況
北京市豐臺區長辛店北部居住區一期(南區)居住項目 B45 地塊、B57 地塊申報綠建運行標識的建筑總面積為 93991.36m2(B45 地塊、B57 地塊建筑總面積分別為 66170.12 m2、27821.24 m2),其中地上 75310.87 m2、地下 18680.49 m2。項目于 2011 年 11 月工程開工,分別于2014 年 3 月、2014 年 9 月投入運營。
圖 1 B45 地塊、B57 地塊鳥瞰圖
圖 2 B45 地塊效果圖
圖 3 B57 地塊效果圖
3 綠色建筑特征
項目所在的長辛店生態城獲得了國家“綠色生態示范城區”,長辛店生態城在前期的規劃設計時,就提出了生態導則的要求;B45 和 B57 地塊生態指標為:微風通廊≥30 米、植林地比例≥40%、綠色屋頂面積率≥70%、透水鋪裝率≥70%、下凹式綠地率≥50%、建筑節能指標≥21%。
3.1 節地與室外環境
項目現用地為已平整好的空地,所在區域無重點保護文物古跡和珍貴動植物、風景名勝等環境敏感保護目標;且項目選址無洪災、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脅,場地土壤氡檢測結果達標,安全范圍內無電磁輻射危害及火、爆、有毒物質等危險源。
B45 地塊建設用地面積 24861.7m2,共 568 戶,人均用地指標 13.68m2;B57地塊建設用地面積 9000m2,共 236 戶,人均用地指標 11.92m2;B45 和 B57 地塊總的人均居住用地指標為 13.16 m2(小于 15m2)。
住區內生態環境優越,大面積的綠地(B45 地塊和 B57 地塊的綠地率分別為67.92%和 39.46%)栽植有多種類型的植物,喬木、灌木、地被構成有層次的植物群落,并設計有屋頂綠化,所有植物均采用鄉土植物,創造區域微生態環境;地面停車場采用植草磚,項目室外透水地面面積比高達 75.41%,并且結合下凹式綠地、透水磚的鋪裝,增加雨水就地入滲。
圖 4 住區綠化環境
(注:左上圖:蝶舞花香;右上圖:下凹式綠地;下圖:喬、灌、草復層綠化)
圖 5 透水鋪裝
(注:左圖:植草磚停車位;右圖:透水磚和透水混凝土鋪裝的健康步道)
項目前期對建筑總平面布局進行優化設計,使得住區內日照、聲環境、光環境、風環境等物理環境良好;住區日照滿足國家標準的要求;聲環境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對 2 類區域的標準要求;小區建筑物周圍人行區距地 1.5m 高處的風速小于 5m/s,有利于住戶的室外活動。
項目區域交通便利、配套齊全。距離主要出入口步行距離 500 米以內有 1個地鐵站(張郭莊地鐵站)和 1 個公交站(地鐵張郭莊站),共有 4 條公交路線:地鐵 14 號線、574 路、830 路、565 路。同時,社區配套建有衛生服務站、文體活動站、商業服務、社區服務中心、社區居民委員會和幼兒園等,滿足居民對日常公共服務設施的需求。
圖 6 張郭莊地鐵站
為節約用地,項目充分利用地下空間。綠建申報范圍內的 B45 地塊和 B57地塊的地下空間用于地下車庫、設備用房、鍋爐房及人防等,地下建筑總面積為18680.49m2,地下建筑面積與建筑占地面積之比為 277.88%。
3.2 節能與能源利用
根據長辛店生態城的生態指標的要求,住區內的住宅樓均在現行國家及地方節能標準的基礎上至少節能 21%,即節能率需≥72.35%。其中,外墻采用 100m厚石墨聚苯板;屋頂采用 60mm 厚擠塑聚苯板或 65m 厚 SF 憎水膨珠保溫砂漿;所有外門窗玻璃均采用 5+12A+5 的中空斷橋鋁合金門窗。
本項目采暖熱源由各地塊內自建的鍋爐房供給,采暖鍋爐的額定熱效率為92%;冷源由住戶自行安裝分體空調。住戶室內采暖系統末端形式為地板輻射采暖,通過溫度自動調節裝置,住戶可自行調溫。
圖 7 鍋爐房
項目在公共場所照明選用高效光源和高效節能燈具,并采用合理的燈具安裝方式及照明節能控制方式;采用電子鎮流器或節能型高功率因數電感鎮流器;住戶室內的照度值及照明功率密度均滿足標準要求。
所有住戶均采用太陽能熱水系統,該系統采用集中集熱分戶儲熱的形式。本系統通過屋頂集中放置的太陽能集熱器收集熱量并儲存在熱媒中,然后通過熱媒將熱量帶到分戶儲熱水箱,通過分戶儲熱水箱中的換熱裝置加熱自來水供用戶使用;當太陽能光照不足時用戶可以通過分戶儲熱水箱中內置電輔熱加熱裝置加熱自來水,以保證用戶生活熱水供應。
3.3 節水與水資源利用
B45 地塊和 B57 地塊生活用水由市政生活給水直接供水,各地塊分別引入兩根 DN200 的市政給水管在建筑紅線內成環狀布置;同時由河西污水處理廠引入市政中水水源,用于住區內的入戶沖廁、景觀水體、綠化澆灑和場地沖洗,但因為市政中水水源未到位,為保證用水需求物業部門暫時將中水管網轉換到了市政給水供應,待市政中水水源達到后再切換到市政中水使用;而景觀水體水源則由天然降雨提供。市政自來水和市政中水的供水壓力均為 0.20MPa。
本項目生活給水和中水系統的豎向分區一致:低區(B45 地塊 1F~3F,B57地塊 1F~4F)用水由市政管網直供;高區(B45 地塊 4F~15F,B57 地塊 5F~18F)用水由地下的生活給水泵房提供。為節約用水,在 B45 地塊 4F~9F 及 B57 地塊5F~12F 各層的給水支管處設減壓閥,閥后壓力為 0.2MPa。
圖 8 中水泵房 | 圖 9 減壓閥和水表 |
為了增加場地內的雨水就地入滲能力、減少外排量、有效補給地下水源,本項目設置大面積的綠地和透水鋪裝(停車場的植草磚、健康步道的透水磚和透水混凝土),且設計有下凹式綠地和屋頂綠化,以降低地表徑流。
3.4 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
本項目建筑造型簡約,只有在部分住宅樓的頂部存在裝飾性作用的玻璃幕墻,此設計是依據《北京市規劃委員會建設項目規劃條件(2011 規條供字 0010 號)》的附件《豐臺區長辛店鎮北部地區居住區項目(一期)南區城市設計導則》中“城市空間景觀設計要求”,以達到“標志性建筑物”、起到象征門戶的作用;但裝飾性構件造價只是工程總造價的 0.16%。
圖 10 建筑立面裝飾性構件
建筑材料本地化控制在于減少材料運輸過程的資源,降低對環境的污染,本項目主要采用北京、河北等的建筑材料,施工現場 500km 以內生產的建筑材料使用重量為 207205.06t,占建筑材料總重量的 99.88%。
根據國家和北京市的要求,本項目施工過程中全部采用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減低對環境的污染。項目鋼筋混凝土主體結構中 HRB400 級使用量 7014.11t,與主筋總重量的比例為 87.36%。
3.5 室內環境質量
B45 地塊和 B57 地塊建筑間距布置合理,兩幢住宅樓居住空間的水平視線最小距離為 18.7m;每套住宅均至少有 1 個居住空間滿足日照標準的要求,且有 4個、5 個居住空間的住宅,至少有 3 個居住空間滿足日照標準的要求;有 2 個及2 個以上衛生間的住宅,至少有 1 個衛生間是設有外窗。
本項目臥室、起居室、書房及廚房均設置側窗,窗地面積比均大于 1/7,通風開口面積與房間地板面積之比均大于 5%,且通過模擬軟件計算分析及現場檢測,各房間的采光和室內自然通風狀況良好。
本項目室外噪聲源主要是交通噪聲;通過平面布局優化及圍護結構做法,經計算及現場檢測,各住宅樓臥室、起居室的允許噪聲級及構件的空氣聲計權隔聲量均能滿足綠建的要求;且住宅樓采用地板輻射采暖系統,可大大的降低樓板撞擊聲。
經計算分析可知,本項目各圍護結構內表面溫度均高于其設計的露點溫度,不會產生結露現象。在自然通風條件下,房間的屋頂內表面最高溫度為 34.36℃、東外墻的內表面最高溫度為 35.94℃、西外墻的內表面最高溫度為 35.88℃,滿足國家標準《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 50176 的要求。
住區內未設置集中空調系統,住戶自行安裝分體空調,可實現對室溫的獨立調節;住區熱源由自建的鍋爐房提供,采暖末端形式為地板輻射采暖系統,在系統的分集水器設置溫度自動調控裝置,住宅起居室設置溫度傳感器,與集水器供水主管上的電動閥連通,進行溫度自動控制。
圖 11 溫度自動調節裝置
3.6 運營管理
項目物業管理公司為北京興邦物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通過了 ISO14001 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和 ISO 9001 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物業單位建立了完善的節能、節水、耗材等資源節約與綠化、垃圾管理制度,明確各工作崗位的任務和責任,使管理制度化、落實到人。
項目智能系統按照《智能建筑設計標準》以及《北京市住宅區及住宅安全防范設計標準》進行設計,主要包含以下子系統:有線電視系統、電話與網絡系統、對講系統。
為保障系統及設備的正常高效的運行,物業工作人員每天對設備的運行狀態及運行參數進行巡查、記錄,待發現問題后及時進行維護及保養。
為營造綠色建筑的良好的環境氛圍,增強住戶節約資源的意識,達到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目的。項目在住區內設分類的密閉垃圾桶,對廚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及危廢垃圾分別收集,生活垃圾進行日產日清,每日消殺,無異味、無遺撒。并向小區住戶宣傳生活垃圾袋裝化、分類投放垃圾等。
圖 12 分類垃圾桶
物業單位制定綠化養護計劃及病蟲害防控應急預案,綠化養護單位定期對小區內的綠化進行養護,栽種和移植的樹木成活率大于 90%,植物生長狀態良好;同時對住區防疫消毒工作及農藥使用進行了規定,采用無公害病蟲害防治技術,規范殺蟲劑、除草劑、化肥、農藥等化學藥品的使用,有效避免對土壤和地下水環境的損害。
4 效益分析
項目綜合采用多種綠色建筑技術措施,從而為住戶提供低碳、便捷、健康、舒適的環境。
經濟效益:綜合性的設計及運營管理以較低的投入取得較高的收益;每年可降低運行費用約 55.42 萬元。
環境效益:可以減少對自然資源消耗的影響。項目建成后每年可節約標煤6034 噸,可減少排放二氧化碳 2876 噸、二氧化硫 87 噸、氮氧化物 43 噸、粉塵784 噸。
健康與安全效益:提高住戶的舒適性與健康性。
社會效益:項目綜合采用多種綠色建筑技術措施,從而為建筑使用者提供便捷、健康、舒適的環境。為綠色住宅建筑在北京市乃至我國其他地區的發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應。
5 小結
本項目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貫穿于規劃設計、建筑設計、建材選擇、施工、物業管理過程,營造出人與自然、資源與環境、人與室內環境的和諧發展。針對本項目所處位置、資源情況等特點,采用大面積室外透水地面、下凹式綠地、高效圍護結構、市政中水利用、太陽能熱水系統、室內自然采光及通風優化等大量的綠色生態技術。
通過該項目經驗成果的擴散,以及項目的公開展示和宣傳作用,展示了北京萬年基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的綠色理念和成果,為綠色住宅的綠色運營和管理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同時也讓人們更形象、更深刻的認識到綠色建筑能帶來的舒適性的提高,從而引導建筑設計向綠色、環保、可持續方向發展;推進國家建筑業的技術革新,為綠色建筑技術的推廣起到積極的作用,對促進綠色建筑技術的健康發展起到重要的技術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