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工程概況
北京樂喜金星大廈(簡稱LG大廈)坐落于北京長安街上最繁華的商務中心地帶—建國門外大街CBD商圈內。投資額約4億美元。于2014年獲得二星級綠色建筑評價標識(運行)。
LG大廈建筑占地面積13012平方米,建筑面積150407.72平方米。地上31層,地下4層,裙房5層。主樓檐口標高為140.497m,標準層層高3.96m。建筑物由裙房、聯樓及兩幢主塔樓組成,其中主樓為內筒外框,混凝土-鋼混合結構,基礎采用筏板結構。外幕墻主樓部分采用單元式玻璃幕墻、金屬幕墻、框架式幕墻。裙房采用單元式石材幕墻,屋面采用金屬屋面。
LG大廈的施工圖設計由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和韓國創造建筑師事務所工程聯合完成,工程施工由LG建設公司與中建一局四公司合作進行,監理單位為北京市五環建設監理公司和北京市遠達建設監理有限責任公司(鋼結構)。2002年7月,北京 LG大廈正式破土動工,整個工程于2005年上半年竣工。
LG大廈在設計階段充分進行研究,解決關鍵技術問題。通過結構優化的深入研究,最終采用了混凝土-鋼混合結構,不僅節約了建材,而且有效保證了建筑的抗震性能。在施工過程中克服了項目規模大、結構外立面復雜、施工難度大、施工條件差、周邊環境對施工要求嚴格等一系列施工難題,獲得了綠色建筑創新獎三等獎。在運行過程中,積極貫徹節能、節水的運行策略。且經過數次改造,增強節能節水的技術措施。
二、項目技術措施
1.節地與室外環境
北京樂喜金星大廈(簡稱LG大廈)坐落于北京長安街上最繁華的商務中心地帶—建國門外大街CBD商圈內。原址為住宅樓。建筑占地面積13012平方米,建筑面積150407.72平方米。場地噪聲級滿足《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 4 類型要求。LG大廈采用玻璃幕墻,玻璃幕墻反光比滿足GB/T 18091-2000《玻璃幕墻光學性能》中為避免光污染玻璃幕墻反射比小于0.16的要求,不對附近住宅造成影響。項目室外建筑物周圍人行區風速低于5m/s,不影響室外活動的舒適性和建筑通風。LG大廈交通便利,附近由多條地鐵和公交線路。具體為:車輛由地下車庫入口直接進入地下車庫。人流由南北主入口進入。距離本項目30米為永安里路口西公交站,公共交通線路眾多。大廈B1層直接和地鐵1號線永安里站連通,行人出地鐵后可直接進入大廈辦公區。LG大廈地下4層,充分利用地下空間作為超市、餐飲、冷凍機房、熱力站等用途。地下空間面積比高達559.88%。LG綠化大量采用適宜北京氣候的鄉土植物,減少維護成本,植物品種如西府海棠、銀杏、玉蘭、紅葉小檗、金葉女貞等。LG大廈采用了自然裸露地面、綠地等室外地面透水措施,透水面積比達40.32%。
2.節能與能源利用
LG大廈建設年代較早,于2002年完成設計,2005年上半年完成竣工。而《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2005實施日期為2005年7月1日,晚于本項目的設計竣工時間。但即便如此,本項目通過權衡計算后。圍護結構綜合節能指標滿足《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2005的要求。LG大廈采用采暖空調、給排水系統采用變頻水泵、變頻風機、VAV空調末端、LG自行生產的高性能離心冷機等先進節能設備。風機單位風量耗功率、冷熱水系統輸送能效比均達到了國家標準要求。且空調系統采用變風量系統,根據室內符合靈活調節室內送風量,有效節約了系統能耗。在充分滿足、完善本建筑功能要求的前提下,LG大廈項目竣工后經過數次照明系統節能改造,公共部分照明均采用高效光源、高效燈具和節能控制措施。辦公區域采用節能型電子式鎮流器T8型熒光燈;制冷機房、配電室、B3、B4地下車庫等均采用T5節能燈,電子式鎮流器;大堂、走廊樓梯等區域采用插式節能燈;B1、1、3、4層公共區域已全部更換為LED節能燈。為了更有效地監督和改善建筑用能情況,LG大廈進行了分項計量改造,在節能監管平臺的指導下,即時發現用能浪費點,并自動提供改進措施。為了更有效地利用可再生能源,LG大廈于2013年進行了太陽能系統改造,在原有的利用市政熱提供生活熱水的基礎上加裝了太陽能提供熱水系統。改造后太陽能提供生活熱水比例達11.39%。
3.節水與水資源利用
LG大廈地下三、四層衛生間及汽車庫等用水為市政水直供,其他樓層用水均由三十層生活水箱供水。屋頂生活水箱東、西樓各一座。水箱設有變頻加壓泵組,為26層至29層加壓供水。
生活熱水熱源接自市政熱網。市政熱網熱量來源于電廠余熱。后經過太陽能系統改造,增加了生活熱水用水熱源。熱源熱水溫冬季130/70℃,夏季70/45℃,經地下二層熱力點板式熱交換器換出60/38℃二次水,再與設在各區的水-水熱交換器交換出生活熱水。
LG大廈設有中水自處理設施。中水水源取自洗手盆排水、墩布池排水。上述排水設獨立系統排至地下二層中水機房調節池,經中水處理設備處理后存于中水貯水池,供沖洗大便器及小便斗使用。本項目充分利用了可供利用的中水,在周邊沒有市政中水管線、中水可回收水源不足的情況下,非傳統水源利用率達到了9.16%。中水水質每日作化驗,保證水質符合北京市中水標準。
LG大廈景觀綠化采用噴灌。
LG大廈衛生間采用節水器具:感應式水龍頭、感應式小便器、一次沖水量小于6升的直沖式座便器等。
LG大廈對鋼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和鋼-混凝土組合結構三種結構體系進行了模擬研究對比,最終選用鋼-混凝土組合結構,有效節約了建材,并達到了抗震性能要求。
LG大廈全部使用預拌混凝土。
LG大廈在施工過程中進行了嚴格的施工廢棄物管理。如:垃圾分類處理,可回收材料中木料、木板由膠合板廠、造紙廠回收再利用;辦公紙張雙面使用,最終與其他紙制品一同由造紙廠回收再利用;由項目組織統一對社會鋼鐵制品工廠進行公開招標,鋼材再次重復利用;由制造商回收二次灌注墨盒,重復利用等。
LG大廈大量使用鋼材等可再循環材料,可再循環材料用量比例達19.04%。
LG大廈大量使用本地化建材,500km以內建筑材料比例達98.81%。
LG大廈室內隔墻采用以工業廢棄物為原料生產的脫硫石膏板,且脫硫石膏板比例占總石膏板用量的81.19%。
LG大廈設計施工采用了土建裝修一體化。建筑專業圖紙包括了標準層的室內裝修內容。減少了二次裝修對建筑材料的浪費。
在施工過程中,LG大廈對舊建筑材料進行了再利用。如:利用短的鋼筋頭制作樓板鋼筋的上鐵支撐、地錨拉環等;木枋、木膠合板鋪設辦公區、南側道路防護朋的防護板、后澆帶防護板;每次澆筑剩余的混凝土澆筑女兒墻、構造柱、后澆帶預制蓋板等小型構件。
5.室內環境質量
LG大廈室內溫濕度、風速、新風量經檢測達到《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2005中對室內環境的控制要求。
LG大廈圍護結構大量采用玻璃幕墻,采光效果良好。滿足《建筑采光設計標準》GB 50033的建筑面積比例達98.8%。玻璃幕墻采用深色玻璃,減少眩光。
辦公區每層空調機房采取降噪措施。100mm厚帶有消聲內襯的雙層鋼板作為設備的箱體。送回風管安裝靜壓箱,不僅可以減少噪聲,又可獲得均勻的靜壓出風,減少動壓損失。風口安裝阻抗復合式消聲器。會議室及辦公室鋪裝有地毯,地毯的豐厚質地與毛絨簇立的表面具備良好的吸音效果。辦公室吊頂采用特別設計的系統,金屬條板間為暗龍骨的吸音板。其他噪聲敏感房間如休息室、值班室、樓宇自控室吊頂采用礦棉吸音板。室內背景噪聲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GBJ 118中室內允許噪聲標準中的二級要求。
大廈在一層設有傷殘人士專用洗手間,同時配有清晰的指示及標志。大廈在地面停車位及地下停車場按就近原則保留了傷殘人士專用車位。大廈設置了無障礙專用電梯。大廈在一層設立了無障礙坡道。
LG大廈采用室內二氧化碳監控控制。按照設在回風風管的二氧化碳監測器所測出的濃度變化(在室人員增減),比例控制外部新風/回風調節風門控制引入新風量。地下停車場根據監測的CO濃度值對排氣扇進行控制。
6.運營管理
物業管理單位仲量聯行作為一家世界知名的物業管理公司,負責對LG大廈的日常維護管理。仲量聯行通過了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
LG大廈物業管理公司制定了完善的節能、節水等資源節約與綠化管理制度。并按制度定時進行能耗、水耗記錄分析,定時維護保養設備,定時進行綠化維護。
LG大廈設置了完善的分類垃圾管理制度,垃圾桶內分為可回收、不可回收,特別電池單獨存放。所有垃圾按照規定放置在指定位置。
LG大廈設計了完善的建筑智能化系統。智能化系統子系統包括如:停車場管理系統、消防報警系統、建筑設備管理系統、節能監控系統、遠傳計量系統、視頻監控系統、信息發布系統、智能電話網絡系統等。各個子系統運行正常,且運行記錄完整。
LG大廈BA系統采用霍尼韋爾監控軟件對大廈的AHU、風機、水泵、冷機、熱交換設備、VAV、電力和照明等進行監控。系統運行良好,并定由霍尼韋爾公司派出專員定期進行維護。
仲量聯行物業服務管理有限公司制定了節能、節水的獎勵與處罰政策。實現了物業的經濟效益與建筑用能系統的耗能狀況、水和辦公用品等的使用情況直接掛鉤。
LG大廈要求大廈入駐的新用戶對室內環境進行專業檢測。檢測不達標的禁止入駐辦公。LG大廈對中水、給水定期要求專業檢測公司進行衛生檢測,及時處理不達標水源。
三、項目創新點
通過建筑結構體系專項研究,以資源消耗少環境影響小為原則,確定了最優結構體系鋼混-鋼混合結構體系。
采用變風量空調系統,風機采用變頻控制,末端采用VAV-BOX和風機動力型VAV-BOX,在室內負荷較低的情況下,通過風機變頻減小室內送風量,有效節省了能耗。
冷機采用LG高性能冷機,COP和IPLV達到同時代先進水平。
采用自處理中水系統,收集洗手盆和墩布池廢水,進行消毒處理后,循環利用進行沖廁。
安裝了能耗監管平臺,通過分項計量,能耗統計分析,節能策略優化等手段,進一步強化運行中的建筑節能。
采用電廠廢熱提供建筑所需生活熱水。減少對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
進行太陽能節能改造,利用太陽能提供生活熱水。太陽能生活熱水替代率達到13%。減少對常規能源的依賴。
采用本地化建材、可再循環材料利用、以廢棄物為原料的脫硫石膏板,舊建筑材料利用等節材措施,大大減少了建筑的造價。
中庭采用天窗,優化室內采光效果。
辦公室安裝二氧化碳傳感器,通過對二氧化碳濃度的測量,自動調整空調機組新風比例,優化室內環境。
地下車庫安裝有一氧化碳傳感器,濃度超標時,自動啟動送排風機。
室外綠化面積大,透水面積比例達到41.31%。
聘請國際知名物業管理公司仲量聯行進行物業管理。管理制度完善,管理記錄完整,節能效果顯著。
物業管理公司制定了節能、節水的獎勵與處罰政策。實現了物業的經濟效益與建筑用能系統的耗能狀況、水和辦公用品等的使用情況直接掛鉤。
四、綜合效益分析
1. 節約建筑運行能耗,改善運營企業效益。
通過各項結構優化措施,節約建筑造價。
有希望獲得國家綠色建筑補貼,彌補建筑節能改造所花費的費用。
2. 通過綠色施工技術的實施,周邊地區對工程反應良好,收到了普遍贊揚。
環衛局、派出所、建委等政府機構人員多次來工地檢查工作,都對本工程進行了表揚,并作為建外地區及朝陽區重點工程、標桿工程在全區推廣經驗。
引來眾多外來建筑業同行、業主來工地參觀、考察、學習。
同行業單位派人來工地學習綠色施工技術,促進了技術交流。
作為北京市較早一批獲得綠色建筑運行標識的項目,為其他項目樹立了榜樣。
促進本地區其他既有建筑進行節能改造,進行綠色建筑運營標識的申報。
可在全球LG大廈進行推廣。
3. 減少建筑污染物排放,改善城市居住環境。
節約能耗,減少對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
促進對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發展。
優化室內工作環境,提高員工工作效率。
五、總結
LG集團是韓國第二大企業,也是世界100強企業。1994年9月,LG集團決定在北京投資LG北京大廈(樂喜金星大廈),以作為LG集團的中國總部,并成立北京樂喜金星大廈發展有限公司。
北京樂喜金星大廈發展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5000萬美元,于1995年2月獲得房地產開發經營業務資質。截至到2012年,公司固定資產17億元,總資產20億元,利潤總額0.59億元。
LG大廈由中國建筑工程一局發展有限公司與LG建設組成的聯合體進行施工,于2002年8月開工,2005年7月竣工,該項目在2007年獲得第二屆綠色建筑創新三等獎,給該區域樹立了綠色辦公建筑的榜樣。
施工過程中嚴格貫徹綠色施工節能、節水、節材、保護環境的原則。被北京市綠色奧運研究組列為“綠色奧運示范工程”。被評為“北京市安全文明工地”。獲得了住建部“綠色建筑創新獎”三等獎。
目前LG大廈正在進行內部節能改造,預計水電氣等能耗在改造后將節能5-20%之間,努力把LG大廈打造成為長安街上著名的節能綠色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