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后,這一現狀將會改變。屆時,企業供熱可用少量的煤,而且所有的煙都是達標排放,像用自來水一樣,擰開開關即可供熱。”舟山國際糧油產業園區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說,根據規劃,2017年起,園區將由目前的一廠一鍋爐改為整個園區只有一套鍋爐一個熱源點,管道接入園區內的所有企業,使園區成為無煙工業園區。
熱電聯產,打造無煙園區
“集中供熱熱電聯產,是利用燃料的高品位熱能發完電后,將其低品位熱能充分用于供熱的綜合利用能源技術。”在舟山國際糧油產業園區管理處的會議室里,該負責人指著產業園的沙盤,向記者闡釋集中供熱的原理。
“入駐園區的企業目前主要集中在南區。”隨著該負責人手中激光筆的指點,一條條紅線輻射到各個角落,舟山中海糧油工業有限公司、百威英博(舟山)啤酒有限公司、浙江泰豐糧油食品有限公司,祥森木業和新洲洗滌廠一一展現。
舟山國際糧油產業園區位于舟山本島老塘山區域,園區規劃總面積為4.41平方公里。臨港大型糧食物流基地,是全省重點打造的全國性糧食物流節點之一,也是全省首批40個現代服務業集聚示范區之一,是舟山群島新區建設國際物流樞紐島的重要內容。
該負責人介紹,目前園區內5家用熱企業仍采用分散鍋爐供熱,園區內現有鍋爐8臺,年耗標煤6.2萬噸。爐后煙氣處理裝置落后,制約了園區招商進度。
指著一片空地,該負責人說,目前新引進的企業比較多,特別是隨著擬建的浙江良海糧油發展有限公司等用熱大戶的落地,企業供熱需求會不斷增多。
“要增強園區的競爭優勢,建設集中供熱設施很重要。”該負責人表示,集中供熱的熱電聯產,不僅能節能降耗、減少環境污染,還能大大節省企業的運行成本。
集中供熱,環保效益顯著
《舟山國際糧油產業園區集中供熱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已經出臺,規劃年限近期為2014~2017年,中期為2018~2020年,遠期為2021~2025年。根據《規劃》,該項目近期規劃占地130畝(其中50畝為預留用地),總投資約5億元,一期集中供熱熱電聯產項目將在明年開建,計劃2016年建成。目前正在啟動項目前期審批工作,爭取盡早開工建設。
據介紹,一期集中供熱項目擬建3臺每小時110噸高溫高壓循環流化床鍋爐,2臺12兆瓦高溫高壓背壓式汽輪發電機組,采用循環流化床鍋爐配高溫高壓背壓式工藝、循環流化床低溫燃燒技術、分級燃燒方式和脫硝裝置,降低鍋爐氮氧化物的排放濃度。鍋爐爐后還配有高效的電袋除塵器,能使煙氣排放濃度大大降低,達到國家排放標準。
該負責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根據《規劃》,至2017年,若園區內仍采用現有分散鍋爐供熱,按平均熱負荷每小時157.4噸計算,園區內的企業年耗標煤將達到13萬噸,二氧化硫年排放量為858噸,氮氧化物年排放量2028噸,煙塵年排放量為468噸。集中供熱后,年耗標煤為10.7萬噸,二氧化硫年排放量19.84噸,氮氧化物年排放量119.84噸,煙塵年排放量為35.95噸。“環保效益顯而易見。”該負責人說,“通過集中供熱,規劃區域內將關停燃煤燃油小鍋爐,減少相應配套的煙囪、煤場及渣場,有效減少污染源,節約土地。”
中海糧油建有兩條日加工處理分別為2000噸和3000噸的大豆生產線,是園區內企業用熱“大戶”,去年耗煤量為4.7萬噸。“園區集中供熱,我們企業很歡迎。”舟山中海糧油工業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王威認為,集中供熱項目投產后,企業的年耗煤量可減少,而且也更環保。
供熱供電,環保經濟雙贏
環保賬清晰明了,經濟賬同樣令人欣喜。因為集中供熱項目在供熱的同時,還可增加電力供應。
近年來,舟山國際糧油產業園區發展迅猛,拉動了舟山電力持續攀升,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用電負荷增長也較快,特別是舟山周邊主要供區的電力供需矛盾異常突出。
根據《舟山國際糧油產業園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糧油產業園區內規劃新建一座110千伏變電站(雙橋變),新建熱源點初步設想以110千伏出線就近接入110千伏變電站(雙橋變)。項目投產后,將遵循“以熱定電”的原則,產生的電將并入國家電網,既可提高園區供電的可靠性、緩解舟山電力供應緊張的局面,還可降低電網損耗。“從《規劃》來看,項目建成后,一年可供9300萬度電,集中供熱供電年產值可達1個億。”該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