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除了賣書,有的還承載了空間服務的功能。不同的書店經營者有各自獨特的選書品味,書店的性格更多透過選書的風格傳達給讀者。三尺寬的書架實則承載著經營者認可的價值觀、文化和對生活的認識,這種秘而不宣只等有緣人的方式,會和同樣愛書之人產生劇烈的化學反應。書,作為店主和讀者之間的橋梁,傳遞著深厚的情誼。
上一次偶遇讓你眼前一亮的書,是什么時候?不妨放下手機,和我一起去閱讀、去感受。
萬圣書園
個人喜愛程度:??????????
書籍種類:人文社科、學術為主,從基礎入門、通識級別到專業著作都非常齊全。
萬圣書園位于北京大學密度最高的區域海淀區成府路附近,已經營業將近 30 年,是北京最著名的書店之一,在我小時候就已經聽說過這個書店的大名了,稱其為北京的文化地標也不為過。去年,我開始了書店探險之旅,第一站就是它。
萬圣書園是一家主營人文社科和學術類書籍的書店,書籍存量非常巨大。人們常說,一個書店的性格從選書就能看得出。作為讀者,能不能和這家書店對上線,也是要看書店的性格是不是和自己的性格相匹配——萬圣書店的選書就非常對我的胃口。
我是一個對很多事都抱有強烈好奇心的人,總想窺探世界的全貌,前段時間很好奇城市規劃和建筑,后來又研究社會學,最近則喜歡看和人腦、人體相關的科學通識。雖然我不做任何專業研究,但通識類圖書對于我這樣想要在不同領域淺嘗輒止的讀者來說很夠用了。萬圣書園在這一方面,簡直就是人文社科類的游樂園——剛剛出版的新書和很有口碑的書都會擺出來,內容品質全很不錯,我每個月幾乎都要去一次,很多時候只為看看它又選了什么新書,給我提供一些讀書的思路。每個月,店里收銀臺前面的黑板上都會寫上月度書單,還是手寫的,與其它平臺所謂的「熱門榜單」的選書品味和風格都大有不同。
逛萬圣書店絕對是一場尋寶之旅,除了頂天立地的書架之外,過道還有一些橫向的擺架,里里外外都是書,層層疊疊,有一種二手市場的感覺。雖然萬圣書園的藏書量可以媲美圖書館,但與圖書館不同的正是它的這些一層一層平鋪的擺攤兒式風格——逛小攤兒的樂趣就在于可能隨意一瞥就被一本書的標題吸引。

萬圣書園就像是大學教授或者老學究的書房,這個房間可能是小孩子最好奇的地方,趁家里人不注意,扒著門往里看;書架都有天花板高,屋內充滿了墨香、書香、木香;看上去古老而質樸,可以說是樸實無華,甚至有一種隨意的散漫,看似沒有整理過,但其實有非常清晰的分類邏輯,還會勾起孩子對于未知世界探索的欲望,就是那種發現未知文明的心動。

啊,忘了說,在發現好書的旅途上,還會遇到高冷貓貓??。
碼字人
個人喜愛程度:??????????
書籍種類:文學、詩歌、女性主題。
如果用一個「人設」來概括碼字人的話,它是友好、溫暖、純真,極富熱情的中文系畢業生,對未來充滿希望,維護著自己的精神凈土。任何一個雙腳邁進碼字人的人,都會被這份純真和熱忱感染,就像是找到了自己的精神歸宿。
碼字人應該是今天介紹的所有書店里最隱蔽的一家,在和平里北街附近的一家儀表公司廠房園區里。第一次去的時候,我還以為自己走錯了路,七拐八繞才找到,好在書店門口的招牌確實也很醒目。

踏進書店,它就給了我「這就是我夢想中的書店」的樣貌,作為曾經的資深豆瓣用戶,我甚至覺得,這就是非常符合「豆瓣氣質」的書店,「文藝」這個詞在現在可能已經變成了一種暗含譏諷的貶義詞,但確實我只能想到這個詞來形容它最純粹的文學氣息。
碼字人的空間并不算大,書架之間圍著桌子、座位,方便讀者讀書,和其他很多書店一樣,是提供給購買過咖啡酒水的讀者的。而靠近書架的地方也有小的豆袋,方便其他讀者就近坐下閱讀,這個豆袋角落是我最喜歡的地方。
上一次去正好是今年冬天的尾巴,當時正值社會事件在社交網絡上的爆發期。碼字人也在靠門最近的小書架上精選了整整三排女性主題的書,從上野千鶴子的女性主義系列到女性身體、婦科圣經再到親密關系以及和職場女性息息相關的社會學主題,涵蓋廣泛,看得出來選書的用心。
靠近門的左右兩側書架,應該是店里最精心選擇的書籍主題,右手邊就是女性主義和一些社會、生活議題,左手邊是按照不同的出版品牌進行分類的書架。如果看過今年的第二季《但是還有書籍》的朋友,應該都能見到當時節目里提到的那幾家出版品牌,如樂府文化、讀庫等——先按照出版品牌分類,再把出版品牌的系列書進行分類,相當于對出版社的系統性總結,我很喜歡這一點。今年 3 月,碼字人的公眾號里還向形思和鹿書兩個出版品牌告別,這兩個品牌在同一天決定停止運營,現在店里的那一扇出版集團的書架上有專門屬于它們的區域以緬懷或紀念。

再往里走的書架是大批的文學書籍,有文壇新星,也有經典著作。靠近收銀臺的最不起眼的小角落書架上是一批港臺地區的出版品牌圖書,藝術類為主,也很吸引我。樓上通常是供給書店會員使用的座位,以更資深的電影、文學、社會學書籍為主。
碼字人與其他書店最大的不同是:幾乎每周它都會舉辦讀書會或者主題沙龍,這也是我覺得它具有非常單純的文學氣息的原因之一。書店的創辦人也經常在店里主持讀書會或者招待客人、整理書架。店員雖然只有兩三個,還有駐扎在工作的職員,人數雖然不多,但對待前來閱讀的讀者都非常體貼。
我的一個不成熟的想法——支持一家書店的最好方式可能并不是買書,畢竟一本書的毛利也就只有書價的 10% 左右,倒是消費飲品可以幫書店增加更多收入。另外,碼字人推出了自己的付費會員卡——書房卡,一次可以免費借閱兩本書兩周時間,購書或者其它消費還可以享受折扣,還可以使用書店二樓的會員空間。愛書人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支持它繼續運營下去。
雖然我第一次去店里是今年年初,但是它已經一躍成為北京我最愛的書店第一名。只要在附近活動,我就去店里晃晃,買一杯喝的再翻翻書。
旁觀·書社
個人喜愛程度:????????
書籍種類:文學、詩歌、藝術設計,甚至還有一些兒童藝術教育培養類
書店人設:人美心善的社區義工,把自己的熱情、愛心和經驗都投入到公益事業里,總是活力滿滿地迎接大家的到來,想把知識和書籍的力量帶給每一個人。
這家店和碼字人差不多都是屬于比較隱匿的店,但旁觀書社坐落在更標志性的區域——798 藝術區,而且就在 UCCA 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的斜對面巷子邊,也是一家開了十幾年的書店。我是去年才開始去的。
旁觀書社店內的藝術、攝影類圖書很多很多,畢竟是開在 798 的書店,也有很多哲學、歷史類作品。除了當季熱門,店里有不少絕版書,很有收藏價值。更令人驚奇的是,還有一兩個小書架上滿滿都是兒童藝術培養類的書,以及兒童教育、心理學等。雖然都是藝術類書籍,但「藝術育兒」板塊的存在讓書店立馬酷了起來,給人一種不僅僅關心自己的精神世界,還會幫助塑造下一代的精神世界的感覺。
書店店主會在店里做果汁、咖啡,老主顧光臨還會聊幾句天,而且不用點單就能直接把常喝的飲品送上桌;書店的氛圍也是溫馨陽光的感覺,午后的愜意時刻過來坐坐非常不錯。

不過很可惜的是,我最近還想再去的時候發現它已經暫停營業了,不知道是因為疫情緣故還是店主主動的決定。一直以來我都以為這家店是故意在做打折書,因為很多書都是非常低的折扣,絕版書也僅僅就是按照原價賣或者還會打一些折扣。現在想來,說不定是因為要休業了所以才打折。
我也僅僅做個猜測,不知道它還會不會再回歸。也借此機會紀念一下它吧,希望它還可以再回來。
春風習習·朝陽城市書屋
個人喜愛程度:????????
書籍種類:藝術設計、音樂、兒童繪本、外版雜志(非最新)、外版書。
書店人設:人美心善的社區義工,把自己的熱情、愛心和經驗都投入到公益事業里,總是活力滿滿地迎接大家的到來,想把知識和書籍的力量帶給每一個人。
春風習習是朝陽圖書館的分館,在北京應該有兩三家店,作為圖書館在區域內的分館,風格完全不像是我們認知中的圖書館,它很注重空間和氛圍,是精心設計過的布置,選書也頗有自己的思路。


我時不時會去逛逛的這一家在三里屯北區,在它隔壁是三聯韜奮書店三里屯店。作為一家公益性質的書店,它看中的是公共服務,面向年輕的閱讀群體。春風習習不像其它書店,書架又大又密——這里的書架都矮矮的,所以藏書量也不算大,但選書的傾向性也很明顯。比如,這里有很多優秀繪本,既適合家長帶孩子來看,也可以滿足成年人的閱讀快樂;書店里還有不少短篇詩集、輕小說,保證大家在短短的閱讀時間里能夠有所收獲;三里屯年輕人很多,這里也提供了一些外版書和外版雜志,涵蓋了音樂、藝術、旅行、時尚等很多領域;旁邊很多咖啡店和奶茶店,買一杯就可以在這里坐一會兒,看看雜志。

春風習習在選書上的價值不在于提供閱讀靈感,而是在于它的公共屬性。在這樣一個寸土寸金的商圈,它可以用寬敞明亮的空間迎接每一個熱愛閱讀的人。
Jetlag Books
個人喜愛程度:??????????
書籍種類:藝術設計、外版書、雜志。
書店人設:在歐美藝術大學的研究生,身上的藝術細胞活躍再加上比本科生更豐富的人生閱歷,有足夠好的品味和對美的追求。
之前 Jetlag Books 在三里屯北區的店就非常之 mini——藏在一個角落里。去年新開的店位于三里屯西區,挨著姜思達的花店(Dress Code)。他們兩家店的氛圍倒是非常一致,都是美麗在線。

我能發現它是因為之前偶遇它的快閃店,被選書的風格深深吸引到。內容以藝術設計為主導,有很多設計、時尚的書,都是沉甸甸的精裝銅版印刷,可以用精美絕倫來形容。還有很多最新出版的雜志,都是品味和品質生活的象征,比如時尚相關的《FUDGE》和《CLUEL》,以及室內設計和生活方式類的《Brutus Casa & Brutus》等。


作為視覺動物,我很難不被它選書的封面吸引,包括那些非設計類的書,書籍的裝幀設計也都非常精美,選題也完全對上我的口味,每一本都想拿起來翻翻——這不就是實體書店存在的意義嗎?一下子就被抓住了眼球,讓人有翻開閱讀的沖動。當然,也會產生購物沖動。
Jetlag Books 總是能給我一種眼前一亮的感覺,逛它會找到很多新奇驚喜的靈感。這次去又發現了一套有趣的書,分享給大家。

言 books
個人喜愛程度:????????
書籍種類:藝術設計、外版書、港臺中文書。
書店人設:同樣也是藝術生,不過和倫藝、羅德島畢業的設計系學生還是不太一樣(且并沒有高下之分)。
言 books 在朝陽區青年人最多的青年路附近、朝陽大悅城斜對面的一條居民區底商,大概已經有 6 年多了。我第一次去的時候就是在它剛剛創立不久。我知道它的方式也是因為緣分,當時我在淘寶買設計類的書,就正好是在言 books 的店鋪里,下單之后發現可以自提,然后我就去店里拿了。

它是一家主營設計和生活方式相結合的書店,設計類的書籍非常多,也很新鮮,而且它也是一家 100% 海外圖書的書店,有非常齊全的臺灣雜志,比如《小日子》《好吃》《shopping design》《秋刀魚》等,也少不了日本雜志,你能想到的大部分生活方式或者時尚、藝術類雜志,店里都有。我之前也寫過一篇有關雜志介紹的文章,可以搭配閱讀。

走進店里就不難發現,言 books 不僅有很多新鮮的設計類書籍,還有咖啡吧臺以及生活器物,店里還有知名設計師或者設計品牌的家具在售賣,比如日本設計師柳宗理的蝴蝶椅。
言 books 在空間打造上更多元和場景化,它的布局更像是一個兩室一廳的結構,布置也「家味」了不少,主空間里都是各類海外設計書籍以及雜志,另外兩個小房間則是偏生活方式的內容,基本上以臺灣圖書和日本圖書為主。畢竟設計師和藝術創作者們也同樣重視生活品質,這里書的選擇正好契合了常來店里的人群的需要,不僅提供關于視覺和美的內容,還可以提供生活靈感,正如言 books 在招牌上所說的「More ideas for life」,這也是言 books 和作為同樣提供藝術設計內容的 Jetlag Books 在風格定位上不太一樣的關鍵。
庫布里克
個人喜愛程度:????????
書籍種類:電影、戲劇、文學、詩歌、藝術設計、外版書、港臺中文書。
書店人設:在酒吧西裝油頭,手指夾著雪茄的電影大師——其實我腦袋里想到的人是 Martin Scorsese??。當然庫布里克書店的人設本應是 Stanley Kubrick,只是我確實不夠了解他。
庫布里克的名字取自于電影大師 Stanley Kubrick,他最出名的電影是《太空漫游 2001》,2001 年也正是庫布里克書店這個品牌第一家店在香港開業的年份。我去的這家店是庫布里克進入大陸之后開的第一家店,在東直門的當代 MOMA,也是藝術、文藝的聚集地,可見庫布里克在選址上也很在意面向的人群。

雖然都是和藝術沾邊,但庫布里克明顯更專注于電影、戲劇這個門類。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庫布里克在香港油麻地的店鋪就緊鄰百老匯電影中心,北京這家店也是一樣,當時香港店就是為了滿足電影院觀眾的需要,會提供和電影相關的書籍,如今自然也已經成為了多元文化聚集地。北京的庫布里克也有著同樣不凡的藝術氛圍。
書店整體是 L 型的空間,被劃分成了三個區域,L 的轉角是消費空間,讀者可以來喝咖啡、辦公學習,更靠近店門的空間是書店最明顯的位置,都是關于電影、戲劇、音樂劇的書籍,有大師名作也有專業研究,除了大陸出版的中文書以外,明顯港臺版中文書也占據了一定的比例,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書籍都是港臺中文的。再往里走的區域,則是文學、詩歌以及藝術設計相關的內容,也有大概一半的書都是港臺中文書。之前在試播集里提到的今年我非常喜歡的一本書《踏浪 in waves》就是從庫布里克發現的。
如果不是非常資深的影迷或者相關領域的朋友,就可以去里面的這片區域里逛逛,雖說庫布里克以電影、戲劇見長,選書的品味也一直延續到了其他領域,側面墻的文學板塊大多是以作者系列或者出版系列劃分的,產生興趣之后很容易延展。
庫布里克的氛圍相對來說有些安靜,之前幾次去都是有這樣的感覺,一個是禁止拍照的標識非常醒目,會讓人有一種肅穆的感覺,另外是消費空間和書架有一定的距離,書店區域的人一直不是很多,把書拿起來再放下的聲響都非常明顯。
三聯韜奮·三里屯 & 美術館店
個人喜愛程度:??????
書籍種類:包羅萬象,大多數是人文社科,但書的陳列和排布通常比較嚴肅。
書店人設:知識淵博但是有點古板的老教授,好好的家里整得跟圖書館一樣,但三里屯店的老教授還是比美術館店洋氣一點,畢竟在屯里多少也受著年輕人的熏陶。
大概是兩三年前吧,三聯的美術館店開始裝修,三里屯店也開起來了。之前美術館的老店旁邊還有一家叫小陜娃的面館,很好吃,我通常都是去逛逛書店時先在美術館晃蕩一下,然后就去小陜娃叫一份面吃。因為位于二環,所以書店附近有很多可以逛的地方——美術館街道的君琴花貴州酸湯魚,還有香餌胡同的胖妹面莊和已經搬家的白老虎屯。
相比三聯的三里屯店,美術館店雖然也是新裝修的,但還是保持著比較傳統的書店模式,有點像小時候的新華書店的感覺。樓上樓下三層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圖書館」的名號,內容也以人文社科為主。不過我個人覺得,三聯作為書店的整體布置還是應該更傾向于讓讀者找到喜歡的書,然后把它帶回家,雖然聽起來非常消費導向,但確實不像圖書館那么強調存量和功能。


再來說說比較年輕的三里屯店,上面提到的春風習習就在三聯韜奮三里屯店隔壁。三里屯店的整體裝潢風格雖然也是中式木制家具風,整個店鋪里都是深調木色和黑色,不過店里的消費空間更大,還可以點冰激凌,也努力做了一個非常讓人迷失的二層回廊,但總體來說還是圖書館??。因為它的書籍存量很大,也很齊全,我時常也會來晃晃,看看能不能發現一些奇跡。雖然我對這兩家店的陳列多少有些抱怨,但是還是依舊有很多對書籍質量有高要求的人深深地喜歡著這里。如果你有明確的目的,或者特地來找某一個品類的書,來這里看看準沒錯。
國家圖書館
個人喜愛程度:??????????
書籍種類:北區中文是近三年出版的新書,三年前的書在閱覽室閱讀,涵蓋幾乎市面上90%的中文書,也有大量外版書、港臺中文書。

雖然今天的整篇內容都是在說書店,但我還是忍不住來提一下國家圖書館。我在之前的文章《關于讀書的不持有生活實踐》里提過我大多數的閱讀都是通過電子書和借閱來完成的,這樣的閱讀形式對住所的空間要求很低,而且搬家也不會很累,因為是借閱,相當于讀書有了一個 deadline,所以讀起書來也會更高效,不會存在類似買書之后閑置不讀的情況。


國家圖書館大致可以分成兩個區域,一個是可以自由借閱的北區中文區,另外一個是不能外借,需要在閱覽室閱讀的南區。
我幾乎每個月都要去一次國家圖書館借書,在第一次去過之后發現,北區中文區的書籍非常全面,國內近三年內出版的新書幾乎都可以找到,雖然能不能借到就要看緣分了,但我確實是大開眼界。非常正規專業的國家級圖書館,編碼圖書的方案也是專業的,所以提前找好想借的書然后根據查詢出的編號按圖索驥成了我去圖書館借書的又一大樂趣。
更多書店
除了以上介紹的這幾家書店之外,類似中信書店、西西弗書店、單向街以及 Page One 都屬于在提供圖書服務之外還有更多周邊文創以及咖啡飲品、以及時段空間服務,讀者可以買一杯咖啡或者茶飲在店里的座位上讀書,還有很多來自習、工作和短暫約會的人也可以來店里消費的方式使用店里提供的卡座。
其中我比較常去的是中信書店和 Page One,去翻翻雜志和生活方式類的書籍,西西弗的裝修風格我不是特別習慣,而且它的空間大多比較擁擠,周邊占了很大區域,單向街之前經常有讀者見面會之類的活動,氛圍很不錯。

最近在逛胡同的時候還發現南鑼鼓巷和五道營胡同里都有很獨特的獨立書店,開在胡同的書店面積往往不會太大,不過裝修風格鮮明,不管是為社區構建更濃厚的文化氛圍還是單純在「網紅」街區制造文化地標,它一定能感染更多愛閱讀的人,為街道的居民提供更多文化娛樂生活。
另外在北京坊的 MUJI 酒店 B1 層有一塊敞亮的空間是MUJI 書店,或者說閱讀區域,據說書架上的書是由日本知名選書人幅允孝特別設計選出來的,我只去過兩次,一眼看去就知道它從始至終貫徹著 MUJI 獨有的風格,訴說著 MUJI 的專屬美學。
今天的北京書店探訪之旅到此結束,祝大家閱讀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