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承辦單位:國家發改委、科技部
太陽能光熱發電除具有與傳統火電相似的便于儲能、調峰、24小時持續發電的特點,還具有高參數、大容量、發電效率高、傳熱儲能一體化、可模塊化復制擴充、電能質量高、對環境無污染等突出優點,屬可再生清潔能源,適應于建設30—300MW規模的大型電站,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普遍重視的未來能源最佳替代。大力發展光熱發電產業是解決我國能源安全、搶占未來能源至高點的有效途徑。在“十二五”規劃中,政府將太陽能光熱發電作為新能源的首項,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2011年以前,幾乎95%以上的光熱電站裝機集中在美國和西班牙,這兩個國家的光熱發電電價也從最早的4元/度(人民幣)降到了現在的不到2.1元/度(人民幣),印度目前制定的光熱發電電價也在2.0元/度(人民幣)。這個電價基本能夠真實反映當前光熱電站的造價和運營需要。為了促進光熱發電產業的發展,德國于2009年7月啟動了在北非沙漠的超大規模太陽能計劃,計劃到2050年投入4000億歐元,項目完成后將提供整個歐洲15%的電能消耗,即年供電量700TWh,發電價格也將降至?0.05/KWh(約合人民幣0.42元/度)。美國能源部也于2009年將“貸款擔保項目”中數額最大的兩筆分別授予了西班牙AbengoaSolar和美國BrightSourceEnergy公司,用于在美國西南部建造大型光熱電站,兩筆信貸擔保的金額分別高達14.5億和13.7億美元。
當前,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美歐等發達國家不得不放緩發展光熱發電的步伐,中國應當把握這個機會盡快完成第一批光熱電站的建設,在實踐中掌握核心技術,形成核心技術優勢,引領世界光熱發電產業的發展步伐。
在我國,由于建設光熱電站初始投資過高,光熱發電入網電價過低等原因,光熱發電站僅有示范項目,產業鏈遠沒有形成。根據其它新能源行業發展的歷史經驗,光熱發電在實現大規模應用和自由市場化發展之前,必須有政府相關政策給予引導和扶持。按照國際上促進新能源發展的思路和慣例,提高太陽能光熱發電入網電價,是解決我國光熱發電發展瓶頸的關鍵性措施,它將有力提升光熱發電企業的積極性,投入人力物力進行技術研發和產業鏈的建設,加速技術自主化、設備國產化和產業化的進程、形成核心競爭力。
全國工商聯建議,國家發改委盡快制定針對第一批大型光熱電站的重點扶持性電價政策,綜合考慮各種情況,光熱發電電價應在1.6-1.7元/度之間,通過4-5年的發展,光熱發電的電價預計將降到0.8-1.0元/度,并在20年內有望實現平價上網。
對于前期已經開展了大量試驗和實踐工作,掌握了一定光熱發電核心技術的企業,工商聯建議科技部從政策扶持、專利權保護、專項課題研發、標準化體系等方面加以關注并體現到具體的項目或課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