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攀枝花將以“釩鈦、鋼鐵、能源、化工、礦業、機械加工制造”引領工業轉型升級。以“生物產業、太陽能產業”為重點,實施新興產業培育戰略,把這兩大新興產業作為攀枝花發展科技創新型經濟的重要先導產業,形成攀枝花未來新的增長點。
目前,攀枝花已成為中國最大的鈦精礦、鈦白粉、富鈦料、海綿鈦、鈦錠生產基地,是中國最大的釩鈦原料基地和釩鈦鋼生產基地、世界第二大釩產品生產基地、中國西部重要的能源基地。
“以"6+2"特色產業為核心,形成循環經濟產業鏈、規范工業布局、培育壯大核心企業群、完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是攀枝花市"十二五"工業發展的重點和主要任務。”攀枝花經信委黨組書記、主任羅軍說。
六大傳統優勢產業引領產業結構轉型
“以低消耗、高效益、循環型、生態型為目標,按照集約化、特色化的發展要求,以優化傳統優勢產業結構、延伸產業鏈、提升產業層次為重點,努力推進傳統優勢產業大發展,進一步提高傳統優勢產業對全市工業的引領作用。”羅軍表示,未來,攀枝花將以釩鈦、鋼鐵、能源、化工、礦業、機械加工制造引領工業轉型升級。
在釩鈦產業方面,攀枝花以建成全球最大國際領先的釩產業研發制造基地為目標。到2015年,鋼鐵冶金用釩合金(釩氮合金、高釩鐵、中釩鐵等)生產能力達到4萬噸規模;釩鋁合金達到1000噸規模;釩催化劑產品和釩清潔生產技術實現產業化;釩電池結合光伏發電站建設形成產業化示范;研究開發釩在醫藥方面的應用產品。
在鋼鐵產業方面,實現鋼鐵品種優化升級,增加鋼鐵產品附加值。到2015年,直接還原新流程裝置規模達到200萬噸以上,鋼鐵總產能(含機械制造原料)達到900萬噸。
在礦業方面,到“十二五”末達到9000萬噸原礦開采規模和3000萬噸鐵精礦生產能力,成為西南地區重要的鐵礦石供應基地。通過運用高效選礦設備和技術、改造現有采選企業選礦生產線、組建大型礦業公司等措施,全力打造綠色礦業。同時,把攀枝花建成我國重要的石墨產品生產基地和石墨功能材料、高科技應用產品的生產和出口基地。
在能源產業方面,構筑以煤炭、電力為主的能源體系
在化工產業方面,充分利用煤炭資源、電資源和礦產資源的優勢,繼續發展煤化工、磷化工、氯堿化工、硫酸化工、硅化工等。
在機械制造產業方面,將重點發展工程機械配件、含釩鈦鑄鍛件系列產品、汽車零部件配套產品、有色金屬機械產品、大型環保及綜合利用設備、大型成套設備。到2015年,全市規模以上機械制造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00億元,機械加工制品150萬噸,引進1-2戶大型工程機械或汽車制造整機制造廠落戶攀枝花,實現產業集群化、零部件產品系統化、品牌化、整機制造專業化,推進機械制造產業跨越式發展。
兩大新興產業將成未來新的增長點
“以生物、太陽能產業為重點,實施新興產業培育戰略,把這兩大新興產業作為攀枝花發展科技創新型經濟的重要先導產業,形成攀枝花未來新的增長點。”羅軍說。
據羅軍介紹,太陽能產業主要以太陽能光熱和太陽能光伏利用為主。未來,攀枝花將依托該市及周邊市場資源建成1至2個生產規模在5萬臺以上、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太陽能熱水器龍頭企業;制訂太陽能熱水器安裝規范標準和城鄉民用建筑安裝使用太陽能熱水器的強制措施,促進11層以下建筑太陽能熱水器的普及。加快依托市內提釩尾渣資源優勢形成大尺寸釩鈦黑瓷真空太陽板生產能力,促進釩鈦黑瓷產品在太陽能光熱轉換組件中的應用。推廣高層建筑太陽能集中供熱系統,推進太陽能光熱一體化建筑。在農村推廣太陽能沼氣、太陽灶和太陽能干燥裝置。
在太陽能光伏利用方面,攀枝花鼎好太陽能科技開發工程有限公司建成30MW單晶硅太陽能電池組件生產線,形成以晶硅電池為中心的新興光伏電池生產基地;大力開發太陽能路燈、庭院燈、草坪燈等小型太陽能光伏應用產品;推進光伏發電的應用示范工程,抓好國家“金太陽示范工程項目”的落實和示范作用;爭取其他國家級太陽能應用示范項目,力爭每年安裝10MW以上獨立光伏發電和并網光伏發電系統;開發實施太陽能光伏建筑一體化技術。到2015年,攀枝花將建設為國家級太陽能應用示范基地。
羅軍表示,發展生物產業將以生物提取物加工食品、保健品和藥品等特色經濟作物深加工產品為重點。建設10萬畝菊葉薯蕷種植基地,形成薯蕷皂素5000噸、燃料酒精5萬噸、生物肥料11萬噸的規模;開發薯蕷皂素下延產品甾體激素藥物中間體和藥物原料、激素保健食品、畜牧飼料添加劑等;建設2萬畝何首烏種植基地,形成年加工何首烏茶1000噸的生產能力;開發無患子種植及加工,生產皂苷粉及下延日化產品等。同時擴大攀西葡萄酒的品牌知名度,加快咖啡種植示范項目進展,形成咖啡粉(豆)生產能力。
構筑循環經濟產業體系
“集工業老區、污染重災區和三廢集中區于一體的老路不能走。”羅軍表示,“未來3到5年內,攀枝花將構筑循環經濟產業體系。”
加強節能技術的應用,推進重點節能工程的實施。以結合攀枝花市實際推進工業鍋爐、工業窯爐、余熱余壓利用、電機系統節能、鋼鐵企業能量系統優化與綠色照明等重點項目建設,全面推進“十二五”重點節能工程的實施。
推廣先進適用節能技術應用。搭建節能技術和產品運用、推廣的平臺,積極引進和扶持鼓勵全市的節能技術和產品產業化。鼓勵節能技術服務機構和產品供應商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等機制。強化節能工作責任制,從源頭上促進企業節能降耗。
加強廢棄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建設,完善資源回收率的準入機制。實現鈦白粉清潔生產。一是實現鈦白廢酸全部回收利用、鈦白粉廠與硫酸廠之間蒸汽循環利用。二是實現有價金屬回收利用。到2015年,全面實現有價金屬的產業化、規模化回收利用。三是實現高爐渣提鈦綜合利用。到2015年,建成利用高爐渣年產10萬噸四氯化鈦生產線和年產5萬噸硅鈦鐵合金生產線,使得提鈦利用成為高爐渣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
展望未來,羅軍充滿信心。他說,到2015年,攀枝花釩鈦鋼鐵核心產業產值將達到2000億元,并實現地區生產總值、投資規模、地方財政收入和居民收入翻番。全市經濟總量突破100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總量突破2000億元;地方財政收入突破100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萬元以上,保持人均GDP在全省的領先位置。
2008年,可視為攀枝花太陽能產業的分水嶺
攀枝花市成立太陽能資源開發利用工作領導小組。不久,太陽能產業規劃成為全市“6+2”產業戰略重要內容,隨之《攀枝花市太陽能利用和產業發展規劃(2010-2020)》出爐。
通過推廣應用,帶動產業發展,是攀枝花市發展太陽能產業起步階段的路徑選擇。
2012年3月12日,西攀高速公路攀枝花服務區加油站內,一塊3米多高的太陽能電池板顯得格外奪目。不久前,四川省首個加油站光伏發電項目在這里投入運行,每天發電100千瓦時,可滿足加油站日常用電需求。
目前,攀枝花市實施了10余個太陽能示范項目,其中包括全省裝機容量最大、利用建筑面積最大的光伏建筑一體化工程。
市場需求推動。2009年4月,攀枝花首家太陽能綜合開發利用企業攀枝花鼎好太陽能科技開發工程有限公司成立。2011年6月,該公司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電池板組件、LED燈3條生產線相繼建成投產。“投產8個月來,公司已承接了10余處太陽能路燈工程、50多處太陽能集中供熱工程。”公司行政總監黃婉說。
據介紹,在光伏發電領域,攀枝花已將目標瞄準釩電池。攀鋼在釩電池領域開展了多年的技術攻關,已取得10余項國家專利。2011年8月,5千瓦釩電池示范工程暨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啟動,計劃在攀枝花、西昌及周邊地區完成1-2個10-100千瓦釩電池示范工程。同時,攀枝花學院太陽能研發中心正在積極籌備。
這一切雖然才是起步,步伐卻堅實有力
“通過在各領域進行應用示范,不僅可以進行新技術的試用和推廣,還能培育市場,吸引更多外地企業入駐。”攀枝花市經信委副主任稅軍說,“攀枝花太陽能產業正處在蓄勢階段。”
“充分利用光熱資源和產業優勢,加快太陽能資源開發利用,既有利于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也有利于能源結構改善和優化。預計到2020年,攀枝花太陽能產值將突破100億元。”攀枝花市委副書記趙輝對此充滿信心。
聲音
區(縣)經信局局長
談優勢產業
近年來,東區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加大力度培育優勢產業,全力構建新型工業示范區。一是以直接還原技術攻堅為突破,加快發展特色鋼鐵產業;二是以集聚優勢整合開發為主線,全力打造百億靜脈產業,結合打非工作淘汰落后企業,推動優勢企業整合搬遷;三是以加快重點項目建設為抓手,大力發展機械制造產業;四是以技術創新產品研發為重點,積極培育新興釩鈦產業;五是以示范項目應用推廣為抓手,加快壯大太陽能產業,為下一步推廣應用奠定了基礎。
東區經信局局長成志忠
當前,西區以煤及煤化工、釩鈦化工、鋼鐵深加工及重型機械制造、電力能源、建材等作為工業優勢和支柱產業,著力加強和延伸產業鏈,不斷推動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發揮產業優勢;致力打造攀西地區最大的煤及煤化工產業、加工、銷售基地,建成全川規模最大、標準化程度最高的煤炭投資洼地和發展高地;依托格里坪循環經濟示范產業園區,著力鞏固和發展渣鋼渣鐵、煤矸石、電廠灰渣、余熱蒸汽和焦爐煤氣等工業廢固二次資源綜合利用產業。
西區經信局局長劉偉
仁和區工業經濟不斷壯大,構建了以煤炭采掘洗選、鋼鐵延展加工、釩鈦耐磨鑄件生產、汽車零配件和機械制造為主的工業體系。堅持以釩鈦耐磨鑄件和鋼鐵深加工為重點發展方向,切實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經過發展,逐步形成了含釩鈦汽車零部件、鋼鐵延展加工、釩鈦耐磨鑄件三大支柱產業。
仁和區經信局局長李發國
近年來,米易以資源綜合利用、發展循環經濟為目標,憑借境內豐富礦產資源,不斷加大資源整合力度、淘汰落后產能,將資源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目前,已初步形成了釩鈦磁鐵礦采選、釩鈦及稀有金屬加工、建筑建材、能源、農產品加工等五大支柱產業,并以現有產業基礎逐步探索工業轉型發展,延伸釩鈦產業鏈,重點發展釩鈦深加工及含釩鈦鑄鍛件、機械加工制造。2011年,米易實現工業總產值1124912萬元,同比增長39.5%,完成工業增加值45億元,工業增加值對縣域生產總值的貢獻率達到80%。
米易縣經信局局長劉程
近年來,鹽邊縣始終堅持工業強縣戰略不動搖,按照打造“中國釩鈦之都”的總體要求,以釩鈦磁鐵礦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的特色產業建設為主線,把扶持特色工業發展作為經濟建設的重中之重,通過鼓勵扶持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創新產品,提升品牌及大力推進項目建設,釩鈦、煤炭等產業迅速發展,以釩鈦資源綜合利用為核心,煤炭、有色等產業為之服務的特色產業集群已基本形成。今后,我縣將繼續立足優勢產業,著力招大引強,重點承接機械制造、汽車零部件、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和生態旅游、現代服務業等產業,形成一批產業鏈,全力推進全縣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實現更快更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