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水故事多
8月5日,在湖南科技大學宿舍區7區5棟和6棟的過道里,我們看到11桶罩著塑料薄膜的水正在曬太陽。這是科大商學院的幾個學生的“杰作”,他們說這樣把水放在太陽底下照射,水溫上升剛好適合晚上洗澡用,就不需要燒熱水了。
這些水從上午11點半開始曬,經過4個多小時太陽光的照射,溫度計顯示水溫為42℃。
其實曬水并不是炎炎夏日里這群學生的突發奇想。今年31歲的市民吳女士也向我們介紹了她大學時代和同學一起曬水的故事。
那時候大家懶得去提熱水洗澡,就用桶子裝滿水,罩個黑塑料袋,放到宿舍的陽臺上曬,下學后用這水洗澡剛剛好。”吳女士說,這既利用了太陽能,低碳環保,又恰到好處地偷懶了,不過聽說用這水洗澡會把皮膚洗黑。
來自北方的馬先生也有過曬水的經歷。“我感覺自來水有很重的消毒劑的味道,拿到太陽下暴曬,消毒劑的味道淡了很多。”馬先生說,他更喜歡喝曬過太陽的開水,感覺有種“太陽的味道”。
譚女士的女兒今年兩歲,前不久得了熱感冒,身上也長了痱子。譚女士的母親就用“曬水”給小外孫女洗澡,說能治小兒感冒和痱子,“就是不知道有沒有效果。”譚女士對于上一輩的這“偏方”有些質疑。
今年7月中旬,科大商學院的王杰道和同學們參加了三下鄉活動,由于沒有熱水,大家晚上洗澡全靠“曬水”。“水經過太陽紫外線的照射消毒,感覺更健康。”王杰道說。不過他的同學蔡天鋒卻認為,太陽照射后水溫升高,更利于水中微生物的生長,因此“曬水”可能并不干凈。
專家來解讀
帶著大家的故事和疑問,當天下午,我們來到了市中心醫院,咨詢了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劉政。
“太陽紫外線直接照射皮膚,會使皮膚變黑。經暴曬的水吸收了紫外線,但水里的紫外線不會反過來發射出來。”劉主任表示,用“曬水”洗澡皮膚會變黑的說法并不科學。
“目前自來水的消毒方法是使用次氯酸,次氯酸在高溫下可分解。”劉主任認為,“曬水”的消毒劑的味道確實會淡一些。而關于人們常說的“太陽的味道”,劉主任解釋說:“平常衣服上的太陽味其實是螨蟲等被紫外線殺死后留下的蛋白質的氣味。”
因此,純凈水無論如何暴曬也只是一個加熱的過程,不會有“太陽的味道”,而如果水里有很多蛋白質,經過暴曬后會有“太陽的味道”。
“利用太陽的光熱給干凈的水加熱,隨著水溫的升高,不能利用太陽能的細菌、致病微生物能被分解掉,會起到了一定的殺毒作用。”劉主任解釋,如果水或盛水的容器本身不干凈,含有大量細菌、藻類和死亡有機物的尸體,那么經過暴曬、細菌滋生,這些水會很快變質、變臟。
此外,劉主任認為譚女士母親的做法,并不能起到給小孩子治病的作用,用曬水洗澡對于身體健康并不會有什么特別的好處和壞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有利于健康。
“黑色吸熱、不反射光,曬水的時候罩個黑塑料袋,水溫升高快。”劉主任解釋說,如果水桶上罩個透明的薄膜,那么利用的是溫室效應??梢娛忻駮袼倪@一小舉動,里面還真包含了很多學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