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藍天碧海、紅瓦綠樹”的描述被外界廣泛認可,成為煙臺城市形象代名詞時,或許用不了多久,遍布煙臺城鄉的“太陽花”也會讓中外游客牢記在心。
“煙臺已在全國率先推行太陽能熱水器與建筑一體化應用,累計建成太陽能成套技術建筑應用面積超過1200萬平方米,是全國僅有的兩個全域納入國家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區范圍的地級市之一。”煙臺市建筑節能與房地產開發綜合管理辦公室主任原嘉祥告訴記者。
回顧推廣可再生能源技術的實踐過程,煙臺市住建局的有關負責人表示,他們把推廣應用可再生能源作為轉變住房城鄉建設發展方式、提升新型城鎮化運行質量的根本途徑,不斷創新思路措施,強力推進責任落實,取得明顯成效。
2010年,煙臺市區成功創建“全國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市”,獲得中央財政獎補資金8000萬元;2011年,海陽市成功創建“全國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縣”,獲得中央財政獎補資金1800萬元;2012年8月11日,住房城鄉建設部、財政部批復該市龍口、蓬萊、招遠、棲霞、萊陽、萊州、長島7縣市成為“全國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集中連片推廣示范區”,獲得中央財政獎補資金8400萬元,同時追加海陽市補助資金1050萬元。至此,煙臺市成為全國僅有的兩個全域納入國家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區范圍的地級市之一,示范城市連同示范項目累計獲得國家獎補資金2.28億元,成為全國獲得獎補資金最多的地級市。
其實早在2007年,煙臺市政府就出臺了《關于在住宅建設中推廣使用太陽能熱水器及成套技術的意見》,這是山東省乃至全國第一個關于全面推廣使用太陽能技術的政府文件,首開了普及利用太陽能的先河。
2010年,該市住建局在總結以往推廣經驗的基礎上,又以市政府名義下發文件,擴大了太陽能成套技術建筑應用范圍。目前,煙臺市每棟新建住宅上都盛開著一朵“太陽花”,成為一道靚麗風景線,也是打造綠色低碳城市的重要實踐。這項工作的推進實施,同樣得到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新華社《國內動態清樣》曾詳細介紹過煙臺市的做法,原建設部還專門派員調研,向全國推廣煙臺經驗。
“如今,煙臺市區新建住宅太陽能建筑一體化總建筑面積約500萬平方米,太陽能光伏技術在小區景觀燈、路燈中應用面積達到55萬平方米,每年可節約電能約2500萬度,折合標煤3000噸。其中,海天四季花城項目不僅全部采用太陽能熱水器為餐廳、廚房及衛生間淋浴提供熱水,小區內所有用于公共區照明的路燈、庭院燈也均安裝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用于夜間照明,節能效果明顯;福山區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裝機容量500千瓦,年可發電63萬度、減排二氧化碳630噸、節約標煤260噸。”來自住建局的數字彰顯出煙臺市太陽能應用取得的累累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