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不是多元化,而是一種優勢互補。”山東力諾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云彬認為。
“太陽能作為可再生能源具有節能環保、經濟適用的優勢,但受到天氣天氣條件限制,連續陰雨天就無法滿足消費者24小時的熱水需求。”邁能高科技有限公司朱慶國表示,“既要滿足消費者24小時熱水需求,又要滿足舒適性,單一能源——太陽能需要與燃氣、電等能源結合。因此,我們行業需要跨界交流和融合共同發展。”
跨界成就一個個經典
跨界(Crossover)現在已經成為國際最潮流的字眼,從傳統到現代,從東方到西方,跨界的風潮愈演愈烈,已代表一種新銳的生活態度和審美方式的融合。
有關人士表示,汽車界的特斯拉就典型的跨界成功案例。特斯拉的血液里流著硅谷的基因,它的核心就是互聯網思維,特斯拉成功顛覆汽車傳統,造出一輛市場認可度極高的純電動車,與眾不同的是,特斯拉將互聯網的思想引入到汽車生產中去,用一種全新的想法來做汽車,這才是特斯拉帶來的顛覆創新思維,沒有發動機,卻擁有超過法拉利的速度,不需要加油。Tesla憑借IT和傳統工業產品設計的完美結合,以銷售業績和股價雙重優勢成功“逆襲”美國電動汽車市場。同時特斯拉在營銷推廣方面多用跨界方式。與科技界和娛樂界等多個領域進行跨界結合。華為榮耀高調宣布與特斯拉聯姻;中國聯通與特斯拉跨界合作,有聯通營業廳就有特拉斯充電樁;招商銀行成為特斯拉官方在中國首家授權合作汽車分期的金融機構。合作不僅僅開啟著汽車分期網絡直銷的新方式,也必將借助雙方的影響力在產品銷售與客戶溝通上創造1+1>2的市場價值。萬科和招商共同打造的壹海城攜手特斯拉在深圳首秀,引爆樓市與汽車跨界合作的強臺風暴,震撼了整個深圳……
跨界(Cross)產品現在已經成為新的潮流,從各汽車廠商推出的集轎車的舒適、MPV的寬敞和SUV的操控性于一體的跨界車(日產的逍客就是典型的例子)到將古典音樂和各地民歌用現代電子音樂進行演繹的跨界音樂,從華碩的蘭博基尼筆記本電腦到魔獸世界游戲與音樂廳合作舉辦游戲交響音樂會,好像越來越多在過去毫不相關的元素被重新組合到一起,變成了新的概念進入生活的不同角落。
太陽能熱利用行業也不乏跨界產品,如力諾瑞特的一機多能、邁能的太陽能燃氣集成熱水器、四季沐歌的發電太陽能熱水器、多家企業推出的太陽能熱泵一體機……但有關人士表示,僅僅從產品這個點進行跨界無法解決行業長期可持續的發展,需要跨界思維進行整合創新,如何在產品、營銷或者其他方面的跨界形成真正可持續發展。這值得我們行業人士思考。目前力諾瑞特在嘗試一種新跨界。
力諾瑞特順勢開啟跨界之旅
近日,在第十三屆中國國際住宅產業博覽會現場,山東力諾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與唐山東宸科技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打造太陽能光熱、光伏系統、空氣能與集成節能房屋一體化。住建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副主任梁小青與梁俊強出席見證了戰略協議的簽署活動。

“本次戰略合作,旨在發揮各自的優勢和專長,堅持可持續發展、互惠互利的原則,以建立太陽能光熱、光伏系統、空氣能與集成節能房屋一體化的開發與應用為中心,拓寬合作領域,實現商業化運作和項目工程化建設,共同推太陽能在集成節能房屋上應用產業的技術革新,提升太陽能光熱、光伏在集成節能房屋上應用的技術產業化、技術合作水平。”力諾瑞特副總經理李云彬如是說,本次雙方合作,以市場運作規律為原則,建立統一管理、統一規劃、統一實施雙向合作機制,開發但不限于太陽能光熱、光伏、熱泵系統與節能房屋集成工程應用與開發、建設相關的工程項目,將會探討太陽能多能源系統在集成節能房屋上的熱水、采暖、制冷的開發及應用,同時將會探討太陽能光熱、光伏、熱泵系統在集成節能房屋上應用的標準及圖集的制定。

“達成戰略合作簽署的核心,是雙方公司在推進住宅產業化問題上雙方理念的互相認同。”李云彬說,力諾瑞特從成立之初,就專注于建筑節能領域,提出了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理念,在太陽能部品設計標準化、安裝施工專業化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將太陽能系統作為建筑的標準體系進入建筑領域,實現與建筑的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同步后期管理,使其成為建筑的有機組成部分,用太陽能全方位地解決建筑內熱水、采暖、空調和照明用能。
“跨界,很多企業領導人理解如明星一樣從演員跨入導演,這算是成功。不少人感覺太陽能熱利用市場發生了變化,十分不適應。于是乎,開啟跨界之旅,直接殺入凈水、空氣源熱泵、家電、廚衛等看似機會更大的行業。”國際金屬太陽能產業聯盟副秘書長陳講運認為,“跨界,并不意味著必須進入其他行業,完全可以像力諾瑞特這樣基于跨界思維的整合。進入一個陌生的行業,若是沒有優勢,很快就會暴露很多問題。再說了,沒有一直處于高速發展的行業,經歷波峰波谷的曲線發展是必然規律。屆時,也許推出的成本更高。我并不反對進入企業行業實現多元化,關鍵在于是否具備多元化的能力和條件。我認為在某種程度上,跨界,跨而不過界,依然保持核心競爭力。這點很重要,企業可以做強做久。”
今天,跨界已經成為國際潮流的詞語,引導跨界合作廣泛而深入,博采眾長,凝聚成自身獨特優勢,其殺傷力果然所向披靡。但跨界,如何跨而不過界。相信每位企業家心里都有一桿秤,自己能權衡。跨界不因行業競爭激烈而去過界,也許過界,成功幾率更小,因為競爭對手增多。(作者:陳講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