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的太陽能資源十分豐富,全國有2/3以上的地區,年日照時數在2000小時以上。但由于太陽能資源分散,因此到達地面的太陽能每平方米不到1000瓦左右。
2015年是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國家光熱“十三五”的規劃之年。回顧太陽能熱利用的四十余年間,太陽能企業可謂千軍萬馬(企業多),百家爭鳴,萬花齊放(品牌多),國家相關部門也制定了相應的行業標準、地方標準。
行業目前存在的現狀是:國內太陽能企業及從業人員整體規模和素質參差不齊,部分企業在行業的發展過程中魚龍混雜,不乏傍名牌、秀名人、以次充好等現象發生。不論房地產項目,還是政府性質的采購項目,存在許多不正當競爭,為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帶來的很多阻力和負面影響,很多企業創新性的產品得不到有效推廣。
一些企業拿到工程項目后,在工程施工過程中違反操作流程,致使施工工藝粗制濫造,更有甚者連安全措施都沒有,施工隊伍也是零時拼湊,更不用說有專業施工隊伍。只顧眼前利益,工程施工就像打“游擊”一樣,不僅擾亂了市場,而且損壞了行業的形象。
國內太陽能熱利用已經非常廣泛。太陽能熱水已廣泛使用,如學校、美發店、賓館、醫院、印染廠、屠宰場等,整個行業的發展逐漸往好的方向在發展,作為行業協會要甘當“指導員”,積極響應國家利好政策、深入了解、深層次解讀、做好宣貫工作。同時要充分利用科技的力量,加大創新,使“太陽能+”更好地擴展到多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