艷陽高照,室外溫度高達33℃,但寶雞市區華廈生態時代小區住戶的家里卻涼意陣陣,由地下水源產生的絲絲涼風正從中央空調中徐徐吹出。這得益于小區采用了
地源熱泵技術來供冷、供暖。
現在寶雞有十四個
地源熱泵建筑應用項目,這些項目的投入使用,使土壤、水源等
清潔能源成為供冷供暖的生力軍,煤炭不再擔當主角,有效保證了治污降霾收到實效。
當天下午,在物業人員的帶領下,我們來到小區地下室。密密麻麻的管道布設其中,管道上刻有“地源循環熱泵”字樣。物業人員說,這套循環系統,就是利用地下水冬暖夏涼的特點,通過管道將地下水抽取上來,再經過一套處理系統,將地下水的能源通過管道輸送到住戶家中。在同樣采用
地源熱泵技術的城市新天地Ⅱ美墅小區,利用的是地下土壤中的熱源。該小區技術人員給我們算了一筆賬:土壤源熱泵技術系統,每年可節約1000多噸
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700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16.8噸。
水源熱泵、土壤源熱泵都屬于
地源熱泵技術。據介紹,
地源熱泵技術屬于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是利用地球表面淺層
地熱資源,作為冷熱源進行能量轉換的供暖、供冷系統。這種技術不受能源有限的限制,使用起來既清潔又環保。寶雞從2012年開始在建筑行業推廣,通過規劃引領、
政策支撐、項目帶動,在沿渭河兩岸的新建部分建筑中推廣應用
地源熱泵系統,取得了明顯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