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mon Furbo教授介紹了丹麥DTU科技大學太陽能供熱項目于1974年啟動,1975年將零能耗住宅納入研究范圍,1974~1995年主要對保溫實驗室進行研究,1996~2000年主要對建筑和能源進行研究,2001~2013年主要對土木工程進行研究。目前,該項目小組研究的主要領域包括:家用太陽能熱水系統、太陽能組合系統、太陽能供熱裝置、太陽能空氣除濕裝置等。丹麥太陽能熱利用近10年來快速發展。2014年太陽能集熱面積為565620m2,從下表中可以看出去年增長幅度較大。

丹麥2005-2014年太陽能熱利用統計表

Simon Furbo介紹了科技大學在太陽能利用方面的研究如太陽能輻射、太陽能家庭熱水系統、太陽能供熱廠、除濕空氣集熱器、光伏、PVT(太陽能光伏光熱板)太陽能供熱和發電,以及國際能源署IEA的TASK研究項目參與情況,與ARCON-SUNMARK等公司開展了太陽能集熱工程的測試、季節性蓄熱研究和數據分析等工作。此外,還和中國的桑普太陽能、北京計算中心等單位開展相關研究工作。他介紹了目前正在研究一種緊湊型貯熱——具有穩定的過冷貯熱鹽水合物,類似三明治分層的儲熱,最終目標是,作為太陽能熱利用系統一部分的這種季節性貯熱能完全涵蓋丹麥每年新建筑物。

國際金屬太陽能產業聯盟秘書長黃俊鵬在發言中,介紹了我國太陽能熱利用發展情況及國際金屬太陽能產業聯盟所做的工作及未來規劃。其中,我國“十三五”發展規劃中,太陽能熱利用將達到保有量8億平方米的目標備受丹麥科技大學有關專家的關注。了解中國的太陽能建筑一體化等情況后,他們認為丹麥科技大學研究的太陽能區域供熱、太陽能水箱分層、太陽能熱量儲存等技術將對推動中國市場有著積極作用,并表示十分愿意與中國開展各種形式的合作。

北京四季通熱能系統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朱寧介紹了其雙級升溫采暖系統,將空氣源、水源兩級提效,與公司獨立島能源站集成匹配,利用雙級升溫、水箱分層、梯級利用核心專利技術(專利號:ZL2012 2 0087680.6),通過智能控制進行模式切換,系統效率較單級升溫系統效率提升70%以上,有效提高系統的全天候保障能力,是一套實現節能高效的采暖/制冷/熱水的多功能系統。 該系統解決了惡劣氣候條件下單級升溫系統供熱動力不足問題,-32℃動力依然十足,同時采用雙級升溫技術,系統壓縮機負荷減輕50%,系統運行恒穩,壽命更長。雙級升溫系統采用水運行方式,相比氟系統,冬季不干不燥,夏季不得空調病,全面呵護健康。系統高度集成,釋放更多生活空間。朱寧還介紹了一些應用案例,通過詳實數據展現了該系統的優越性。

IMSIA考察團還參觀了丹麥科技大學的實驗室以及相關研究的項目如大型平板集熱器、儲熱材料及系統、PVT等。大型太陽能平板集熱器,一塊平板13平方米之多。相關人員介紹了其性能及相關參數。我們深感國內平板太陽能集熱器和系統仍有很大提升空間。太陽能水箱分層是丹麥科技大學研究多年的成熟技術,已經在不少太陽能熱利用公司推廣應用。

國內太陽能熱利用知名專家韓建功韓建功表示,丹麥科技大學相關人員做事科學而嚴謹,這點是我們國內企業缺少的。他們在丹麥的項目是連續三年監測減反射涂層對集熱效率的影響。我們中國技術人員應該學習國際研究人員科學嚴謹的精神,著重細節如平板太陽能的玻璃蓋板透光率、保溫性能、熱傳導以及太陽能熱水系統的整體能效提升,不能一味追求銷售額而忽視技術研發工作。畢竟,未來企業競爭力還要靠產品創新。
更多資訊,請查閱IMSIA官方網站:www.hz-qtc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