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推令”一出,立時在全國房地產行業和太陽能行業引起強烈反響,歡呼者有之,質疑者有之,非議者更有之。
如今近兩年過去,一組數字似乎可以對“強推令”作出肯定的回答:據不完全統計,“強推令”出臺以來,濟南市共實施高層建筑太陽能熱水系統應用項目100余個2300萬平方米;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達到80%以上;年增太陽能熱水器產值3個多億;減少粉塵排放20240噸、二氧化硫排放15640噸、二氧化碳排放472萬噸,為節能減排做出重大貢獻。
為何出臺“強推令”
早在2007年,濟南市就曾在全國率先出臺過12層以下建筑推廣應用太陽能熱水系統的政策,也取得過不菲的成績。但隨著城市的日漸“長高”,12層以下的建筑原則上不再審批,以致太陽能利用率直線下降。一方面,連省建設部門下達的150萬平方米的年推廣任務都難以完成,一方面是有安裝需求的高層住戶自行或聯合安裝,造成各家安裝的太陽能品牌、性能、技術不統一、不規范,留下諸多隱患。
濟南市城鄉建設委巡視員譚少軍介紹,我國高層建筑光熱應用的技術已經成熟,高層建筑與中、低層建筑之間已沒有技術壁壘。濟南市80%的項目樓高在13到25層之間,在這一類層高的建筑中全面推廣太陽能熱水系統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與不可估量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濟南市擁有一批全國知名的太陽能生產骨干企業和產品。目前有12家規模產品備案企業,具備年產500萬臺太陽能熱水器和300萬平方米太陽能集熱器的生產能力,已形成集產學研于一體的太陽能產業集群。此外,濟南市已有500萬平方米高層建筑太陽能熱水系統一體化應用的成功實踐,從開發、設計到施工、監理等各個環節都積累了一套完整的經驗。
如何保障“強推令”
欲辦好事,規則先行。鑒于原有的設計標準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濟南市首先編制了《濟南市太陽能熱水系統建筑一體化設計圖則》,這也是全國百米以下高層建筑太陽能熱水系統與建筑一體化設計的第一部設計規范,不僅涵蓋了目前已大量使用的集中集熱式熱水系統,還包括了分散式無水箱的新產品,相關的設計說明、安裝詳圖適用于各類新建、改建、擴建的民用建筑。
與傳統技術相比,新的設計、施工規范特別強調了安全原則。在12層以下的樓房上與在百米高樓上安裝太陽能熱水器完全是兩個概念,因為樓層越高,風力越強,墜落的可能性越大。濟南的“強裝令”明確所有太陽能安裝位置必須設計平臺,就像空調平臺一樣,還必須統一施工、統一安裝,并有專門的監理人員,經過相關部門驗收,大大提高了產品的安全性。
濟南“強推令”中最受爭議的就是嚴格實施太陽能產品“準入制”。主管部門通過委托濟南綠色建筑協會向社會公開征集高層建筑太陽能熱水系統應用產品及節能替代產品,編制了《濟南市高層建筑太陽能熱水系統應用產品推薦名錄》,經濟南市高層建筑太陽能應用與建筑一體化技術專家組對申報產品性能和申報單位應用業績、維修服務等方面進行評審和論證,首批評選出7家企業,目前共有3批24家企業入圍,推薦名單全部網上公示。“準入制”等于給產業設置了一道防火墻,給用戶提供了一個安全網。
“強推令”不是終點
自2014年起,濟南市將太陽能質量驗收納入“建筑節能專項驗收”程序。這就意味著,送審的百米以下新建住宅,如果圖紙中沒有配套考慮太陽能熱水器,過不了“審圖關”;不安裝太陽能熱水器或太陽能質量不過關的,過不了工程竣工驗收關,項目不能交付使用。這一招,就將建筑節能由“軟指標”變為“硬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