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有一個美麗的愿望,長大以后能播種太陽。一顆送給南極,一顆送給北冰洋,一顆掛在冬天,一顆掛在晚上。”
這首節奏歡快的童謠《種太陽》,如今在塞上山川變成了現實。寧夏在全國率先實施農村陽光沐浴工程,在20萬戶農戶的屋頂拋灑一片“太陽的種子”,結束了祖祖輩輩洗澡難歷史,圓了100萬農民期盼已久的“洗澡夢”。
“過去洗菜、淘米都是冷水,更不用說洗衣服了,現在打開水龍頭就是熱水。我們村今年9月份安熱水器,正趕上我兒媳婦10月份生娃坐月子。這幾天天氣降溫,隨時都能用上熱水,真是太方便了。”提起家里安裝的熱水器,賀蘭縣常信鄉團結村47歲的村民羅鳳英不停點贊。
(一)
短短一年多時間,塞上大地為何會一下子開出20萬朵“太陽花”?
故事要從一年半之前的一次調研說起。
2014年3月24日至26日,自治區主席劉慧到固原市聯系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在原州區張易鎮駝巷村召開的村民代表座談會上,有村民代表列出了“夢想清單”:村里安裝健身器,家家洗上熱水澡。
尋常百姓的小愿望,政府關愛的大民生。劉慧指出,要關注群眾呼聲,聚焦百姓難點。洗澡難的問題說起來是一件小事,但涉及到每家每戶的小事組合起來就是各級政府的大事,一定要踏踏實實辦好,辦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2014年,自治區農牧廳將原州區張易鎮駝巷村、隆德縣聯財鄉張樓村作為太陽能熱水器戶戶通的試點,為兩個村近千戶村民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為讓每一臺熱水器都能發揮出最大作用,甚至對太陽能的擺放角度進行了專門設計。
2015年,自治區將此項工程列入2015年十項民生計劃為民辦30件實事之一。自治區財政拿出2億元,為每戶補貼1000元,農戶只需出320元-580元,就能安裝一臺130公斤水箱、16支真空管的熱水器。11月30日,這項民心工程圓滿收官,20萬戶農戶自此告別洗澡難歷史,過上了節能環保的低碳生活。
(二)
2015年8月7日,兩輛大卡車滿載著500多臺太陽能熱水器開進了村。六個工程隊流水作業,為每家每戶免費安裝調試熱水器。靈武市崇興鎮崇興村村民楊天貴成了村里第一個受益者。
這首節奏歡快的童謠《種太陽》,如今在塞上山川變成了現實。寧夏在全國率先實施農村陽光沐浴工程,在20萬戶農戶的屋頂拋灑一片“太陽的種子”,結束了祖祖輩輩洗澡難歷史,圓了100萬農民期盼已久的“洗澡夢”。
“過去洗菜、淘米都是冷水,更不用說洗衣服了,現在打開水龍頭就是熱水。我們村今年9月份安熱水器,正趕上我兒媳婦10月份生娃坐月子。這幾天天氣降溫,隨時都能用上熱水,真是太方便了。”提起家里安裝的熱水器,賀蘭縣常信鄉團結村47歲的村民羅鳳英不停點贊。
(一)
短短一年多時間,塞上大地為何會一下子開出20萬朵“太陽花”?
故事要從一年半之前的一次調研說起。
2014年3月24日至26日,自治區主席劉慧到固原市聯系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在原州區張易鎮駝巷村召開的村民代表座談會上,有村民代表列出了“夢想清單”:村里安裝健身器,家家洗上熱水澡。
尋常百姓的小愿望,政府關愛的大民生。劉慧指出,要關注群眾呼聲,聚焦百姓難點。洗澡難的問題說起來是一件小事,但涉及到每家每戶的小事組合起來就是各級政府的大事,一定要踏踏實實辦好,辦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2014年,自治區農牧廳將原州區張易鎮駝巷村、隆德縣聯財鄉張樓村作為太陽能熱水器戶戶通的試點,為兩個村近千戶村民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為讓每一臺熱水器都能發揮出最大作用,甚至對太陽能的擺放角度進行了專門設計。
2015年,自治區將此項工程列入2015年十項民生計劃為民辦30件實事之一。自治區財政拿出2億元,為每戶補貼1000元,農戶只需出320元-580元,就能安裝一臺130公斤水箱、16支真空管的熱水器。11月30日,這項民心工程圓滿收官,20萬戶農戶自此告別洗澡難歷史,過上了節能環保的低碳生活。
(二)
2015年8月7日,兩輛大卡車滿載著500多臺太陽能熱水器開進了村。六個工程隊流水作業,為每家每戶免費安裝調試熱水器。靈武市崇興鎮崇興村村民楊天貴成了村里第一個受益者。

楊天貴老人家里的儲水吊罐如今徹底“下崗”了。
楊天貴家洗手間的屋頂上,至今還吊著一根黑鐵絲。家里沒安裝太陽能熱水器之前,73歲的楊天貴洗澡用了大半輩子塑料吊罐。“先用爐子把熱水燒好,再灌到吊罐里。一次只能裝三升左右的水,簡單沖一沖還行,要想仔細洗洗,得燒五六次水。”安裝了熱水器之后,吊罐徹底“下崗”了。楊天貴說:“以前每年冬天家里都要燒兩三噸煤,今年冬天就拉了一噸煤,足夠用了。”
自治區農牧廳農村能源工作站副站長馬京軍為我們算了一筆“節能賬”:每臺太陽能熱水器戶均可以節約燃煤148公斤,年均增收節支160元,減排二氧化碳394公斤,減排二氧化硫3.32公斤,全區20萬戶累計可以節約標煤2.96萬噸,增收節支3200萬元。
沿著木梯爬上屋頂,家家戶戶的熱水器在高處整齊地“排兵布陣”。一排排銀光閃閃的太陽能熱水器與紅磚青瓦的塞上農民新居相映成輝,成為寧夏美麗鄉村一道靚麗的風景。
(三)
在西海固山區的很多農村,大部分村民鮮有洗澡的記憶。駝巷村村民張彩霞的印象里,過去洗個澡就要往縣上跑一趟。“以前洗個澡好麻煩的,必須得趁著農閑,坐班車到鎮里或縣上洗,一年到頭洗不了幾回。現在好了,開開就是熱水,不僅能洗澡,這天寒地凍的,給娃娃洗個衣服也方便得很。”
陽光沐浴工程引發了一場深遠的環境革命,帶來了農民生活方式的巨大改變,讓寧夏農村從“里”到“外”美起來,真正實現了生活美、環境美、人心美。
來到吳忠市利通區郭家橋鄉馬家大灣村,71歲的馬兵花老人拉我們到她家里看看。走進洗手間,老人打開花灑感受熱度,一側的墻壁上,貼著一張藍色的溫馨提示:請不要在白天時段上水,以防止損壞真空管;雷電天時請勿使用熱水……還標注了服務熱線和監督電話。聊起這段時間的使用情況,老人高興地與記者分享著自己的感受,“政府確實是辦了一件大好事。”
這些“種”在屋頂的“太陽”,就像一個個希望的火把,溫暖了鄉村的四季,也映照著火紅的生活。
自治區農牧廳農村能源工作站副站長馬京軍為我們算了一筆“節能賬”:每臺太陽能熱水器戶均可以節約燃煤148公斤,年均增收節支160元,減排二氧化碳394公斤,減排二氧化硫3.32公斤,全區20萬戶累計可以節約標煤2.96萬噸,增收節支3200萬元。
沿著木梯爬上屋頂,家家戶戶的熱水器在高處整齊地“排兵布陣”。一排排銀光閃閃的太陽能熱水器與紅磚青瓦的塞上農民新居相映成輝,成為寧夏美麗鄉村一道靚麗的風景。
(三)
在西海固山區的很多農村,大部分村民鮮有洗澡的記憶。駝巷村村民張彩霞的印象里,過去洗個澡就要往縣上跑一趟。“以前洗個澡好麻煩的,必須得趁著農閑,坐班車到鎮里或縣上洗,一年到頭洗不了幾回。現在好了,開開就是熱水,不僅能洗澡,這天寒地凍的,給娃娃洗個衣服也方便得很。”
陽光沐浴工程引發了一場深遠的環境革命,帶來了農民生活方式的巨大改變,讓寧夏農村從“里”到“外”美起來,真正實現了生活美、環境美、人心美。
來到吳忠市利通區郭家橋鄉馬家大灣村,71歲的馬兵花老人拉我們到她家里看看。走進洗手間,老人打開花灑感受熱度,一側的墻壁上,貼著一張藍色的溫馨提示:請不要在白天時段上水,以防止損壞真空管;雷電天時請勿使用熱水……還標注了服務熱線和監督電話。聊起這段時間的使用情況,老人高興地與記者分享著自己的感受,“政府確實是辦了一件大好事。”
這些“種”在屋頂的“太陽”,就像一個個希望的火把,溫暖了鄉村的四季,也映照著火紅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