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能源局近日針對今年兩會期間通過全國工商聯提交全國政協的《關于扶持光熱發電商業化示范項目開發的提案》(以下簡稱《提案》)正式予以答復,并就《提案》中提出的加快商業化示范電站開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光熱電價出臺時間表等問題全面予以說明。從中可以看出,有關光熱發電產業啟動的相關工作都在有條不紊地推進過程中,光熱發電的行業前景正日趨明朗。
《答復函》全面回應光熱行業重要關切
國家能源局在這份名為《關于政協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3714號(工交郵電類285號)提案答復的函》(以下簡稱《答復函》)首先強調,我國太陽能熱發電產業潛力巨大,也已具備一定的技術和設備制造產業基礎,應該把太陽能熱發電作為一個新領域加快啟動發展。同時,《答復函》中還重點回應了兩會光熱提案中提到的諸多行業重要關切,可以說非常具有針對性。
對于提案提出的關于盡快出臺太陽能熱發電示范項目技術要求及申請報告大綱的建議,《答復函》指出,今年下半年,國家能源局將組織有關省(區)申報太陽能熱發電示范項目實施方案,按照技術先進性、設備國產化程度、成本競爭力進行綜合評估,確定一批示范項目。能源局正在起草組織上報示范項目的通知,有關技術要求和申請流程等將包括在內。9月30日,國家能源局下發《關于組織太陽能熱發電示范項目建設的通知》,我國商業化光熱示范電站建設已正式啟動。
對于提案提出的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的建議。《答復函》強調,國家發展改革委和財政部正在推動設立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將通過引導基金建立長效機制,繼續支持包括新能源產業在內的新興產業。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支持太陽能產業的稅收支持措施,如對企業從事包括太陽能熱發電新建項目在內的國家重點扶持的公共基礎設施項目投資經營的所得,實行企業所得稅“三免三減半”政策;自2013年10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對納稅人銷售自產的太陽能生產的電力產品,實行增值稅即征即退50%的政策,今年底到期后財政部將根據政策執行情況及分布式光伏發電產業的發展需求,研究延續或調整相關政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符合條件的光熱發電企業均可享受上述優惠政策。
關于明確電價政策出臺時間表,《答復函》中明確,國家能源局將綜合評價示范項目的經濟指標,配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研究確定示范項目上網電價,明確太陽能熱發電的電價政策。關于支持企業設備和技術創新,“十三五”期間,國家能源局將聚焦太陽能熱發電關鍵技術,整合各種資源,組織力量進行核心技術攻關,迅速占領太陽能熱發電技術的國際創新制高點。
我國光熱發電窗口期已經來臨
據了解,經過20多年的技術研究,近年來國際太陽能熱發電進入產業化發展期。2014年全球太陽能熱發電新增裝機達110萬千瓦。截至2014年年底,全球建成太陽能熱發電裝機453萬千瓦,在建規模達到270萬千瓦,越來越多的國家把太陽能熱發電作為戰略性新能源產業。在太陽能熱發電領域,西方發達國家走在前列,西班牙、美國、印度等都建有大批商業化規模的太陽能熱發電項目。
而在我國,太陽能熱發電產業也快速起步。國家能源局從2013年初開始組織太陽能熱發電場址普查工作,初步查明滿足集中開發條件的資源潛力約3億千瓦,具備近期開發條件的場址總計達1280萬千瓦。經過兩年時間準備,已經編制了太陽能熱發電示范工程技術條件和組織示范項目建設的工作方案,具備了啟動太陽能熱發電規模化建設的工作基礎。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表示,發展太陽能熱發電對我國穩增長、調架構、促進西部大開發等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啟動太陽能熱發電規模化發展,有利于開辟清潔能源發展新領域。同時,我國太陽能熱發電正迎來規模化發展窗口期。
梁志鵬還指出,為了促進太陽能熱發電產業進步,必須著力做好四方面的重點工作,打出四組“組合拳”。一是繼續深化完善太陽能熱發電的資源調查評價工作,做好太陽能熱發電“十三五”規劃,提出指導性的發展目標和布局,給行業發展增強信心;二是盡快啟動一批總規模達100萬千瓦左右的太陽能熱發電示范工程,早起步、早探索、早積累,為產業的大規模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三是抓緊協調出臺相關支持政策,特別是示范項目的上網電價政策,并完善太陽能熱發電稅收、土地優惠政策等;四是聚焦太陽能熱發電關鍵技術,國家借助企業平臺,整合各種資源,組織力量進行核心技術攻關,努力迅速占領太陽能熱發電技術的國際競爭制高點。
事實上,上述工作部署在國家能源局的《答復函》中也有所涉及,而且在本次答復之前光熱發電領域就已呈現出諸多利好。業內人士表示,隨著目前光熱發電示范項目緊鑼密鼓地申報、建設、帶動,以及有關支持政策和規劃的落地實施,我國太陽能熱發電產業將進入快速發展期。
光熱發電產業鏈雛形已基本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十二五”時期,我國大力開展了太陽能熱發電技術研究和產業化試驗,中科院電工所、中海陽、浙大中控、中廣核、首航節能等一批設備制造企業、項目投資開發企業、科研院所都積極開展了相關工作,光熱發電產業已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甚至已初步形成了光熱產業鏈雛形。
其中,中控科技集團在青海德令哈建成自主研發的1萬千瓦試驗電站,中廣核太陽能公司在青海德令哈建設了太陽能熱發電試驗場,中國科學院在北京延慶建成太陽能熱發電實驗室,首航節能集團也正在敦煌建設1萬千瓦試驗電站,國電投集團與美國亮源公司及上海電氣集團合作,已完成引進技術本地化制造的技術方案,將在青海建設單機容量13萬千瓦的太陽能熱發電工程。全國規劃并深入開展前期工作的項目達50萬千瓦,太陽能熱發電站的規劃設計、系統集成、關鍵技術設備供應產業鏈雛形已初步形成。
除了電站建設之外,包括聚光鏡等光熱產業鏈的上游也取得了可喜成績。作為國內光熱發電的引領者和連續兩次光熱提案的重要發起者,中海陽在為光熱發電行業鼓與呼的同時,還建成亞洲唯一一條可生產槽式RP1至RP4全系列產品的柔性太陽能聚光熱發電反射鏡生產線;其產品性能和技術參數均已達到國際先進技術水平,并成功應用于國內外光熱電站項目;還建成了北京市首個太陽能熱發電聚光集熱系統技術工程實驗室,光熱發電領域的太陽能集熱器3D光學坐標定位系統、大規模熔鹽儲熱系統等重大科研課題已進入試驗階段。
此外,中海陽等還通過支持光熱行業活動的方式助力光熱行業發展,已連續多年承辦中國光熱發電國際高層論壇,并在今年6月與CSPPLAZA聯合主辦中國國際光熱電站大會,還將與首航節能等聯合主辦即將于2016年1月在京舉辦的以“示范熱潮下的通力協作”為主題的中國光熱示范項目開發全產業鏈合作峰會暨CSPPLAZA新年匯活動,再為光熱示范電站建設推波助瀾。
同時,我國光熱發電行業的發展態勢也引起了券商的高度關注。近日,國信證券和華泰證券先后發布光熱行業研究報告,指出受益于國家政策扶持等多重因素,近期1GW示范項目的建設將會為相關企業帶來業績的爆發,長期來看,2020年至少3GW,2030年更高裝機的目標規劃都為相關產業帶來長期景氣周期。中海陽、首航節能等具備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將迎來黃金機會。
來源:浙江都市網
原標題為:光熱提案獲國家能源局正式答復 行業前景如撥云見日
《答復函》全面回應光熱行業重要關切
國家能源局在這份名為《關于政協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3714號(工交郵電類285號)提案答復的函》(以下簡稱《答復函》)首先強調,我國太陽能熱發電產業潛力巨大,也已具備一定的技術和設備制造產業基礎,應該把太陽能熱發電作為一個新領域加快啟動發展。同時,《答復函》中還重點回應了兩會光熱提案中提到的諸多行業重要關切,可以說非常具有針對性。
對于提案提出的關于盡快出臺太陽能熱發電示范項目技術要求及申請報告大綱的建議,《答復函》指出,今年下半年,國家能源局將組織有關省(區)申報太陽能熱發電示范項目實施方案,按照技術先進性、設備國產化程度、成本競爭力進行綜合評估,確定一批示范項目。能源局正在起草組織上報示范項目的通知,有關技術要求和申請流程等將包括在內。9月30日,國家能源局下發《關于組織太陽能熱發電示范項目建設的通知》,我國商業化光熱示范電站建設已正式啟動。
對于提案提出的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的建議。《答復函》強調,國家發展改革委和財政部正在推動設立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將通過引導基金建立長效機制,繼續支持包括新能源產業在內的新興產業。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支持太陽能產業的稅收支持措施,如對企業從事包括太陽能熱發電新建項目在內的國家重點扶持的公共基礎設施項目投資經營的所得,實行企業所得稅“三免三減半”政策;自2013年10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對納稅人銷售自產的太陽能生產的電力產品,實行增值稅即征即退50%的政策,今年底到期后財政部將根據政策執行情況及分布式光伏發電產業的發展需求,研究延續或調整相關政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符合條件的光熱發電企業均可享受上述優惠政策。
關于明確電價政策出臺時間表,《答復函》中明確,國家能源局將綜合評價示范項目的經濟指標,配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研究確定示范項目上網電價,明確太陽能熱發電的電價政策。關于支持企業設備和技術創新,“十三五”期間,國家能源局將聚焦太陽能熱發電關鍵技術,整合各種資源,組織力量進行核心技術攻關,迅速占領太陽能熱發電技術的國際創新制高點。
我國光熱發電窗口期已經來臨
據了解,經過20多年的技術研究,近年來國際太陽能熱發電進入產業化發展期。2014年全球太陽能熱發電新增裝機達110萬千瓦。截至2014年年底,全球建成太陽能熱發電裝機453萬千瓦,在建規模達到270萬千瓦,越來越多的國家把太陽能熱發電作為戰略性新能源產業。在太陽能熱發電領域,西方發達國家走在前列,西班牙、美國、印度等都建有大批商業化規模的太陽能熱發電項目。
而在我國,太陽能熱發電產業也快速起步。國家能源局從2013年初開始組織太陽能熱發電場址普查工作,初步查明滿足集中開發條件的資源潛力約3億千瓦,具備近期開發條件的場址總計達1280萬千瓦。經過兩年時間準備,已經編制了太陽能熱發電示范工程技術條件和組織示范項目建設的工作方案,具備了啟動太陽能熱發電規模化建設的工作基礎。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表示,發展太陽能熱發電對我國穩增長、調架構、促進西部大開發等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啟動太陽能熱發電規模化發展,有利于開辟清潔能源發展新領域。同時,我國太陽能熱發電正迎來規模化發展窗口期。
梁志鵬還指出,為了促進太陽能熱發電產業進步,必須著力做好四方面的重點工作,打出四組“組合拳”。一是繼續深化完善太陽能熱發電的資源調查評價工作,做好太陽能熱發電“十三五”規劃,提出指導性的發展目標和布局,給行業發展增強信心;二是盡快啟動一批總規模達100萬千瓦左右的太陽能熱發電示范工程,早起步、早探索、早積累,為產業的大規模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三是抓緊協調出臺相關支持政策,特別是示范項目的上網電價政策,并完善太陽能熱發電稅收、土地優惠政策等;四是聚焦太陽能熱發電關鍵技術,國家借助企業平臺,整合各種資源,組織力量進行核心技術攻關,努力迅速占領太陽能熱發電技術的國際競爭制高點。
事實上,上述工作部署在國家能源局的《答復函》中也有所涉及,而且在本次答復之前光熱發電領域就已呈現出諸多利好。業內人士表示,隨著目前光熱發電示范項目緊鑼密鼓地申報、建設、帶動,以及有關支持政策和規劃的落地實施,我國太陽能熱發電產業將進入快速發展期。
光熱發電產業鏈雛形已基本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十二五”時期,我國大力開展了太陽能熱發電技術研究和產業化試驗,中科院電工所、中海陽、浙大中控、中廣核、首航節能等一批設備制造企業、項目投資開發企業、科研院所都積極開展了相關工作,光熱發電產業已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甚至已初步形成了光熱產業鏈雛形。
其中,中控科技集團在青海德令哈建成自主研發的1萬千瓦試驗電站,中廣核太陽能公司在青海德令哈建設了太陽能熱發電試驗場,中國科學院在北京延慶建成太陽能熱發電實驗室,首航節能集團也正在敦煌建設1萬千瓦試驗電站,國電投集團與美國亮源公司及上海電氣集團合作,已完成引進技術本地化制造的技術方案,將在青海建設單機容量13萬千瓦的太陽能熱發電工程。全國規劃并深入開展前期工作的項目達50萬千瓦,太陽能熱發電站的規劃設計、系統集成、關鍵技術設備供應產業鏈雛形已初步形成。
除了電站建設之外,包括聚光鏡等光熱產業鏈的上游也取得了可喜成績。作為國內光熱發電的引領者和連續兩次光熱提案的重要發起者,中海陽在為光熱發電行業鼓與呼的同時,還建成亞洲唯一一條可生產槽式RP1至RP4全系列產品的柔性太陽能聚光熱發電反射鏡生產線;其產品性能和技術參數均已達到國際先進技術水平,并成功應用于國內外光熱電站項目;還建成了北京市首個太陽能熱發電聚光集熱系統技術工程實驗室,光熱發電領域的太陽能集熱器3D光學坐標定位系統、大規模熔鹽儲熱系統等重大科研課題已進入試驗階段。
此外,中海陽等還通過支持光熱行業活動的方式助力光熱行業發展,已連續多年承辦中國光熱發電國際高層論壇,并在今年6月與CSPPLAZA聯合主辦中國國際光熱電站大會,還將與首航節能等聯合主辦即將于2016年1月在京舉辦的以“示范熱潮下的通力協作”為主題的中國光熱示范項目開發全產業鏈合作峰會暨CSPPLAZA新年匯活動,再為光熱示范電站建設推波助瀾。
同時,我國光熱發電行業的發展態勢也引起了券商的高度關注。近日,國信證券和華泰證券先后發布光熱行業研究報告,指出受益于國家政策扶持等多重因素,近期1GW示范項目的建設將會為相關企業帶來業績的爆發,長期來看,2020年至少3GW,2030年更高裝機的目標規劃都為相關產業帶來長期景氣周期。中海陽、首航節能等具備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將迎來黃金機會。
來源:浙江都市網
原標題為:光熱提案獲國家能源局正式答復 行業前景如撥云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