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2015年12月11日,山西可持續發展暨新能源綜合應用技術研討會在太原召開。“近年來,山西省在風電、地熱能、太陽能熱利用方面取得了明顯進展。”太原市貿促會會長馬華民在致辭中表示,山西省政府正加快推進從“黑色煤炭”向“綠色發展”轉型,目前可再生能源開發應用已取得一定的成績,水電已成為電力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農村能源與生態建設,戶用沼氣得到了大規模推廣應用。
記者了解到,今年1月,山西省政府發布了關于貫徹落實《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的實施意見。在加快新能源產業發展方面,該意見指出,山西將以晉北百萬千瓦大型風電基地建設為重點,加快風力發電項目建設,2015年裝機總容量達到800萬千瓦,2020年達到1800萬千瓦;推進光伏發電基地建設,加快建設分布式發電應用示范區,推進大同、長治和運城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設工作,2015年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00萬千瓦,2020年達到350萬千瓦。此外,意見還特別指出將積極開展太陽能供熱技術研究,探索制定統一的建設及安裝標準,加快推廣應用太陽能供熱新技術、新產品。
國家發改委工會主席王渠芳表示,從長遠看,能源結構、產業結構的調整才是解決霧霾的問題的根本。目前,中國已經把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確立為基本國策,把可持續發展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而山西“十三五”規劃建議指出,要做好煤和非煤兩篇文章,推進能源革命,調整優化能源結構;大力培育發展風電、光伏發電和生物質能發電等新能源產業,加快新能源開發利用產業化進程。“目前中國的節能技術已達到世界領先,但在低碳方面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姜克雋補充道。
IMSIA國際金屬太陽能產業聯盟副秘書長陳講運表示,太陽能產業目前已形成較為成熟的商業模式,其規模效應與減排效益非常可觀。但發展太陽能需因地制宜,與城市、小城鎮的規劃相結合。他還特別強調,太陽能產業投資巨大,大型的平板技術仍有待突破。
記者在現場獲悉, 山西云宏海潤光伏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效云與山東濰坊強勝新能源有限公司等三家企業代表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拓展新能源領域業務的發展。(趙唯)
來源:中國能源報(山西“十三五”能源轉型:新能源發展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