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國際金屬太陽能產業聯盟副秘書長陳講運在微信朋友圈的感嘆(曾任《中國太陽能工程》、《中國太陽能產業資訊》副總編,近10年可再生能源媒體從業經歷):2016年,中國太陽能熱利用行業再一次集體失聲,無緣“兩會”。
所以,當我翻出幾年前黃鳴這樣一張照片的時候,作為一個行業人,有一種說不明道不透的心酸感。
圖:黃鳴作為人大代表接受媒體采訪
“兩會”是什么?我覺得對于各行各業而言就像是一場武林大會,武林盟主給天下各路英雄廣發英雄帖,武林中有點名號的都會來湊熱鬧,有人來切磋武藝,但更多的人是想“一戰成名”,好揚名立萬從此行走江湖一路開掛。
仔細想想,為什么同為太陽能的光伏行業那么多人“兩會達人”,即便是2013年,在光伏行業集體暗淡江湖地位急劇下降的時候,光伏行業也是提案無數!
個人認為有兩個因素:
第一,“兩會”發聲對任何一個產業而言就是在政府高層刷存在感,不是自我欣賞的存在,而是我有能力證明我的存在,光伏行業深諳此道。要知道,這是社會聲音直接向政府高層傳達的綠色通道,聲音傳達到了也就意味著“可能”,如果聲音分貝足夠大,論點足夠精辟,然后又切合政策大方面,那更好。不管能否立竿見影,但至少全國那么多的眼睛看著,那么多的媒體盯著。輿論的力量是無限大的,社會的力量更是無窮。光熱人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但關鍵在于第二個因素。
第二,光伏行業有一個光熱行業無法比擬的優勢,那就是社會基礎。2013年,社會基層的全國政協委員王永忠、四川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青海省委書記強衛、兩會代表李小鵬都在為光伏提案,他們當中有光伏行業人士,也有社會基層代表,政府高官。他們全在為光伏代言,而且不收取任何的代言費。而今年,光伏行業的“兩會達人”們再度受到關注,漢能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蔡國雄,李河君一份提案就提出了4項主要建議。就連光熱發電企業中海陽、首航節能、中廣核等也聯合提案。
圖:李河君作為人大代表參加2016年人民代表大會并提案
但是——,光熱行業從頭到尾,我就看到了黃老邪一人。作為《中國可再生能源法》的提案人,他連續幾年作為兩會人大代表出席,為中國太陽能光熱產業發聲代言。
2012年,他建議舉國家之力對太陽能光熱發電給予研發、生產、上網等全方位的資金、稅收支持;
2013年,他建議應加大對太陽能光熱優勢企業,特別是研發實力雄厚的企業的投入力度,以便形成“拳頭”,攻克制高點。還建議加強對太陽能光熱產業與建筑相結合的研究支持,像鼓勵、補貼光伏產業與建筑相結合那樣,對太陽能光熱產業與建筑相結合的研究進行補貼,支持掌握太陽能光熱產業前沿技術的企業在一線城市建設一批類似太陽谷的太陽能光熱產業與建筑相結合的樣板工程。
圖:黃鳴2013年兩會期間接受媒體記者采訪
黃鳴的呼聲有用嗎?當然有用。但國家不會聽黃鳴一言而蔽之,這在任何一個朝代任何一個國家都一樣。幾千年前,春秋戰國時代百家爭鳴,羋月老公秦惠文王為能夠招募天下賢能人士開設四方館,諸子百家,你可暢所欲言,但這只是你加入秦國管理團隊的第一步,如果你想左右秦國國事,那么就得看你的能耐了。四方館還制定了一個這樣一個規則,能者發言,聽著投票。獲票多者引起激烈反響者方能入大BOSS秦惠文王法眼。
所以,能與不能,得有權威聲音,還要有更多的相同聲音,還要有支持者,還必須有廣泛的社會基礎。不然,你獨樹一幟的旁門左道能和聲譽滿天下的道家、儒家相比?所以,同是利用太陽能,和太陽能光伏相比,太陽能光熱即便有黃老邪這樣的明星一樣的人大代表,但終形單影只,只是一人在單刀赴會。
什么是社會基礎?社會基礎首先是有人知道你認得你,然后是有人認可你支持你,當你的身邊聚集了一群能夠得上話的人,他們毫無條件地去支持你,為你提案,那么你就能在這場武林大會中露露臉。
作為太陽界智庫,太新社在微信訂閱號連發《朝中無人,全國兩會太陽能光熱行業如何發聲》、《一群年輕光熱人寫給全國兩會的一封信》兩文,呼吁社會各界關注光熱行業,在行業引起了熱議!
好吧,這位兄弟的評價我不是很懂......
龐總發動光熱人力量,大家打開直通高層的言路行業才有機遇!
其實,想想,我們也并非沒有能拿到英雄帖。新能源“十三五”,按照國家能源局《關于征求太陽能利用“十三五”發展規劃意見的函》要求,到2020年,太陽能熱利用保有量8億平方米;建成10個100%可再生能源示范縣、30個100%可再生能源示范園區;重點在15個供暖省份的鄉鎮1億農戶中,以2.5%作為示范比例,建設推廣農村建筑太陽能熱水、采暖示范項目;同時,建設200個太陽能全年綜合利用的供熱、供暖、制冷示范項目。但是,這只是一個開始,用戶口碑、社會基礎,我們依然那么欠缺。如果接下來的那場真槍實戰的武林較量中,我們仍然拿不出我們的真本事,那么,未來即使黃鳴再次提案,再次成為鎂光燈焦點,我們依然沒有像光伏產業那樣的廣泛社會基礎,即使拿到英雄帖,也只能看看熱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