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家推出的保障性住房建設、新能源建筑示范應用、新農村城鎮建設與改造給太陽能熱利用產業打開新的發展空間。而國家節能減排戰略等政策的制定和實施,都將極大地推動太陽能熱利用行業的發展。
隨著技術的成熟與普及速度的加快,中國“十三五”期間太陽能熱利用產業在采暖、制冷應用等市場潛力巨大。不計算國外出口市場,僅中國國內市場空間預計可達數千億元之巨,太陽能將在煤炭替代和用能結構調整中發揮積極作用,對全社會的節能減排效應也將更加顯著。
2015年,在國家能源局組織下,開展了太陽能熱利用行業“十三五“規劃研究工作。《規劃專題研究報告》分析了行業現狀,總結發展成績和存在問題,討論光熱利用在能源版圖變化和結構調整、節能減排和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作用和地位,在分析競爭力的基礎上,梳理中長期發展思路,提出到2020年的發展目標,并展望到2030年,規劃未來的發展方向、重點任務、保障措施,為“十三五”期間發展規劃的制定提供參考。
圖 中國太陽能熱利用應用領域發展
表 中國太陽能熱利用應用發展
階段 |
時間段 |
產品 |
市場 |
用途 |
1 |
“十一五”及以前 |
太陽能熱水系統 |
城鎮、農村家庭 |
洗浴熱水為主 |
2 |
“十二五”期間 |
城鎮、農村家庭+城市公共和民用建筑 |
洗浴熱水+生活熱水 |
|
3 |
“十三五” |
城鎮、農村家庭+城市公共和民用建筑+工農業企業 |
洗浴熱水+生活熱水(含采暖、制冷)+工農業供熱 |
根據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發展要求,“十三五”目標更加全面,有規模指標、結構指標、技術指標、成本指標、能耗指標、壽命指標、國產化率指標。
其中,規模指標指出,到2020年,太陽能熱利用集熱面積保有量達到8億㎡(560GWth),年度總投資額約1000億元;
結構指標指出,到2020年底,要實現全國城鎮建筑和廣大農村地區民用熱水推廣項目集熱面積保有量2億㎡;供熱、采暖、制冷空調系統示范項目集熱面積保有量2億㎡,包括大型區域供熱站示范項目200座;工農業供熱應用示范項目集熱面積保有量1.5億㎡。形成民用熱水、供暖和制冷、工農業熱力等多元化的市場格局。
表“十三五”期間太陽能熱利用重點項目
序號 |
項目名稱 |
區域 |
內容 |
數量 |
新裝面積(億㎡) |
1 |
家用系統推廣應用 |
全國特別是中西部 |
根據市場需求創新產品,努力提高產品適用性、可靠性和壽命。配合精準扶貧需要。 |
/ |
2 |
2 |
太陽能熱水系統與建筑結合工程推廣應用 |
全國范圍新建和既有建筑 |
努力以科學數據反映工程效果,不斷總結提升應用水平,落實工程各環節責任制,推進社會誠信制度建設。 |
城/鄉替代的常規能耗分別達到40%和50%以上。 |
|
3 |
大型供熱示范項目 |
新能源示范城市和新能源應用產業園、綠色能源示范縣、區等示范區域 |
結合其他能源建設大型區域供熱站。太陽能貢獻率要逐步達到30%,系統壽命要逐步提升到20年。積累經驗,為在全國推廣打下基礎。 |
200個 |
0.04 |
4 |
采暖區農村熱水、采暖示范項目 |
在17個采暖省份的鄉鎮1億農戶中,以2.5%示范比例,計250萬戶。 |
系統壽命達到15年以上,為全國大面積推廣積累經驗。為減停采暖燃煤,改善空氣質量,建設美麗鄉村,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發揮作用。 |
每年50萬戶(平均每年每省3.3萬戶,每年每個縣約300戶) |
1.96 |
5 |
建設全年綜合利用的供熱、采暖、制冷示范項目 |
新能源示范城市和新能源應用產業園區、綠色能源應用產業園區、綠色能源示范縣、區,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省、示范城市、示范縣,特別是在經濟較發達適宜地區。 |
開展太陽能全年綜合利用的供熱、采暖、制冷示范項目,集熱面積總量達到20萬㎡,積累不同地區數據,太陽能保證率達到40%~70%,系統壽命達到15年以上。 |
200個 |
|
6 |
建設一批工農業應用示范項目 |
新能源示范城市和新能源應用產業園區、綠色能源示范縣、區和有需求地區。 |
開展工業供熱、太陽能干燥、水產養殖、溫室培育和種植,大棚恒溫等工農業應用示范項目從典型示范向規模化應用的轉型。 |
/ |
1.5 |
7 |
開展一批太陽能海水淡化、苦水處理項目 |
在淡水資源缺乏的沿海城市、海島和有需求地區。 |
開展太陽能海水淡化、苦水處理從典型示范向規模化應用的轉型。 |
/ |
|
8 |
“一帶一路”,綠色節能建設項目 |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 |
納入國家戰略的部署和實施計劃,提供政策和便利條件,鼓勵條件具備的企業,與沿線國家采取多種合作方式,參與綠色建設,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
/ |
/ |
太陽能熱利用中技術成熟、廣泛應用 的方式集中在中低溫領域。旺盛的市場需求促進了太陽能熱水器行業的快速發展;而太陽能集中供熱采暖和制冷目前尚處于示范階段,隨著技術突 破和推廣應用,近中期內太陽能熱水三聯供系統(供熱水、供暖和供冷)的成本將大大降低,可以實現商業化開拓。另外,隨著經濟模式轉變,產業結構調整,從中遠期看,太陽能中 溫熱利用在工農業領域有望發揮巨大節能減排作用。
《中國可再生能源2050發展路線圖》指出,2020 年前太陽能熱水系統的應用仍 將是主流應用方式,約 60% 建筑安裝太陽能熱水系統;同時太陽能采暖、制冷系 統應用快速發展,1% 左右的總建筑面積將應用太陽能采暖、制冷系統;到 2030年,太陽能供暖和太陽能工農業熱利用將迅速增長;從中遠期看,到 2050 年, 太陽能中溫熱利用在工農業領域有望發揮巨大節能減排作用。
總之,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結構中的地位可再生能源的地位日益顯著,占終端能源消費的比例逐年提升。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太陽能光熱行業潛力巨大,有著非常廣闊的發展空間。多種太陽能熱利用方式的共同發展將會為世界節能減排以及煤炭替代和用能結構調整做出巨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