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東莞國際科技合作周重要組成部分的“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揭牌儀式今天在東莞市康達機電工程有限公司舉行,康達機電成為東莞市首家獲此殊榮的民營科技企業。
科技部黨組成員、科技日報社社長張景安,科技部國際合作司司長靳曉明,省科技廳副廳長葉景圖,中國科技交流中心主任孫洪,東莞市政府常務副市長冷曉明,東莞市科技局局長何躍沛、副局長嚴濟榮等領導人出席授牌儀式。
靳曉明在儀式上指出,康達機電公司作為新能源企業,在開展國際科技合作活動中,取得了一系列顯著成果,因此獲得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這一榮譽,也從不同側面,反映出了東莞市和廣東省,長期以來對開展國際科技合作的高度重視。希望廣東和東莞,能夠以康達機電公司獲評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為契機,創新思路、開拓渠道,引導、培育更多的科技企業強化國際科技合作。
冷曉明強調,康達機電公司獲得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的榮譽,是企業長期堅持科技創新,重視國際科技合作的成果。他表示,東莞將圍繞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和產業綜合競爭力這一主線,繼續加大對科技企業的引導、扶持力度,積極鼓勵企業深化國際科技合作,并以實施“科技東莞”工程為著力點,進一步加快東莞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早日實現從“東莞制造”向“東莞創造”的歷史跨越。
“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是國際科技合作的高端平臺。康達機電公司作為一家集“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和系統工程服務”于一體的新能源及節能高科技企業。公司已與國際合作伙伴實現了二十余次互訪,舉行技術交流等活動四十余次。康達機電在發電機組方面,與美國瓦克夏、西班牙高斯科爾、德國曼等建立了緊密合作關系;生物氣技術開發方面,與荷蘭易康森、德國智科公司形成了合作關系;槽式太陽能熱發電技術開發方面,與意大利ENEA公司等形成了合作關系,并承擔了科技部2006年《中意合作太陽能熱發電技術創新平臺建設和示范工程》、2008年《適應于中式餐廚垃圾厭氧消化工藝及菌種的研發》和2010年《槽式太陽能熱發電關鍵裝備技術合作研究》等國際科技合作計劃項目。
下一步,康達機電將以占地70畝、建筑面積達31000平方米的康達新能源技術研究院為基礎,建設槽式太陽能熱發電研究所、生物質厭氧沼氣發電技術研究所,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引進國外技術專家進入研究院工作,強化國際科技合作的深度和廣度。
康達機電董事長沈劍山表示,康達公司將以“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的建立為契機,在拓展合作領域、創新合作方式和提高合作成效上取得新的突破,以基地為基礎,進一步挖掘潛力,圍繞國家科技合作總體戰略,形成雙邊、多邊及區域合作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