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據IHSiSuppli的分析報告顯示,盡管德國政府計劃減少新安裝太陽能系統的補貼,但國內一些市場細分2012年仍具有吸引力,并且住宅系統(甚至包括一些大型系統)的投資回報(ROI)足以吸引資金支持。
最近,德國環境和經濟兩部委聯合發布了一項關于消減上網電價(FiT)和簡化上網系統的提案。雖然該議案必須通過德國議會和參議院的批準,但是很可能會被接受。
IHS首席分析師兼主管HenningWicht博士表示,上網電價的消減意味著2010年德國太陽能市場能否成功將取決于其產生資金回報率的能力,而非取決于政府補貼。為了使投資更有價值,太陽能系統安裝者必須以自己的方式付出比以前更多的費用,要么通過消費自己的電力,要么出售電力。盡管這樣可能降低德國太陽能設備的投資回報率,但回報率仍可能具有足夠的吸引力吸引資金支持。
新上網電價補貼政策
從3月9日起,太陽能系統的安裝將分為三種應用類型。新的上網電價政策將不再對產生電力的自產自用太陽能系統進行補貼。根據系統規模的大小不同,補貼如下:
達到10kW的太陽能系統:補貼為19.5歐分/kWh,主要指住宅光伏系統,不包括農場光伏系統。
達到1000kW的太陽能系統:補貼16.5歐分/kWh,主要指面積較大的屋頂光伏系統。
達到10MW的光伏系統:補貼13.5歐分/kWh,包括大型屋頂系統和地面電站。
10MW以上:自3月9日開始不再提供補貼。
從5月1日開始,上網電價補貼將每月降低15歐分/kWh。該法規將取代以前通常每年1月份進行的補貼消減計劃。
所謂的市場整合模式將被引進,在這種模式下,10kW及以上太陽能系統每年發電量的85%——或其他太陽能系統每年發電量的90%——可享受上網電價補貼。該條款主要影響太陽能電站投資體制,可推動這些電廠更加注重當地的消費或與買家簽訂電力購買協議(PPA)。
政府制定了2012年和2013年的年度安裝量為2.5~3.5GW。從2014年開始,每年安裝量都會下降400kW。表2總結了德國部委提出的上網電價補貼計劃。
投資回報率下降
FiT發生變化以后,IHSiSuppli對德國的住宅系統進行了計算,結果顯示,如果系統價格為1850歐元/kW,即使電力自用的獎勵被取消,那住宅系統仍將獲得10%的股份(20%)的投資回報率。市場價格已下降至此。因此,即使FiT的補貼減少,太陽能住宅系統仍將繼續提供具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
然而,對于1000kW大型屋頂光伏系統而言,獲得一個有價值的投資回報率取決于該系統生產的電力在當地的銷售情況或者通過購電協議銷售。如果超市或制造商所消費太陽能系統產生約30%的電力,系統價格不超過1400歐元/kW,那么系統將獲得10%的投資回報率。這可能已經達到了目前的極限。
另一方面,如果太陽能系統長生的電力沒有被當地消費而完全靠FiT補貼的話,系統價格必須要下降以確保投資回報率的穩定。對于大型屋頂光伏系統,系統價格必須降至1250歐元/kW,才能獲得10%的股本回報率。
為了獲得真正的投資回報率,地面安裝系統成本需達到1050歐元/kW,如此低的成本是2012年沒有預見到的。然而,如果太陽能電力可以通過購電協議以0.10歐元/kW,的價格出售,并且售電價格可與每年4%的平均電力價格膨脹掛鉤,那么系統成本為1250歐元/kW很合理。與固定的FiT補貼標準相比,對購電協議實施通貨膨脹調整將更有利于這種商業化模式發展。
投資案例分析
德國太陽能市場未來增長所面臨的一個主要的問題是投資回報率下降導致投資商興趣降低。這些太陽能系統只有具有10%的投資回報率才能吸引投資商的注意嗎?
2008~2009年期間,德國太陽能項目的投資回報率達到7%和8%。假設投資回報率為10%而非7%,大型屋頂光伏系統的成本為1500歐元/kW,這在目前是可行的。投資商能否接受較低投資回報率?答案是肯定的,雖沒有過去那樣積極。即使投資回報率下降到7%,德國的光伏投資仍有望吸引到資金支持。
自由的太陽能市場
傳統的先發電再并網的太陽能商業模式必須做出調整,以適應本地消費和購電協議的形式。新的FiT政策主要影響德國的工程設計、采購和施工(EPC)公司。為了促進投資,這些EPC公司必須重視電力的本地消費或購電協議。毫無疑問,開發大型太陽能項目的成本將增加,所以系統硬件(如組件和逆變器)的成本必須降低。
歐洲供應商有義務將系統價格降到最低,只有價格更低才容易被接受也才更具有競爭力。歐盟生產的組件價格比中國一、二線供應商的高出20%。目前中國的組件價格為0.65歐元/kW,歐洲的則為0.75歐元/kW。
政府規劃引發市場不確定性
德國政府已經證實今年的新增安裝量目標為2.5~3.5GW,這對太陽能產業來說無疑是一個壞消息。為了鞏固地位并達到政府制定的目標,德國環境部試圖在未經會議和參議院協商并批準的情況下更改FiT補貼標準,根據這一條款,環境部有權在短期內更改標準,這無疑為投資商們增加了不確定性。無論是消減補貼還是潛在的波動性都將嚴重影響德國三個細分市場中的兩個:大型屋頂光伏系統及地面安裝系統。
另外,光伏產業將如何走出困境?這將取決于工程總承包商們(EPCs)能否從有補貼的市場過渡到無補貼的自由市場去適應這種變化。一旦整個光伏供應鏈(特別是EPC)積極做出改變并適應了市場,安裝量就會大幅回升。
作者:葛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