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以“合力取勢,智創未來”為主題的2017太陽能行業發展峰會暨IMSIA國際金屬太陽能產業聯盟2016年會在京成功召開。
孔涇源在2017太陽能行業發展峰會暨國際金屬太陽能產業聯盟2016年會的演講
說到新能源產業,從能源創造以及相關的制造、商貿、研發、營銷,講幾個問題,首先講兩個幸福或者兩個新能源產業。
新能源產業對我們國家來說還是新興產業,新興產業也主要是近十年內快速發展起來的,大家看看這個數據。只在2014年到2000年的數據,就翻了5倍。近70%的企業都是在2014年以后注冊成立的。2000年以前就是5.88%,2001~2005不到5%,2006~2010為20.03%,2010年以后70%,而且新能源企業里面收入增速。過半的企業增長也較快,40%以上,近幾年的時間增長速度也非常快的。
雖然是新興產業,而且很多企業都是中小企業,但是在資本市場上還是比較活躍的,盡管所占的分量不大。有20.59%的企業已經進了主板,近20%的企業在新三板,在港交所也有22%的企業,深市以及創業板等等有不同的企業上市,這是講的第一個問題,新能源發展。
新能源產業的主要特點
發展快,而且收入增速也相對較快,在資本市場也比較活躍。
第一個特點,小型企業占主導地位。大家可以看一下,就業的人數在50人以下的占了90%以上,50~100人的占3.64%,也就是說90%以上都是小型企業。
注冊資本金50萬元以下的企業占67.31%,都是小企業。
第二個特點,市場份額相對集中。這是排名前十的和新能源有關的企業,我想大家想必已經熟悉。前十名企業占全國市場份額的73.12%,就是七成以上主要市場在他們手里。
第三個特點,國有企業占有重要地位。大家看一看,因為現在前十名有一部分國有企業,將近占40%。外資28%、民資20%、其他12%。
第四個特點,這些企業主要集中在制造和批發零售領域。剛才說新能源制造業哪些問題,實際上新能源企業到目前為止主要是制造業和零售批發業。制造業占36%,批發零售占26%,研發、技術服務和地質勘察占18%,生產和供應9%,其他的都是小份額。
第五個特點,三分之二的收入源自制造業,制造業占67.23%,批發和零售6%。
第六個特點,新能源行業地區分化非常明顯。大家可以看一下,排名前列的企業主要分布在京津、江浙和川陜等地。排名前3名企業在京津地區;4—6名企業在山東、湖北和[i1] 浙江;排名7—10的企業在四川、陜西、江蘇,都比較集中。當然在地區發展上也不平衡,其中廣東新能源發展比較快,企業收入和專利數量占比最高。其中在企業收入方面廣東一個省占到44.22%,在專利數量上廣東一個省38.38%。
新能源企業的風險因素
(一)專利數量迅速下滑,這就意味著新能源企業創新創業已經不如從前了。
(二)新能源企業融資能力不足。
間接融資遇到困難。因為大家知道新能源企業畢竟有風險,所以間接融資多找銀行,傳統信貸對象以大中型國有企業為主,我們新能源企業除了前四家以外,幾乎就是小型企業。所以在融資上,間接融資受到限制。
另外,直接融資渠道也不通暢,盡管我們剛才講已經開始匯入資本市場,但是關鍵是融資數量非常少,只占企業資本來源的10%左右。
(三)政策依賴型發展模式
另外,正因為是高風險行業,所以風投資金的信心不足,首先風投資金本身數量有限,另外,風投的能力也很多,但我們新能源項目較少。
目前,新能源產業在很多領域處于剛剛起步階段,自己的商業模式和財務評審還難以達成,在很多情況下,還需要新能源優惠政策,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有哪些優惠政策,由于時間關系我就歸納了政策依賴型發展優勢,沒有財政補貼的話,其他優惠政策就難以達到財務平衡,也就是說它就運轉不下去。
(四)企業誠信短板與訴訟案件迅速上升
(五)能源發展趨勢及其轉型壓力
能源發展趨勢也帶給我們巨大的壓力,壓力一般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傳統能源模式難以維系,另外一方面我們新能源的發展還跟不上需求發展的速度。
按照關于能源展望所做出的判斷,在1965年~2035年這70年間,石油的需求由早先快速上升到逐步下降,煤炭在過去盡管起起伏伏,但總體上呈下降的趨勢。天然氣漸漸上升,可再生能源,水電基本穩定的態勢,我們水電資源基本差不多了。
自然保護也不能盲目,核能由上升期進入平滑期甚至下降期,因為負面影響大,尤其是核能一旦出問題會后患無窮。可再生能源從2000年以后進入快速增長時期。
從世界不同的經濟體再看能源需求,2013年~2035年這22年間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加大,這樣說煤炭是在下降,天然氣本身在經合組織也是變小的過程,但是在非經合組織國家,包括我們,煤炭占有一定的比重。其次是石油,再其次是核能、水電、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比例是在增加的,在世界范圍大家注意,非經合組織國家比例更高。
我們新能源產業這樣發展態勢已經面臨兩方面因素,我們在供給側也會馬上改革,改革主要在供給側。
新能源發展叫做生逢其時,大有可為。首先是世界能源發展趨勢;國家能源發展規劃及能源消費取向;資源環境壓力與可持續發展的倒逼機制;新能源產業進步的技術路徑多樣化;市場化改革和金融深化的制度條件;新經濟模式創新及其對社會能源的動力;公共政策的強烈驅使與深厚的民生基礎;大國經濟的產業結構、能源需求與供給優勢。
任何一個產業發展都有它的自有因素,這個自有因素有短期的有利或者長期性的影響。
現在面臨的能源轉型體現在哪些方面?早期的化石礦藏,集中開發式的方式,多種能源包括新能源在內的多元性利用以及分布式開發。
資本,傳統產業鏈專用型資本,在新能源領域我們要充分發揮風投基金、國有投資、社會投資以及方方面面的金融支持,多元資本投資來之不易,從單一的投資模式發展到多元投資模式。我們有些從私募基金開始發展到公開上市。在技術領域,從行業通用技術到創新的專利技術。
在傳統產業大家知道,采煤很簡單,打個洞可以把煤拿出來,但我們新能源可能需要人力資本高密集型,可能以技術革命、技術創新乃至到人力資本的密集型等主要特點。管理方面可能由過去粗放式要過渡到精細管理。
另外最關鍵的,新能源或是太陽能或者其他,這些都是分布式,會大密度集中,即使在一個地方集中,它要輸送,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網絡體制方面也要進行相應的變革,簡單的過去大網體制可能不適合分布式電網發展,網絡要與新能源及生產規模相匹配,區域性的生產和消費就在一起,再形成區域間的。
舉個簡單例子,比如我這個小區50平方公里,我這樣一個小水電,如果說我在當地發電應用的話,大概一毛錢成本就夠了,但是如果這個水電上網了,那么上網的時候一毛錢,下網的時候三、四毛錢,四、五毛錢都會有。所以很多現實一些的小水電就不愿意再發了,為什么?上來的時候只有一毛錢,下來的可能六、七毛錢。所以它怎么解決之間的銜接問題?此外,我們要適應分布式電網等發電趨勢,同時要形成工序精確匹配的分布式電網、能源互聯網以及智能物聯網。
首先,市場導向的平等競爭是新能源持續發展的生命線。剛才講了,我們的新能源企業主要是小企業為主,小企業跟傳統大企業競爭,無論在市場份額、資金支持乃至科研技術方面會有很大的跨越,有不同規模的企業要競爭,又要適應中小型發展。
在創新方面不僅僅是技術創新,更重要的要跟制度創新密切結合起來。我剛才講了,我們分布式電網或者智能物聯網里面怎么來使用先進?
此外,公共服務成本怎么進行分擔?對此以什么樣的方式來進行彌補?是簡單的財政補貼還是發展風投資金進來?怎么申請補償器和持續的支持體系?從現在過渡到支持性的轉變。當然,稅收政策、財政政策還有其他相關的政策都要一一跟進,所謂轉型一個是產業發展創新,第二個技術創新,第三個是政策支持創新。
通過這樣一系列發展,從而新能源產業鞏固發展大有作為,謝謝大家!
孔涇源簡介:
現將PPT上傳,供太陽能行業相關人士下載學習。
PPT下載:新能源產業:市場挑戰與政策選擇(點擊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