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種狀況在中國這樣一個多元化市場背景下,是行業發展必然經歷的過程。”山東力諾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市場總監劉建力對太陽能熱水器的市場現狀直言不諱:“實際上,每月消失20家品牌仍然是保守的數據,據我們了解,在整個2010年,中國的太陽能熱水器生產廠商消失了近千家。”
被透支的市場
“作為一個早期‘國家不投資、社會不重視’的草根行業,太陽能產業在我國的發展源于一批執著于新能源事業的“草根英雄”,靠的是企業自身的摸索。”劉建力告訴記者,這個“草根行業”快速發展,并逐漸成為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新貴”,得益于國家對新能源的政策支持。
據劉建力介紹,借助2005年頒發的《可再生能源法》及房地產業的迅猛發展,2006年-2009年我國的太陽能熱水器行業迎來歷史進程中的春天,這幾年內熱水器市場的增長速度均超過了30%。尤其是2009年,市場上的太陽能熱水器銷量“扶搖直上三千尺”,行業產值達到580億元,增幅達到了前3年的總和。也是在這一年,太陽能熱水器完成了從“草根”行業到能源“新貴”的華麗轉身。
暖春之后,寒冬襲來。“2010年熱水器市場的增速已經降低為15%,2011年這個增速可能會持續降低。”
劉建力認為,造成太陽能熱水器行業市場增幅減速的原因除天氣和地方政府對房產市場的調控政策外,新農村建設中農村房屋大規模拆遷,村民對是否購置熱水器保持觀望態度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但最重要的因素是,“2009年太陽能下鄉‘拔苗助長’式扶持,加快了太陽能熱水器在農村市場的快速普及。家電下鄉政策后,很多企業為搶占農村市場,大力度讓利特賣,還有很多企業甚至上門推銷,這在相當程度上透支了市場。”
“新貴”的出路
2011年,對于太陽能熱水器市場而言,“洗牌”在所難免,實際上,“行業‘洗牌’從2010年就開始了”。
“不管是海寧事件,還是市場被透支等因素導致熱水器市場增速放緩,都更是對中小企業尤其是三線生產企業的生命力考驗。”劉建力指出,太陽能熱水器行業的技術門檻和資本準入條件都較低,國家又沒有嚴格的市場準入機制,這導致多家企業跟風而上,因技術創新乏力且自主能力不強,一些企業就選擇了仿冒、虛假宣傳等“捷徑”。而這導致的一個直接結果就是“大小企業冰火兩重天”,“一大批熱水器生產企業被行業洗牌洗掉了。”
劉建力介紹說,家電下鄉政策也加速了中小熱水器企業的死亡。“家電下鄉之前,像力諾瑞特、皇明等一線品牌主要陣地在城市,并且主要致力方向是中高端產品,農村市場主要是一些中小企業。隨著近幾年城市市場的低迷,大部分企業將眼光轉向廣闊的農村市場,在加之家電下鄉政策的促推,農村市場也成為一線品牌的主市場,一線品牌依靠自身的的技術、實力、網絡、品牌和系統的市場推廣能力等優勢,直接壓縮了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
“實際上,我們目前對太陽熱能的利用還處于初級階段。作為熱能利用的一個主要形式,我們的熱水器還只是提供熱水的裝置,熱水到熱能,從太陽能主要提供熱水到給工業企業提供熱能,會孕育更大的市場。2010年,力諾瑞特研制的中溫太陽能真空集熱管,不僅填補了全玻璃真空太陽集熱管在150℃溫區的技術空白,也實現了將熱水向熱能的轉變。”劉建力表示,“其實,這是太陽能技術應用的一個重要趨勢,也是太陽熱能利用的重要出路。
除此之外,太陽能建筑工程近些年也開始逐漸成為新寵。“最近幾年,用于建筑工程的太陽能集熱器在快速抬頭,以往單獨炒作太陽能熱水器的某項功能概念到向提供太陽能系統解決方案的轉變,把太陽能作為一個真正的能源,來研究在不同環境狀態的應用,也是太陽熱能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